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篇】戴高乐3:“自由法国”名不正言不顺?

巴巴维维 2024-06-05 07:55:09
【人物篇】戴高乐3:“自由法国”名不正言不顺?

1940年6月18日20时15分,戴高乐走进英国广播公司(BBC)的播音室,向全世界发表《告法国人民书》。这段被历史上称为“六·一八演说”的宣言很简短,整个播报的时间也不过四分钟,但对于戴高乐来说,这是他本人以及那些不愿投降德国的法国爱国者新事业的起点。

戴高乐在宣言中强调了三点。首先他声明自己在雷诺政府下始终坚持抗战,而且提醒法国民众,贝当和魏刚等人组成的现政府正在谋求与德国停战,放弃法兰西的自由和独立。

其次他总结了法国失败的原因,并从侧面强调自己军事理论的正确性。同时他提醒自己的同胞,法国并不是孤军奋战,海外殖民地还在,可以依靠他们收复失地;法国还有英美两个强大的盟友支持,所以法国最终会获胜。

其三他告诉法国民众,“我,戴高乐将军,现在在伦敦。我向正在英国领土上和将来可能来到英国领土上的持有武器或没有武器的法国官兵发出邀请,向目前正在英国领土上和将来可能来到英国领土上的一切军火工厂的工程师和技术工人发出邀请,请你们和我取得联系。”

最后他指出:“无论发生什么情况,法兰西抵抗的火焰不应该熄灭,也决不会熄灭!”

戴高乐是6月17日抵达伦敦的,并在当天见到了英国首相丘吉尔。在二人的会面中,他就提出借用BBC的广播发表演讲,回击贝当政府的投降主义言论。丘吉尔当场就答应了戴高乐的请求,后者立即返回住所,用一晚上的时间完成了演讲稿。

这篇演讲稿虽然简短,却颇费了一番心思。丘吉尔提醒他,贝当政府还没有宣布投降,所以他还不能代表法国,也不能在演讲中宣布跟贝当政府决裂,因为那会给英国带来麻烦。

戴高乐考虑过组建一个像波兰、捷克斯洛伐克那样的临时政府,可这又违背了“保持一个独立的、没有战败的法国”原则,所以在这个问题上他只能避而不谈,等待时局的变化。

同时戴高乐清楚自己的资历太浅,不具备应有的号召力,所以他一面寻求一位有声望的政治家,一面在宣言里刻意使用“邀请”,而不是“号召”法国抵抗力量和他取得联系。

即便如此,“六·一八宣言”还是经历了一波三折。戴高乐自卑的也是英国内阁担心的。当丘吉尔把戴高乐的打算告知内阁时,就有人表示反对,因为戴高乐不过是一名准将、前内阁成员,并没有权力代表任何人讲话。在对待法国的态度上,英国方面绝不能轻易得罪贝当政府。首先贝当政府还没有宣布投降,即便他们投降英国也不能轻易跟法国投降政府决裂,他们还有一支强大的海军,在非洲还有广袤的殖民地。如果与法国为敌,英国的地中海航线就会受到直接威胁。

6月18日,戴高乐让秘书把演讲稿拿去给丘吉尔看,结果并没有找到英国首相,无奈之下法国人愤然离去。事情的转机来自从法国波尔多发过来的消息——贝当已经决定投降。这件事让丘吉尔意识到,一面继续和贝当政府保持联系的同时,必须开始帮助筹备一个法国临时政府,于是他授意安排戴高乐发表演讲。

“六·一八演说”开启了法国抵抗运动,可戴高乐并没有因此感谢英国人提供的帮助,而且还相当不悦。丘吉尔当天也发表了一篇演讲,吸引走了相当大部分人的注意力,英国人为了准备首相的演讲,还挪用了本来给戴高乐准备的录音设备。

6月19日,戴高乐又发表了一次广播演讲,这一次他他提高了语调,以法国的名义宣布“任何仍然拿着武器的法国人都有绝对的责任继续抵抗。放下武器、放弃军事阵地,把一寸法国土地让给敌人都是对国家的犯罪”。他号召“每个法国人都要为自己的祖国效力,不要忍受投降的屈辱”。

戴高乐担心自己的威望不够,遂于6月20日给魏刚写了一封信,希望他能离开法国,到海外继续指挥战斗,并表示自己会完全服从领导。这封信寄出去后过了几个星期才收到回信,此时魏刚已经就任维希政府的国防部长。

他还给法国政府写了一封信,表示自己愿意继续为政府工作。这封信很快就收到了回信,内容是要求他立即回国。6月22日,贝当政府与德国签订《贡比涅停战协定》。根据协定,德国将占领法国北半部和大西洋沿岸地区,法国南半部和地中海沿岸留给了贝当政府。此外,协议里还包括战俘处置、肢解法国海军等诸多屈辱的条款。

6月30日,没有等到戴高乐回复的法国政府命令他自行到法国图卢兹的米歇尔监狱,接受战争委员会的审判。这个委员会后来在戴高乐缺席的情况下宣布其有罪,并判处他4年徒刑。魏刚觉得判罚太轻,又授意委员会改判戴高乐极刑。

英国方面也没有给戴高乐应有的支持。法国投降后,英国仍然在小心谨慎地处理着与贝当政府的关系。内阁始终觉得戴高乐的名气太小,不足以迅速组织起抵抗运动。他们暗中与法国前总理雷诺和前内政部长蒙代尔取得联系,希望他们能来英国,但是被对方拒绝。

据说他们是舍不得国内的情妇。

法国民众的情绪也很复杂,他们一向不喜欢日耳曼人,但长期以来的龃龉不断让法国人更不信任英国人。所以在法国人眼中,背靠英国且没有多少号召力的戴高乐并不具备多少吸引力。自“六·一八”宣言后,在英国的帮助下,“自由法国”在伦敦奥林匹克广场设置的报名点只招募了区区几百人。也就是说,滞留在英国的法军也没有多少人响应他的号召。

为了打开局面,戴高乐首先将突破口选在法国在海外的殖民地。有了殖民地的支持,就可以有资金来源,也可以拥有自己的军事力量。这样不论在法国民众心中还是在英国人心中都会提升“自由法国”的威望。

法国拥有一片面积广大的殖民地,北非的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赤道非洲的尼日利亚、乍得、喀麦隆、刚果、加蓬,中东的黎巴嫩、叙利亚以及越南都还处在法国的控制之下。当地的军事和政治长官也都在观望,企盼局势能够更明朗一些。

6月24日,戴高乐给摩洛哥总督诺盖斯、法军地中海地区总司令密特奥赛和越南总督卡特鲁发出了内容相同的电报,邀请他们参加即将在伦敦成立的“法兰西民族委员会”。但是这些电报都石沉大海,没有一个人响应他的呼吁。很快一些殖民地首脑宣布服从法国维希政府。越南总督卡特鲁和索马里海岸的指挥官蒂洛姆坚持抵抗,但是他们的部下没有人支持他们。

转机来自英国方面的态度。鉴于法国各殖民地已经表明态度,并无法争取到雷诺和蒙代尔这类举足轻重的人物,英国政府决定改变立场。6月28日,英国宣布不再把法国维希政府视为独立国家的政权,因为他们已经完全屈服于纳粹德国,不能代表法国。声明还指出:英国注意到戴高乐等人组织的临时法兰西民族委会的建议,认为他们代表了决心抗战、履行法国国防义务的独立法国人民。所以英国宣布承认这一组织,并与该委员会就一切与战争有关的事项进行往来。至此,戴高乐完成了第一项使命——得到英国方面的认可。

6月29日,戴高乐来到利物浦,这里驻扎着从敦刻尔克撤出来的法军阿尔卑斯轻步兵师。凭借自己出色的口才,该师第13步兵旅的两个营大部分官兵都加入了“自由法国”,其中就包括维纳勒和柯尼希上尉。此外该师坦克连和部分炮兵也决定加入。

几天后在伦敦的哈罗公园,戴高乐受到法国水手们的热烈欢迎。1艘巡逻艇和2艘潜艇的全体官兵宣布加入。当海军中将埃米尔·米塞利埃加入之后,“自由法国”的海军就有了专业人员的领导。空军也不甘落后,来自圣阿塔姆的法国飞行员们成了“自由法国”空军的核心。

从英伦三岛之外赶来的人也陆续抵达。他们大部分来自法国本土,有些人搭乘还没有停运的客轮;有些人冒死划着小船;还有些人绕道西班牙跑到英国。这些人一旦中途被抓就会被投入集中营。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自由法国,加上英国媒体的推波助澜,困在英国的法军士兵开始转变想法,自由法国在组建军队方面终于踏出了第一步。

好消息还来自家人。戴高乐来英国前只与家人匆匆告别,母亲让娜已经风烛残年,母子二人的告别也是永别。在和妻子伊冯娜告别时,他叮嘱了形势恶化的情况下该怎么办。戴高乐走后,伊冯娜带着两个孩子登上了一架飞往法国布列塔尼半岛的飞机。飞机刚起飞,德国人的坦克就占领了机场,他们险些被德军俘获。下飞机后,伊冯娜搭乘一辆汽车前往布雷斯特港,结果汽车中途抛锚。当他们赶到布雷斯特时,原计划乘坐的轮船已经开走。她们又发现一艘开往英国朴茨茅斯的货船,这才抵达英国。后来她们得知,原计划乘坐的那艘船在英吉利海峡被德军击沉,无一人生还。

英国一直忌惮法国海军会被德国人所用,维希政府一步步滑向纳粹德国更加重了丘吉尔的担忧。7月3日,英国海军实施“弩炮行动”,向停泊在英国本土港口和北非地中海沿岸法国海军发动袭击。英国本土的法国军舰没有抵抗,埃及港口的法国海军也没有抵抗,而驻扎在阿尔及利亚奥兰的法军舰队司令让苏尔原本不想抵抗,但因通讯延误,受到英军舰队的袭击,“布列塔尼号”战列舰被击沉,4艘主力战舰被击伤搁浅,只有“斯特拉斯堡号”逃回了法国南部的土伦港。

“弩炮计划”于6月27日决定实施,直到法军舰队遭到袭击,戴高乐对此事毫不知情。7月4日,当他得知此事后反应非常激烈,认为英国在借机报复,因为两国海军在历史上素有积怨。加上二战爆发后彼此间矛盾加深,以及他个人对英国人天然的不信任感,使得戴高乐在来访的英军斯皮尔斯将军面前暴跳如雷。他指责英国人毁了“自由法国”,维希政府一定会抓住这个把柄,诋毁“自由法国”的名誉,让刚刚有些起色的抵抗运动破产。

“弩炮行动”的确给“自由法国”运动造成了损害,许多打算加入的法国军队和平民都离开了,还持观望态度法国殖民地官员们现在明确反对他们。戴高乐原本要前往非洲各地开展活动,现在也几乎没有可能性。

7月5日,斯皮尔斯再次拜访戴高乐,后者的情绪已经稳定下来。他对斯皮尔斯说想要离开英国,去加拿大享受天伦之乐。在斯皮尔斯的苦劝下,他才收回了这个想法。

沉默了几天后,戴高乐决定再次向公众阐述自己的主张。7月9日,他通过广播发表演说。戴高乐首先谴责“弩炮行动”是可耻的,随后又呼吁原谅英国人,因为那些军舰迟早会落入德国人的手中。英国方面虽然对戴高乐的表态并不满意,但局势的进展已经让英国和维希政府的关系走向决裂,这反而促使英国更坚定的支持自由法国运动。7月13日,英国人送来了礼物,他们的特工在法国占领区一家银行院子里发现了一个保险柜,里面是价值1300万英镑的法郎,这笔钱最终交到了戴高乐的手中。

对于英国人表示出的善意,戴高乐有另一番解读。一些英国政客是反对戴高乐的,只不过他们不是主流,最多是在私底下搞一些小动作。丘吉尔和艾登支持他,但他们希望看到一个受到英国有效控制的“自由法国”,戴高乐形容自己是“丘吉尔要推销出去的肥皂”。为了把命运掌握在法国人自己手里,趁着英国和维希政府交恶,以及英国本土正在遭受德国猛烈空袭、孤立无援的时机,他在8月7日与丘吉尔签署了一项协议。在这份协议中,英国承诺战后要“完整地恢复法国的独立和伟大”,承诺向自由法国借支战争期间所需要的各项费用。法国人也作出承诺,“自由法国”军队接受英国最高统帅部的一般指挥,但在任何时候都保留戴高乐对“自由法国”军队的指挥权。

8月24日,英国国王乔治六世受邀检阅自由法国军队,此时他们已经拥有了一支7000多人的正规部队。人数虽然不多,但每个人都立场坚定。

这是戴高乐取得的第二个胜利,“自由法国”从此摆脱了物资上的困难,作为拥有军事、政治和外交权力的临时政府,自由法国与英国恢复了正常关系。此后流亡在英国的各国临时政府宣布承认他们的合法地位,“自由法国”也从此走出英法联盟的小圈子,开始构建自己的国际影响力……

0 阅读:59

巴巴维维

简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