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里相应(biǎo lǐ xiāng yìng),意思是内外相互配合,里应外合。成语出自《汉书·武五子传》,“先日诸吕阴谋大逆,刘氏不绝若发,赖绛侯等诛讨贼乱,尊立孝文,以安宗庙,非以中外有人,表里相应故邪?”
汉武帝后元二年(前87年)二月,病重的汉武帝,立年仅八岁的刘弗陵为皇太子。因太子年幼,汉武帝于同月十三日召近臣托孤,任命奉车都尉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接受遗诏辅政,并加封金日磾为车骑将军、太仆上官桀为左将军、搜粟都尉桑弘羊为御史大夫,共同辅政。次日,汉武帝驾崩。
就在汉武帝驾崩后的次年九月,辅政一年多的金日磾去世。之后,霍光又与桑弘羊因为执政理念不同发生矛盾,长期执掌西汉财政的桑弘羊,最终在始元六年(前81年)的“盐铁会议”后败下阵来,声望地位严重受损。
由于上官桀以霍光马首是瞻,击败桑弘羊后,霍光实际上便已经掌握了朝政大权。
当初,刘弗陵即位以后,因为其太过年幼,霍光等人商议后,便让刘弗陵的姐姐鄂邑长公主住进了皇宫,负责抚育少帝刘弗陵。
始元四年(前83年),刘弗陵年满十二岁,鄂邑长公主决定为其选立皇后,上官桀有意让自己的孙女上官氏入主后宫。上官氏乃是上官桀之子上官安与霍光的女儿霍氏所生,因此在上官桀看来,霍光应当不会反对此事才对。
然而,对于权力欲极重的霍光来说,若是上官氏入主后宫,上官桀的权势地位势必会更进一步,自己的权力难免受到影响。因此,对于上官桀的提议,霍光以上官氏年仅六岁、太过年幼为由,予以了拒绝。
当时,鄂邑长公主与门客丁外人有私情,而上官安又与丁外人交好。为了让女儿成为皇后,上官安便找到丁外人,对他说,“汉朝制度是让列侯迎娶公主,我的女儿若是进宫当了皇后,有我们父子在朝中为官,你还担心不能封侯吗?”
丁外人将上官安的话转告给了长公主,有意与丁外人长相厮守的长公主自然答应了下来,于是上官氏得以入宫为后。
事后,上官安以皇后父亲的身份被封为桑乐侯,并升任车骑将军。上官氏父子想要报答丁外人,按照事先的约定请求封其为侯,霍光则以汉高帝刘邦当初有“非功不得封侯的”誓约为由,予以了拒绝,这让上官氏父子、长公主、丁外人都对其十分怨恨。
燕王刘旦是汉武帝的第三子,有意太子之位的他,对于汉武帝立年幼的弟弟为储君一直心存不满。早在刘弗陵即位之初,刘旦便暗中勾结中山哀王之子刘长、齐孝王之孙刘泽等密谋造反,后因事情泄露,刘泽等人被杀,刘旦则因刘弗陵念及亲情被赦免。
为了扳倒霍光,上官桀父子、长公主、桑弘羊等人便勾结燕王刘旦,将搜集到的霍光罪证交给刘旦,让他以诸侯王名义上书弹劾霍光。刘旦得信大喜,立即上书汉昭帝,说,“霍光擅自调动所属兵力,意欲谋反”,并列举了霍光大量罪证。
然而,汉昭帝虽年幼却不傻,在上官桀将奏疏交给他后,汉昭帝便意识到,你远在燕地的诸侯王,是如何对朝中之事如此了解的,必然是与朝中官员有所勾结。因此,汉昭帝非但没有照准,反而在派人查清了事情真相后,对上官桀等人日益疏远。
上官桀等人阴谋被揭穿后,心中惶恐不安,担心遭到治罪的他们,遂决定铤而走险,发动武装政变,诛杀霍光,废黜汉昭帝,改立燕王刘旦为帝。燕王刘旦得信后大喜,承诺事成后必定封上官桀为王,同时招纳各地豪杰数千人,再度打算谋反。
元凤元年(前80年)九月,鄂邑长公主门下的稻田使者燕仓得知了上官桀等人的阴谋,将此事告知了谏大夫杜延年,杜延年立即上书告变。汉昭帝与霍光商议之后,决定先下手为强,命令丞相车千秋逮捕上官桀等人,最终上官桀、桑弘羊、丁外人被族灭,鄂邑长公主自杀。
平定叛乱后,汉昭帝派人给燕王刘旦送去玺书,说,“昔日高皇帝取得天下,封子弟为王作为社稷屏障。此前吕氏阴谋叛乱,刘氏江山危如千钧一发却没有断绝,依靠着周勃等人诛除叛乱,尊立孝文皇帝,安定宗庙,难道不是因为朝廷内外有人,里外相应配合的缘故吗?……燕王本为骨肉至亲,却与外姓谋害江山社稷,把外人当成亲人,把亲人当成外人,有叛逆悖乱之心,无忠君爱国之义。假如先帝泉下有知,你有何面目再去参拜高帝之庙呢?”燕王刘旦遂自杀而死。
当初,汉高帝刘邦驾崩以后,太后吕雉执掌朝政大权,对内压制功勋大臣,对外谋害刘姓诸侯王,吕后去世以后,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等人发动政变,诛杀吕氏诸人,迎立孝文帝刘恒,重新安定了刘氏江山,因此汉昭帝玺书中才有“先日诸吕阴谋大逆,刘氏不绝若发,赖绛侯(即周勃)等诛讨贼乱,尊立孝文,以安宗庙,非以中外有人,表里相应故邪”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