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十六国之前秦:中国历史上,迎来了第一位独眼皇帝

抗抗说历史 2024-01-25 19:56:15

衣赐履按:上一回,我们讲了,东晋中军将军殷浩,号称要北伐,结果伐了个寂寞。征西大将军桓温,利用朝野对殷浩北伐失利的不满,将其废黜。这样,桓温接过了北伐的接力棒。

公元354年,二月,桓温率步、骑兵四万人,从江陵(湖北省江陵县)出发。水军从襄阳进入均口(湖北省丹江口市,均水注入汉水处),抵达南乡(即顺阳郡,河南省淅川县南);步兵从淅川(河南省淅川县)直奔武关(陕西省商南县西南)。

衣赐履说:从字面上看,好像是水军和步、骑兵分开走的。但我个人感觉,似乎入关的只是步、骑兵,水军主要负责运输人员和物资。另外,我们要注意,桓温入关,走的是武关,不必经过洛阳、许昌一带。

桓温命令梁州(州政府设南郑,陕西省汉中市)刺史司马勋,出子午道,占据前秦的西部边陲地带。

桓温的另一位将领攻打上洛(陕西省商洛市),俘获了前秦荆州(州政府设丰阳,陕西省山阳县)刺史郭敬,继续前进,又攻破了青泥(陕西省蓝田县)。

前凉政权的秦州刺史王擢攻打陈仓(陕西省宝鸡市东陈仓镇),响应桓温。

简单摆几句王擢。

王擢本来是后赵帝国的大将,石虎后期,王擢镇守秦州陇西一带。

公元352年,后赵灭亡,六月,王擢派使者向东晋投降,晋朝廷任命其为秦州刺史。十月,王擢又向前燕投降,慕容儁任命其为益州刺史。十二月,王擢被前秦丞相苻雄击败,逃奔凉州,凉王张重华任命其为征虏将军、秦州刺史。

公元353年,二月,张重华派军,会同王擢,率步、骑兵一万五千人攻打前秦。前秦丞相苻雄率军迎击,大破前凉军团,斩首一万二千余级,王擢逃奔姑臧(甘肃省武威市)。苻健任命领军将军苻愿为秦州刺史,镇守上邽(甘肃省天水市)。五月,张重华又派王擢率军二万,攻打上邽,秦州郡县,很多都响应,苻愿战败,逃回长安。张重华向东晋朝廷上书,请求讨伐前秦,穆帝司马聃下诏,任命张重华为凉州牧。十一月,张重华去世。张重华的庶兄张祚谋得政权,于公元354年的正月称帝(一说称王)。

好,我们回到桓温这儿来。

桓温强势进入关中,大秦皇帝苻健派太子苻苌、丞相苻雄、淮南王苻生、平昌王苻菁、北平王苻硕,率五万人马,驻扎在峣柳(即峣关,位于陕西省蓝田县东南方的关隘,又称为蓝田关。峣读如姚),以阻击桓温。

四月二十二日,桓温军与前秦军在蓝田(陕西省蓝田县)会战。前秦淮南王苻生,单枪匹马冲入桓温军阵,往返十多次,杀伤颇众。桓温督促兵众奋力厮杀,终于大败前秦军。桓温的老弟桓冲,又在白鹿原(蓝田县西)打败了前秦丞相苻雄,桓温军稳步前进。

衣赐履说:桓温此次北伐,或者说西上,给了我一种不同的感觉。我们之前的印象是,北方善陆战,南方善水战,南人一旦上了陆地,基本上就麻爪了。但桓温的表现则说明,南人的陆战能力不弱啊——除非前秦军水得不行。桓温入关时,前秦政权在关中已经基本上稳固了。倘若后赵刚乱时,东晋就派桓温北伐,而不是朝廷各方扯皮,皇外公褚裒、大名士殷浩跳出来折腾了好几年,则席卷洛阳、关中,不是不可能的。但是,历史,哪有那么多倘若啊!

四月二十五日,桓温大军到达灞上(陕西省西安市东灞河畔)。前秦太子苻苌等,退守长安城南,大秦皇帝苻健率六千老弱固守长安小城,将三万精兵全部派出,命大司马雷弱儿等人统率,配合苻苌,抵抗桓温。

桓温声势浩大,三辅地区的郡县全部投降。桓温安抚百姓,鼓励大家踏实过好日子,恢复生产,老百姓争先恐后,携酒带肉,迎接王师。男男女女,夹道围观,有些老人,激动地流下泪水,说:

没想到今天又见到了朝廷的军队!

衣赐履说:公元316年,前赵攻克长安,愍帝司马邺被俘,距今几四十年。读到此处,我们简直能够感觉到,桓温入长安,指日可待。

前秦丞相苻雄率七千骑兵,在子午谷袭破司马勋,司马勋率部退守女娲堡(可能位于陕西省平利县西北五十里女娲山)。

这时,有个北海(山东省昌乐县东南)人前来拜见桓温,此人名叫王猛。

这位爷,名字叫猛,也确实是个猛人,咱摆几句。

王猛,字景略,小时候,家里非常穷,以卖簸箕为生。王猛曾经到洛阳卖簸箕,有个人愿意出高价,但说身上没带钱,家住得不远,让王猛跟家取去。王猛本来也不想去,但此人的出价,让他无法拒绝,就跟着去了。王猛感觉没走多远,竟然就到了深山之中。来到一所大宅,那人进去通报,过了一会儿,把王猛引入大宅。就听一人高声道,大司马可进!王猛进到屋里,见一须发皆白的老汉,坐在一马扎子(胡床)上,旁边有十来个侍从。王猛向老汉行了跪拜大礼。老汉说,王公何缘拜也?于是,给了王猛十倍簸箕的钱,派人把他送出。王猛出来之后,才知道自己到了嵩山。

王猛身材高大,长相俊美,博学多闻,特别喜欢读兵书。他为人稳重,气度不凡,对小事从不介怀,在精神层面无法沟通的人,从不交往。因此,浮华之士,都瞧不起他,甚至耻笑他。然而,王猛却悠然自得,不以为意。年少之时,王猛曾到邺城游玩,没有人觉得他是根儿葱,只有一个叫徐统的,认为他是奇士,任命他为手下干部。王猛没有接受,跑到华山之中隐居。史称,王猛胸怀匡济天下的志向,希望碰到真龙天子(怀佐世之志,希龙颜之主),一边观察风云变幻,一边等待时机。

听说桓温入关后,王猛披了一身粗布衣服,前往拜访。两人聊天时,王猛一边从身上捉虱子,一边谈论天下大事,旁若无人。

衣赐履说:王猛给我们留下一句成语,叫“扪虱而谈”。形容谈吐从容,无所畏忌。

桓温认为王猛与众不同,便问道:

我奉天子之命,统十万精兵,为百姓消灭贼寇。然而,三秦的豪杰之士,至今没有人前来归附,这是为什么呢?

王猛说:

将军不远数千里,深入敌境,如今长安近在咫尺,而您却停在灞水岸边,没有渡河,大家不知道您的真实意图,当然不来。

桓温沉默不语,不能回答。

后来,桓温对王猛说,江东那边,没有人比得上你啊!

于是,任命王猛暂时担任军谋祭酒。

衣赐履说:本年,王猛三十岁。以前,我一直认为王猛就是一智囊,跟在苻坚身边儿,没事儿了聊聊天儿,有事儿了出出主意。此番细读,才发现这家伙文不亚诸葛,武不弱关张,并且,他在政治上,作风强悍,杀伐果决,既可以很士大夫,也可以很流氓,正是乱世之中需要的那种不世出的王佐人物。有人认为,王猛比诸葛亮厉害,从某种角度看,不是一点道理都没有。

桓温与前秦丞相苻雄等,在白鹿原会战,桓温军失利,阵亡一万多人。

本来呢,桓温打算收割前秦的麦子补充军粮,不成想,前秦军民抢先把麦子收完了,这下子,军中缺粮,无法持久。

六月一日,桓温裹挟关中三千多户老百姓撤军。又任命王猛为高官督护,王猛推辞,没有随桓温南下。

柏杨先生评论:刘邦不失韩信,刘备不失诸葛亮,石勒不失张宾,而桓温却失王猛。事实上,不是桓温放弃王猛,而是王猛放弃桓温。一夕长谈的结果,王猛假如对桓温不过分失望,不会放弃追随。比起当初诸葛亮追随刘备时,桓温此时环境,可比刘备好出千倍。

关于王猛拒绝随桓温南下,《十六国春秋》上,有两种说法。

说法一。上面我们讲的,嵩山中那位神仙老汉,他之于王猛,有点黄石公之于张良的意思,他认为王猛是块好材料,教了王猛不少东西,王猛也把他当成师父,时不时进山请教。跟不跟桓温走,王猛去问老汉的意见,老汉说:

卿与桓温岂并世哉。在此自可富贵,何为远也?

你和桓温能够同朝为臣、和睦相处吗?这里就可获得富贵,跑那么远干毛去?

说法二。桓温入关,王猛前往拜访。交谈之后,桓温说:

江东没有人能够赶得上您的,秦地一定有很多奇士,像您这样的,还有几人?我南下时,想带着他们一起走。

王猛说,明公渴望拨乱济时之才,我的朋友薛强,就是这样的人。

桓温于是征召薛强,将薛强和王猛,都任命为军谋祭酒。薛强跟桓温近距离接触后,认为这家伙空有大志,但难以成功,于是,力劝王猛不要跟着桓温混。

衣赐履说:这两个说法,并不矛盾,可以结合来看。我感觉,嵩山老汉的“卿与桓温岂并世哉”这句话,才是决定王猛去留的关键因素。王猛“怀佐世之志,希龙颜之主”,他是要辅佐帝王的,他要的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桓温能力很强,但恐怕没有强到“龙颜之主”的地步,王猛跟着他,政治理想无法实现。以前我们分析过,虽然曹操和诸葛亮都是丞相,但,最杰出的人才,曹操用得了,诸葛亮就用不了。因为,诸葛亮说出大天儿来,也不过就是个臣子;而曹操,早就被视为帝王了。跟着帝王混,还是跟着臣子混,有本质的区别。

桓温撤军,前秦太子苻苌等人,一路追着打,桓温军屡战屡败,到达潼关(陕西省潼关县)时,士兵伤亡数以万计。

桓温驻扎在灞上的时候,顺阳(河南省淅川县南)太守薛珍曾建议直接进逼长安,桓温没有听从。薛珍就率一支人马独自渡过灞水,颇有斩获。等到桓温撤退时,薛珍也回来了。这位薛珍,是个大嘴巴,不但大肆吹嘘自己的功劳,还动不动批评桓温胆子太小,丧失战机。桓温终于怒了,将其诛杀。

衣赐履说:桓温诛杀薛珍,给他的结局定下了调子:一是格局就这么大了,没有容人的能力;二是不能冒险,长安近在咫尺,放弃进攻,最后那一锤子,没砸出去。桓温后来,多次面临相似情况,都是功亏一篑。

前秦丞相苻雄在陈仓攻击司马勋、王擢,司马勋逃回汉中,王擢逃回略阳(甘肃省天水市东)。

前秦任命光禄大夫赵俱为洛州刺史,镇守宜阳(河南省宜阳县西)。

六月二十日,前秦丞相苻雄去世。

皇帝苻健悲痛欲绝,哭到吐血,说:

上天不想让我平定四海呀!要不为什么夺去了我的苻雄呢!

苻健追赠苻雄为魏王,葬礼依据晋朝安平献王司马孚的旧例办理。苻雄既是辅国元勋,又是皇帝苻健的亲弟弟,权力近于君主,但是,他对人谦恭,爱护百姓,遵纪守法,因此,苻健非常看重他,经常说:

苻雄就是我的周公。

【这位爷,就是苻雄的儿子】

衣赐履说:有读者曾经给我留言,说是苻健对苻雄就很不错,慕容皝为何容不下慕容翰?我回复说,大概率是因为,苻雄死得比较是时候,对太子没有形成威胁。如果苻健病重时,苻雄还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苻健能够让苻雄辅政,那才是真的情深意重。

八月,关中地区的各种叛乱,全部平定。

苻健封赏抗击桓温的功臣,任命雷弱儿为丞相,毛贵为太傅,鱼遵为太尉,淮南王苻生为中军大将军,平昌王苻菁为司空。

苻健相当勤政,经常邀请手下大臣,商讨治国之道。当初,后赵政权苛刻残暴、奢侈浪费,苻健就反其道而行之,采取宽容简略、节约勤俭、尊重儒士的政策,因此,得到百姓的支持。

前秦太子苻苌在与桓温作战时,被流箭射中,十月,伤势恶化,不治身亡。

桓温入关的时候,王擢曾派人向前凉皇帝张祚报告说,桓温善于用兵,但是他的志向难以猜测。张祚十分害怕,担心王擢会背叛自己,就派人刺杀王擢。事情败露,张祚更加害怕,就动员军队,声称打算向东进兵,实则想向西退守敦煌(甘肃省敦煌市),恰好桓温撤军,张祚才停止行动。之后,张祚派秦州刺史牛霸等人,率三千士兵攻打王擢,王擢兵败。

十一月,王擢率军投降前秦,苻健任命他为尚书,任命上将军啖铁为秦州刺史。

衣赐履说:自后赵灭亡,王擢先降东晋,又降前燕,再降前凉,长期盘踞在秦、陇一带,又能打,又有一定的独立性,很难不引起君主们的猜忌。此番,王擢归降苻健,苻健将其留在长安,才能稍稍放心。

苻健的叔父、武都王苻安从东晋返回时,被已经投降前燕的姚襄俘虏,并被任命为洛州刺史。十二月,苻安逃回长安,苻健任命他为大司马、骠骑大将军、并州刺史,镇守蒲阪(山西省永济县)。

这一年,前秦发生严重饥荒,一升米价值一匹布。

公元355年,二月,前秦发生严重蝗灾,地上一棵草都长不出来,牛马都改吃素为吃荤了,相互啃食对方的皮毛。

苻健的儿子、淮南王苻生,小时候就瞎了一只眼睛。这个娃娃,性情暴烈,祖父苻洪曾经跟他开玩笑说:

我听说瞎儿只有一只眼流泪,是真的吗?

苻生听后,拔出佩刀,扎向自己的瞎眼,搞得鲜血崩流,说:

这,就是瞎眼的眼泪!

【这小子,猛得很】

苻洪一世英雄,什么人没见过?什么事没经过?饶是如此,也被这个孙子给惊着了,拎起鞭子就把苻生抽了一顿。

苻生说,我能忍受刀剑矛戈,但不堪忍受鞭打!

苻洪对苻健说,此儿狂暴悖逆,应该尽早除掉,不然,一定会导致家破人亡。

苻健准备杀掉苻生,老弟苻雄劝阻说,阿生现在还小,长大后自然就会改变,何必急于一时呢!

苻生长大以后,力能扛鼎,徒手格斗猛兽,跑得比骏马快,击刺骑射,各种武艺,全都冠绝一时。太子苻苌死后,强太后想立小儿子、晋王苻柳为太子,苻健认为,谶文中有“三羊五眼”的字样,就立苻生为太子。

衣赐履说:三羊自当六眼,谶语却说五眼,自是说有一只瞎眼。我都怀疑,这谶语是苻生找人编的。

苻健任命太尉鱼遵为太师,司空、平昌王苻菁为太尉,尚书令王堕为司空,司隶校尉梁楞为尚书令。

六月六日,苻健病重,卧床不起。

六月十日,平昌王苻菁率兵进入东宫,准备诛杀太子苻生,自己做皇帝。此时,苻生正在西宫服侍老爹苻健,苻菁以为苻健已经死了,便攻打东掖门。苻健听到宫中生变,登上端门,亲自布署兵力。苻菁的士兵突然看见皇上,十分惶恐,丢下武器,作鸟兽散。苻健抓获苻菁,数其罪行,下令诛杀,其余的人都不追究。

衣赐履说:苻菁是苻健的侄子,他与苻雄一样,百战百胜,功劳无算。倘若前太子苻苌没死,苻菁当可保全性命。苻苌死了,苻生做了太子,可能很多人都不服。战功赫赫的苻菁,当然也可能不服。反正呢,如果我是苻菁,想干掉太子自立,我肯定得等皇上死了再行动。身经百战的苻菁,怎么会“以为”皇帝死了,就跑去杀太子呢?因此,按照苻健的个性,苻菁很有可能是他给骗过来的,一刀杀掉,给苻生清场子。

六月十二日,苻健任命大司马、武都王苻安为都督中外诸军事。

六月十四日,苻健召唤太师鱼遵、丞相雷弱儿、太傅毛贵、司空王堕、尚书令梁楞、左仆射梁安、右仆射段纯、吏部尚书辛牢等人,接受遗诏,辅佐朝政。苻健对太子苻生说:

六夷首领、大帅,掌权的大臣,谁不听你的,就想办法干掉他们(六夷酋帅及大臣执权者,若不从汝命,宜渐除这)。

衣赐履说:你看,从苻健的这个政治叮嘱,我们是不是更能嗅出,苻菁的真正死因?

司马光说:顾命大臣,是辅佐教导嗣子,并作为羽翼的。以人家为羽翼,又教导儿子剪除羽翼,能不完蛋吗!知道人家不忠,别任命就是了;授予人家权柄,又加以猜疑,哪有不招致祸乱的!

衣赐履说:司马光这话说的,实在有失水准。哪个忠诚,哪个不忠,谁能说得准?没权时忠诚无比,有权时野心升腾,历史上的例子,难道还少吗?

六月十五日,苻健去世,谥号景明皇帝,庙号高祖。

六月十六日,太子苻生即位,大赦,改年号为寿光。

中国历史上,迎来了第一位独眼皇帝。

【图片来自网络】

1 阅读:43

抗抗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