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咱们梅山一脉,求的就是一个“心中无鬼”。看得多了,自然也知道有些事情,表面上看是天灾人祸,细想起来,却往往离不了人心的因果。这回的事情,是我前几年在大塘村里遇上的。
那是个暖冬,山村里没有雪,连风都透着股潮湿的气。村里的老人说,这样的冬天年景不好。果然,这村里年关还没到,先出了怪事。
头一桩是刘婶家,她上山捡柴火,回来就开始发高烧,嘴里一直嘟囔着“别拉我”,怎么问也问不清楚。
第二桩是小孩的事,村东那边有个大柳塘,塘边有一棵老柳树,听说有百来年了。平时柳塘附近是孩子们玩耍的好地方,可最近有个娃儿回来,说他看到柳树上挂了块红布,飘来飘去的,像有人在招手。可第二天大人去看,什么都没瞧见。
村里人起了疑心,这柳塘原来就有些来历。老人们常提起,五年前,有个女人因家事投了塘。这事儿后来虽然不提了,可这次种种怪事一闹,塘边渐渐成了禁忌地。尤其是第三件事传开后,更是让人毛骨悚然。
那是腊月初的一晚,有个从城里回来探亲的年轻人,晚上走塘边抄近路。他说自己听见女人低声哭泣,声音飘飘忽忽,像就在耳边。这人第二天吓得直接收拾东西回城了。
这些事传到我耳朵里,还是因为村长。腊月初五那天,他派人来找我,说村里出事了,要我帮着去看看。我心里一琢磨,八成是和那柳塘有关系,就跟着人去了村里。
到了村里,村长和几个村里的老人正在等我。村长拉着我说:“老三,柳塘那地方,最近有点邪乎。你要是不嫌麻烦,帮着看一看,咱们也好踏实过个年。”
听了他的情况介绍,我决定先去柳塘看看。塘边果然透着点不同寻常。老柳树的叶子早就落光了,枝干干裂发黑,像是病了一场。塘里的水看着不对劲儿,水面浑浊,泛着土黄的颜色。更怪的是,我从塘边捡起一块石头,往水里丢下去,竟然没听到什么声响。水面涟漪荡开,却像有个无底洞,吞噬了一切。
更让我在意的是塘边的泥地,脚踩下去,竟然软得不对劲。我蹲下来一瞧,隐约能看到一点鲜红,像是一块布料埋在土里。我试探性地挖了几下,泥土散开,果然露出了一块被泥染脏的红布。
正琢磨着,村长在旁边忽然咳嗽了一声。我抬头看去,他的脸色不太自然,似乎有话要说,又咽了下去。我问:“村长,这块布是什么情况?和前几年那事有没有关系?”
村长迟疑片刻,摇了摇头:“老三,这种事你别问得太细。村里老人说,可能是因为这水塘太久没清理了,你要是真觉得不妥,咱就把那布烧了吧。”
这话一听就不对劲,我知道村长没说实话。可这村里人有些忌讳的事,恐怕得慢慢撬开他们的话匣子。
第二天,村长找到我时,神情更是焦急。他说:“老三,昨天几个年轻人晚上去塘边喝酒,说是闹着玩。结果回来就开始发烧,今儿还躺着起不来。”
这事儿不能再拖,我让村长找了几个壮劳力,准备一起再去探塘。这次,我们在泥地深挖了一阵,挖出来一个黑色的木匣子,匣子已经发霉,但还能看出上面的雕花纹路。我用力掀开盖子,里面放着一块更完整的红布,一面铜镜,和一封未拆开的信。红布隐约能看出类似盖头的样式,铜镜上却满是锈迹,已经看不清了。
我拿着匣子问村长:“这是怎么回事?这些东西为什么会埋在塘边?”
村长脸色煞白,咬了咬牙,低声说道:“这、这是五年前那女人的东西……她投塘的时候,家里人害怕,就把她的遗物埋在了这儿。”
“这么重要的东西,为什么不随人下葬?”我追问。
村长支支吾吾:“家里觉得晦气,当时急着撇清关系,也就没敢操办大事儿……”
一句话说完,气氛顿时沉重起来。这事看着简单,里面的弯弯绕绕可不少。
那封信我没有直接拆开,而是小心地包了起来。我心里清楚,事情牵扯到的远不止这些物件,也许那封信才是解开谜团的关键。
村长看着我的动作,有些坐立不安。我问:“这女人是怎么投的塘?”
村长沉默了一会儿,叹了口气:“当年……她是被家里逼着嫁给了邻村的李家。婚礼当天,新郎喝多了酒,当着众人的面,说她心里另有人。那姑娘本来就不情愿,这么一闹,彻底受不了,第二天清晨就投了塘。”
“她心里另有别人?”
“也许吧,没人说得清楚。投塘之后,李家闹着要个说法,结果姑娘家里人害怕招事,就急急忙忙把事情压了下来。”村长的声音越来越低,“东西没随她下葬,就是怕她死了还回来找家里人。”
听到这里,我心里一沉。这样含怨而死的人,最怕的是生前的冤屈无人伸张,成了不安分的亡魂。事情闹到这一步,光靠烧些纸钱怕是平不了这桩因果。
“村长,信打开过吗?”
村长摇了摇头:“当时她家里人就让直接埋了,没人敢动。”
我点点头,让人把信带回村里的祠堂。这事得稳重处理,不能草率。
回到祠堂,我在香案前点了三炷香,郑重地打开了那封信。信纸泛黄,但字迹依旧清晰,字里行间充满了愤懑和绝望:
“爹娘在上,女儿不孝,实在无颜见您二老。此生错付,只求来世得一清净,不再受人欺凌。女儿走后,李家最好不要再提亲事,也别再让小妹重蹈覆辙……”
信中几乎句句带怨,那句“来世清净”尤为刺眼。我将信念给村长听,发现他脸色越发难看。我问:“信上提的小妹,现在怎么样?”
村长低头沉思了许久,才缓缓开口:“小妹,也就是她的亲妹妹,如今早已嫁到了邻村。日子过得不好,但也没听说出什么事……”
话虽这么说,他的神情却隐隐透着不安。我心里一动,这事没那么简单,可能还有后续没浮出水面。
当天下午,村里又传出事端。刘婶家一头大黄牛突然疯了似的撞墙,没多久便口吐白沫死了。紧接着,又有村民反映,自家鸡窝里的鸡一夜之间死了一半,死状离奇,像是被什么东西掐断了脖子。
种种异象叠加,让村民们愈发惶恐。尤其是听了信的内容后,大家对那位投塘女人的怨气感到后怕。有些老人提议直接将木匣中的东西烧掉,但村长一脸犹豫,说:“她的怨气还没散,贸然烧掉,恐怕不妥。”
于是,事情的解决就落在了我身上。
为了消解这桩因果,我决定为亡者做一场安抚的法事,送她往生,也还村里一个清净。
仪式的布置并不简单。木匣中的铜镜是关键,代表亡者的最后留影。信则是她心愿未了的遗书,必须焚化。红布用作媒介,象征她生前受阻的因缘。
村里人帮忙准备香案、黄纸、供品,又在塘边搭了个草台。许多村民围观,他们眼里既带着敬畏,又透着些好奇。
那天夜里,仪式开始时,村里人把红布挂在老柳树上,再点燃香火,默默祈祷。村长亲自跪下,对着香案磕了三个头:“姑娘,过去的事情,是我们对不起你。希望你原谅,安心离去……”
仪式进行到一半,周围的气氛越发凝重,塘边的风忽然大了起来,柳枝摇摆如舞。就在这时,村长的神情突然变得异常复杂,他盯着红布,喉咙似乎被什么卡住了。
“村长,还有什么事瞒着?”我看出了端倪。
他抬头看着那棵老柳树,仿佛下了极大的决心,声音低沉地说:“老三,当年……那姑娘,她确实有心上人,不是李家的人。”
这句话如同惊雷一般炸开,周围的村民们纷纷小声议论起来。我摆了摆手示意安静,让村长继续说下去。
“她的心上人,是村里一个木匠。那人家境贫寒,姑娘的父母嫌弃他,硬逼着她嫁给李家。当时两人偷偷约定,要一起离开村子,可不知为何,到了约好的那天夜里,木匠却没有出现。第二天……她就跳了塘。”村长越说声音越小,最后几乎听不清了。
“木匠呢?”我追问。
村长摇摇头:“跳塘后,木匠就从村里消失了,有人说他去了城里,也有人说他……唉,总之,再没回来过。”
这番话将事情的轮廓勾勒得更清晰了些。投塘的女人不仅对家族有怨,对那个未能赴约的木匠,恐怕也满心不甘。
仪式继续进行着,我将木匣中的铜镜取出,用黄纸轻轻擦拭,试图让其恢复些许光亮。镜面虽有斑驳锈迹,但隐约能看到映出的模糊影像。就在我专注凝视时,镜面似乎出现了一闪而过的画面——一个身穿粗布衣衫的男人,神情黯然,站在柳树下。
我屏住呼吸,将铜镜递给村长:“你再仔细看看,这人像不像当年的木匠?”
村长盯着镜子,脸上先是困惑,而后惊愕地瞪大了眼:“像!真像他……可这怎么可能?”
我没有回答,而是将镜子放回匣子里,心中隐约明白,这铜镜很可能与木匠的失踪有关,或者,它还藏着更深的秘密。
为了彻底解开谜团,仪式后我决定再去一趟柳塘。村长和几个壮劳力陪着我,带上手电筒和铁锹,准备对柳树周围再挖一挖。
到了柳塘,月光洒在水面上,依旧显得波光粼粼。然而,当我们接近柳树时,突然闻到一股淡淡的腐朽味。我挥手让大家安静,仔细观察地面。柳树下的土壤看似平整,但用脚轻轻一踩,竟然松软得像是刚刚被翻过。
“挖。”我沉声说道。
大家齐心协力挖了半个小时,果然在树根下挖出了一个包裹着粗布的东西。打开一看,竟然是一具小小的骨架——看体型,应该是一个婴儿。
村长愣住了,几个壮劳力也脸色煞白。我将包裹小心地重新盖好,问村长:“这孩子是怎么回事?你们当年真一点都不知道?”
村长抿着嘴,脸色阴晴不定,最后缓缓说道:“这事儿……难道是她的?可她跳塘时并没有怀孕啊!”
我闭上眼,心中已经有了些猜测。或许,投塘的姑娘根本没有如传闻所说那般单纯。那个未出生的孩子,很可能才是她无法承受命运的真正原因。而她的家族,或许并非全然不知情。
第二天,村里召开了个小会,村长将前一晚的发现告诉了所有人。村里的老人们听后纷纷摇头叹息:“难怪……难怪她生前心里那么苦。”
我建议村里为投塘的姑娘重新择地安葬,将她和孩子的骨骸一同下葬,并举办一次完整的祭祀仪式,彻底了结这段恩怨。村长和村民们最终同意了。
祭祀那天,柳塘被彻底清理了一番,塘边挂满了红灯笼,象征着为亡者送行。姑娘的遗物、信件、铜镜和孩子的骨骸被妥善放入一副新的棺木中,由村长亲自主持下葬。
当棺木落入土中,柳塘的气氛似乎轻松了许多,连冬日的冷风也显得柔和了几分。
几天后,我离开了村子。村长送我到村口时,长叹一声:“老三,这事儿真是给咱们上了一课。以后再有这样的事,绝不能这么处理了。”
“是啊,”我回头望了一眼柳塘,心中默念:“所有的怨,都起于人心的不平。但愿这段往事,能让你们明白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