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年钱穆受蒋介石邀请定居台湾,临终前留下遗言:我不要葬在这里

红色风云录 2024-09-24 09:14:17

1966年初,钱穆偕夫人结束了在马来西亚八个月的讲学,提前回到了香港。然而此番回到香港之后,钱穆嗅到了一丝不太安稳的气息,尤其是政治风暴开始以后,香港受到大陆的影响,社会秩序开始变得动荡。

敏感的钱穆立刻感到香港不再是安静的乐土,出于安全起见,钱穆决定带着夫人迁居台湾。

其实这并不是钱穆第一次在政治形势裹挟下被迫迁居。1949年初,随着国内形势的急剧变化,钱穆离开了江南大学,谢绝了亲朋好友的挽留,在苏州老家待了一天就匆匆赶往上海,乘船前往广州。

当时国民党大部分政府机关已经迁到广州,眼看着广州城内一片混乱,钱穆仅仅只待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就乘船出走香港。在钱穆的心中,自己的政见与大陆主流趋向不太吻合,学术风格和台湾史坛又相左,香港成为钱穆唯一能退居的地方。

当时钱穆的不少亲朋好友通过各种渠道,劝他留在大陆服务新政权,然而在钱穆被列为“三大反动文人”后,钱穆考虑再三决定在香港寓居下来。

初到香港,钱穆为生活所迫,只好在华侨工商学校当个普通教员,住在一所中学的教室之中。亚洲文商夜校开学之后,钱穆被聘往该校任教并担任校长,尽管夜校开办之初既无场地也无资金,但在钱穆等人的不断努力下,夜校还是办得有声有色。

香港实业家王岳峰得知钱穆等人艰苦办学的事情后,大为感动,出资给夜校租了几间教室,算是让夜校暂时安定下来。1950年,钱穆毅然将夜校改为白天上课,还将职业学校改为大学,更名“新亚书院”。

自此,新亚书院成为当时香港唯一的中文大学,也是香港唯一不谋私利的大学,缴费生只占学生总数的五分之一。

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新亚书院终于摆脱了困难,开始走上广阔的发展道路。从1953年开始,新亚书院得到不少美国组织的赞助,而钱穆在接受资助前也特别强调,不能干涉新亚书院的管理。

到了20世纪60年代初,港英当局考虑到香港的公办大学只有一所,决定再建一所大学。多次研究之后,决定将新亚书院、联合书院和崇基书院合并为一所新的大学,也就是后来的香港中文大学。

对于港英当局的这一动议,大多数新亚书院的教职员工不予理睬,但钱穆却大为赞同,毕竟自己年事已高,更愿意致力于研究中国历史文化,对于繁重的校务工作已经没有精力打理。

1963年,三所书院正式合并,香港中文大学这一校名,便是出自于钱穆之口。同时在钱穆的强烈建议下,香港中文大学继续任用中国人为校长。新校长上任之后,在治学理念等方面和钱穆产生了严重的分歧,导致钱穆萌生了隐退的想法。

香港中文大学成立第二年,钱穆向校董事会递交了辞呈,但校董事会担心钱穆的辞职会给新成立的学校造成负面影响,所以未予批准。1964年,钱穆再次提出辞职,董事会也不再继续挽留,准予他次年正式退休。

摆脱了繁重的行政事务后,钱穆终于可以安下心来搞些研究,结果十年政治风暴的开始,让钱穆不得不另寻乐土。

自从蒋介石退守台湾之后,就曾多次邀请钱穆到台湾去。钱穆虽然平生不涉足政治,但却深得蒋介石的青睐。1941年初,钱穆受邀前往重庆参加国民政府教育部会议,并在会上阐述了“民族争存”与“文化争存”的时代意义,蒋介石看过演讲词之后深以为然,嘱咐秘书陈布雷安排与钱穆的见面。

钱穆听说蒋委员长要召见自己,复函表示婉拒,直到1942年6月,钱穆才和蒋介石有了第一次的见面。在这次见面中,蒋介石问钱穆是否对政治有兴趣,钱穆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我治历史,绝不会对政治不发生兴趣。”

从1943年到1945年,钱穆三次前往重庆讲课,蒋介石给钱穆介绍了不少国民党元老,并且亲自前往住处看望,令钱穆感动不已。在钱穆的眼中,蒋介石俨然已经成为“礼贤下士”的领袖,将民族复兴的重任寄托在了蒋介石的身上。

钱穆夫妇抵达台湾之后,先暂时住在台北市区,后租住在台北金山街,并着手在台北自建住房。为此,钱穆夫人将手中的股票全部抛掉作为建房款,还和钱穆一起走遍台北各处寻找建房处,亲自绘制了房屋设计图。

蒋经国得知此事后,亲自登门索要图纸,并交给阳明山管理局办理施工,不收钱穆夫妇任何费用,钱穆为这幢小楼取名“素书楼”。在此后的23年里,钱穆在素书楼度过了平静舒适的晚年生活,写出了许多重要的学术著作,培养了大批人才。

然而,随着蒋介石父子相继离世,民进党在台湾开始崛起。纵然钱穆本人不过问政治,却不代表钱穆不会成为民进党攻击国民党的目标。

1988年,台湾当局开放大陆民众赴台探亲,钱穆的大女儿钱易在海外结束学术访问后,来到台湾与父亲团聚。这件事被民进党抓住之后,开始对钱穆发难,称钱易是共产党员,曾在政协任职,钱穆是“知匪不报”,勒令钱易立刻离开台湾。

“钱易风波”刚刚过去,民进党继续炮轰钱穆,称其“非法占用市产”,要求钱穆立刻搬出“素书楼”。为了维护自己的名节,已经双目失明的95岁的钱穆搬出了“素书楼”。

仅仅搬出素书楼三个月,钱穆就离开了人世,引发了台湾民众对于民进党的强烈谴责。更具讽刺意味的是,素书楼后来被改为“钱穆纪念馆”,台湾市长前往参观时还不住地向钱穆夫人“道歉”,钱穆夫人不无感慨地说:

“宁给死人办纪念馆,也不给活人住。”

钱穆逝世之后,台北举行了隆重的公祭,香港中文大学也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按照钱穆生前遗愿,死后不葬在台湾,要回江苏老家,子女们参加完葬礼之后,开始为父亲寻找安魂之地。

1991年,钱穆夫人专程回大陆为丈夫选择安葬之地,有关方面得知后十分重视。在当地政府官员的陪同下,钱穆夫人先去了无锡的西山,看到漫山遍野的果树时动情地说:

“这个地方再好我也不能选,怎么能让老百姓受这么大的损失。”

随后,钱穆夫人又来到了无锡马山,站在山上就能看到太湖,水天一色风景甚好,没想到钱穆夫人却说这里富有帝王气度,不适于丈夫这样的读书人安身。随后钱穆夫人又来到不远处的鸿山,这里有诸多古代名人墓葬,钱穆夫人仍觉得不合适,大兴土木会破坏原有的和谐。

最终,钱穆夫人和钱家后人商量,决定将钱穆安葬在苏州吴县石皮山。1992年初,一代国学大师终于魂归家乡。钱穆一生钟情于学术研究,不过问政治却又被政治裹挟,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参考文献:

[1]苏克勤著. 院士世家 钱穆·钱伟长·钱易.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4.05.

[2]钱辉著. 钱穆家庭档案丛书 两代弦歌三春晖. 北京:九州出版社, 2022.10.

[3]陈勇.学者与领袖的互动:抗战时期的钱穆与蒋介石[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9,40(04):44-46.DOI:10.16336/j.cnki.cn43-1459/z.2019.04.014.

[4]吴十洲.钱穆先生二三事[J].语文世界(中学生之窗),2016,(09):20-21.

0 阅读:24

红色风云录

简介:欢迎大家关注红色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