抽动症,其实是人体的自救,根不除,吃啥都没用,存下吧,只发一次!
抽动症实际上是人体自救的一种方式,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的机制,是身体的一种“发泄”方式。
孩子出现抽动症,都会存在一些情志问题,通过一些抽动症状表现出现,也给家长敲响了警钟,如果这些负面情绪、压力积攒太久没有宣泄,发展成为抑郁、焦虑、强迫甚至双向,那就比抽动症更难办了。
所以孩子出现抽动症,家长也不要慌张,积极干预,避免其他共患病的发生。
抽动症形成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不足,一个是有余。
一是脾不足,由于先天不足或者后天喂养不当,吃一些辛辣油腻,不好消化的食物,损伤脾胃,导致运化失常,痰湿凝聚。
如果内热严重,又形成痰火。
痰会阻塞气血运行,血液循受阻,造成筋脉失养,引起抽动。
二是肝有余,小孩子本就肝阳亢盛,现在的孩子又大多娇生惯养,受不了打击,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容易生气,或者是学习压力、各种培训班压力大,这都不利于肝的正常舒泄,久而久之情志不舒,肝郁化火,火极则生风。
这个抽动症,正是由于孩子体内的“风”在动摇。
这一个不足,加上一个有余,也就是痰与风相结合,上扰头面、咽喉,就形成了眨眼挤眼、挤眉、耸鼻、摇头、扭颈,嗓子发出怪声等多种多样的抽动表现。
中医怎么治疗呢?来看一个案例:
6月份看过一个孩子,抽动症有将近2年了,频繁眨眼,不自觉耸肩,嗓子发出“吭吭”的声音,自觉嗓中异物感,清嗓子的行为,上课时会影响到自己和周围的同学。
患儿自小成绩名列前茅,家长对其寄予厚望,但是因为抽动症,最近一年成绩下滑,孩子心理压力比较大,这无疑又加重的抽动。
刻诊:患儿情绪波动较大,比较敏感,容易哭,担心期末考不好,写作业遇到难题写不出来,容易崩溃。
睡眠不安,容易惊醒,食欲减退,平时喜欢偏好重口味,辛辣油腻食物。面色微黄,缺乏光泽。舌苔白腻,舌边有齿痕,脉象弦滑。
这个孩子呀,真是太懂事了,我看了也忍不住心疼,开导他期末考不好也没关系。
其实这个孩子就是肝郁+脾虚的问题,以疏肝健脾、化痰熄风为主要治疗原则。
开方:柴胡、枳壳、白芍、川芎、香附、陈皮、半夏、茯苓、党参、白术、炙甘草、钩藤、全蝎、僵蚕。
建议家长帮助孩子释放压力,做好心理疏导。
服用了一个疗程后,眨眼、耸肩、清嗓均改善了好多,胃口也变好了,睡眠还是不太安稳。
经过几次复诊调方,又调理了3个月,现在抽动基本都消失了,孩子情绪好转不少,睡眠食欲都正常,成绩也提高了,巩固后就能停药。
病因分析:
这个孩子对于学习心理压力比较大,学习下降,导致他精神紧张焦虑,长期情志不畅肝气郁结,进而横逆犯脾,导致脾虚。
孩子平时喜欢吃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容易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水湿内生,聚湿成痰,痰阻经络,引动肝风,从而引发抽动症。
方中柴胡、枳壳、白芍、川芎、香附疏肝理气解郁;陈皮、半夏、茯苓、党参、白术、炙甘草健脾益气化痰;钩藤、全蝎、僵蚕熄风止痉。诸药合用,共奏疏肝健脾、化痰熄风之效。
抽动症,身体内的环境才是根本,如果只是控制症状,而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那么抽动症就会反反复复,一直存在!
中医认为,要从整体调理,顺其自然,将病根从体内逼出来,不能让病根病灶在身体里扎根生长。
中医治病就像是疏通河道,如果只是挖走河中的泥沙,而不管上游的砍伐,水土流失,河道里的泥沙就会源源不断。
那要怎么治呢?
①首先是清理河流中的泥沙;
②其次是减少砍伐;
③最后就是植树造林,从源头上杜绝泥沙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