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一顿残忍的宴席:“八大将”高高兴兴入座,还在吹牛却人头落地

律令9章 2024-09-06 15:30:18

五千年来,历代战争层出不穷,孙武、孔明、刘伯温这样的谋伐智者有不少,“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鸿门宴更是出现过多次。

单纯只看史书,“鸿门宴”并不新鲜,现实中却多有奇效,近代也曾出现过。

摆下这桌“鸿门宴”的正是清末名臣“李鸿章”,结果搞得:城失、王殒、数万将士不战却埋骨苏州,究竟咋回事?

简单讲一下大背景,自鸦片战争后,失败的清廷损失巨大,从此更加盘剥、吸血无辜百姓。

哪里有压迫,那里就有反抗,1851年的太平军揭竿而起,从此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脚步,虽然最终没能成功,但在人民群众心中埋下了反抗封建的种子,同时为以后的辛亥革命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天再看“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只有短短十余年的寿命,却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王朝的基础,那时华夏大半都在闪耀刀光剑影,苏州也未幸免。

老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美不用细讲,不知引来多少文人墨客为之倾倒;真要讲究起来,苏州引来的不仅有文雅书生,刀兵火器也不曾缺席。

早前,太平军攻下苏州,穆王“谭绍光”为主帅,又有纳王郜永宽、康王汪安钧、宁王周文嘉、比王伍贵文、天将张大洲、汪有为、范起发、汪怀武八位大将镇守此地。

如此豪华的军事阵容,可见苏州的重要性,清廷当然也清楚,又怎肯轻易放弃呢?

鉴于苏州的重要性,清廷也派出实力名臣“李鸿章”。

乍一看,李鸿章主导签订了《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割地、赔款的不平等条约,虽然有人骂他是窃国之贼,但在慈禧太后看来,他的本事大着哩!

总的来看,李鸿章好像是个文官,他能如曾国藩一样,敢与太平军对垒厮杀吗?

这个怎么讲呢,如果论打仗,或许李鸿章比不了曾国藩,与太平军正面厮杀难占上风,但论起诡谋算计,李鸿章可是清廷中的老油条。

再说苏州城中的太平军,战力也不弱,尤其在穆王谭绍光的领导、“八大将”的辅助下,曾与清军打的有来有回。

清军损失惨重也没能拿不下苏州,只能暂时围困城池,李鸿章该咋办?

实话实说,当时的苏州城防严密,李鸿章就那么点兵力,正面硬打肯定不行。

但“只围不打”也不行,一是李鸿章没法向太后交代,同时在朝中威信扫地,以后就没有立锥之地了;二则,如果其他地区的太平军腾出手,又来增援苏州,那时清军更没有胜算了。

考虑再三后,李鸿章决定“计取苏州”,怎么操作?

李鸿章老谋深算,他看得很清楚,表面上的“天国”挺强,实则刚刚定都南京,根基不稳;此时的太平军各部首领各怀鬼胎,都想多分些利益,哪有几个忠诚的大将、帅才?

清楚这一点后,李鸿章派人渗入苏州城,开始大规模散布谣言,大意说:太平军各部都在忙着与清军鏖战,“天国主力”也即将被清军吃掉,苏州已经成为一座孤城!

谣言一出,苏州城中人心惶惶,如果真的孤立无援,即便城中有粮,又能坚持几天呢?到最后还不是死路一条!

世事往往如此,死亡不可怕,可怕的是等待死亡。

主帅穆王谭绍光、数万太平军还没怎样呢,协助守城的“八大将”先坐不住了,几人暗中密谋,最终决定向城外的清军议和。

没过几天,李鸿章接到“八大将”的信,内容无非是:只要保证“八大将”以后能继续享受高官厚禄,他们就愿意向清军投降。

接到信后,李鸿章更加肯定了自己的计谋,但他并没有立即应允“八大将”的投诚要求,他也怕太平军使用计谋,万一“假投降,真伏击”咋办?

李鸿章回信“八大将”,要求他们先杀了穆王谭绍光,以其头颅向清廷表忠心。

这里多说两句,穆王谭绍光名义上是苏州主帅,但在天国后期,太平军各部首领一盘散沙,“八大将”也是各种名目的王爷、大将,谭绍光压根指挥不动他们。

就这样,谭绍光虽然看出“八大将”有密谋,也曾多次阻止,却最终难逃自己人的暗算。

除掉谭绍光,李鸿章拔掉了眼中钉,苏州的狼烟该散了吧?并没有。

一言以蔽之,“八大将”杀掉谭绍光,清军进驻苏州城,李鸿章窃喜不已;喜的不仅是“除掉了劲敌”,还有“八大将”的愚蠢,李鸿章的计谋还没使完呢。

清军进驻苏州,李鸿章也要兑现与“八大将”之前的承诺了。

这期间,“八大将”提心吊胆,他们素知李鸿章奸猾,在没有向他们兑现承诺之前,这八个人万分警惕,原来的部下将士也没有解除武装。

李鸿章只是代表清廷打仗,他哪有封赏“八大将”的权利?

但是,如果李鸿章不兑现承诺,“八大将”很可能率军再反,怎么办?

李鸿章开始实施计谋的第二步骤。

清军在苏州城各地安顿妥当后,李鸿章邀约“八大将”赴宴,放话要给他们兑现之前的承诺,封官加爵以奖其献城之功。

再说“八大将”,得到消息后很是激动,但又提心吊胆,万一李鸿章摆的是“鸿门宴”怎么办?

于是,赴宴的“八大将”均身带利刃,还有不少保镖拱卫。

赶到目的地,李鸿章早摆好了山珍海味,周围也是一片喜气洋洋,好像并没有什么异样。

再看李鸿章,远远望见到来的“八大将”,赶忙满脸堆笑的起身迎接,样子十分恭维。

席间,李鸿章向“八大将”频频敬酒,嘴里还说“多谢八位贤士猛将的鼎力相助,如果没有八大将出手,我清军肯定拿不下苏州城!”

开始时,“八大将”还知道尊敬李鸿章,嘴里一个劲的说着客气话。

李鸿章很是谦虚,连连摆手表示“朝廷得到八位猛将,好比如虎添翼,以后平定天下,就要全靠你们了!”

说着话,李鸿章让美女献上顶戴花翎、官府冠帽,这就算给“八大将”封官了。

得到官服冠帽后,“八大将”悬着的心放下了,开始自吹自擂、醉酒后互相攀比谁的功劳大,这就惹祸了?

李鸿章始终满脸是笑、频频敬酒,喝的“八大将”东倒西歪,话都说不清楚,随身带的武器也不知丢到哪里去了,保镖也早被人安排到别处吃席去了。

喝到半晌,李鸿章起身离席,这种情况很正常,吃席哪有不上厕所的?

说到这里,有聪明的朋友已经猜到了:李鸿章离开后,马上伏兵四起,醉醺醺的“八大将”就这样陨落了。

不止“八大将”,苏州城中的数万太平军,虽然已经缴械投降,却仍被尽数坑杀。

几万人”是什么概念?

后世有人解释:李鸿章这么狠也是无奈之举,当时苏州俘虏的太平军人数太过庞大,如果这些人中有一两个带头再反,清军很难控制局面,秉承“宁可错杀十万,也不放过一个”的原则,李鸿章选择了全部坑杀。

也有人说,当时清军缺粮,自己都不够吃,哪还有数万太平军吃的? 电影《投名状》里,李连杰也是这么演的。

总之,苏州城中的数万太平军死的窝囊,造成这种结果,是李鸿章的“鸿门宴”狠毒,还是“八大将”够蠢呢?

1 阅读:64

律令9章

简介:惊堂木一拍,“上下五千年”张口咱就来,对错您自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