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221:后来居上丨汲黯随侍汉武帝多年,却始终难受提拔

绿茶纵横看历史 2025-03-20 12:32:47

后来居上(hòu lái jū shàng),也作“后来处上”,“后来者居上”,原指用人不当,使资历浅者位居资格老者之上;后多用于称赞后来之人或者物品超越了先前的。成语出自《史记·汲郑列传》,“黯褊心,不能无少望,见上,前言曰:‘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上默然。”

汲黯,字长孺,西汉濮阳人,其家族世代为官,在父亲的保举下,汲黯早在汉景帝时便担任了太子洗马,成为太子刘彻的侍从,因为人严正而被人敬畏。汉景帝驾崩,汉武帝刘彻即位后,汲黯被任命为谒者,成为汉武帝的近侍。

汲黯为官刚正不阿、实事求是,敢说更敢做,一次汉武帝派他巡视地方,他见河南郡发生水灾,未经请示便假传皇帝诏命,命令河南郡开仓放粮赈济灾民。汲黯回京后向汉武帝请罪,汉武帝见其爱民如子,便免去了他的罪行,并将他外放为荥阳县令,谁知汲黯竟然以担任县令为耻,直接称病返乡,汉武帝无奈只好又将其召回朝廷任职。

或许是长期随侍汉武帝原因,汲黯并不像其他大臣那般畏惧皇帝,不仅敢于犯颜直谏,更是常常语出惊人。因此回京后不久,汲黯便又被外放为东郡太守,而他仅用一年多,便使东海郡清明太平,汉武帝便又将其调回京城,担任主爵都尉,享受九卿待遇。

当时,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此招揽了大量文学之士和儒生,与他们商议儒家治国之道,而崇敬道家清静无为的汲黯,便不合时宜的说道,“陛下内心多有欲望,而表面施行仁义,这又如何效仿唐尧虞舜的功绩呢?”

这句话把汉武帝气得不轻,当场变脸罢朝,事后评价说,“汲黯太过愚直了。”

汉武帝在位期间,汉匈大战愈演愈烈,汲黯见百姓深受战争之苦,因此常常建议汉武帝与匈奴恢复和亲,不要继续发动战争,这导致他与汉武帝的战略背道而驰。

不仅如此,崇尚道家的他,对于汉武帝采用外儒内法的治国方略也极不认同,对于汉武帝重用的张汤、公孙弘等人更是极为反感,双方不仅多次在朝堂发生争执,汲黯更是当面抨击公孙弘内怀奸诈而外逞智巧,凭借阿谀奉承博取皇上欢心;张汤以诋毁构陷为能事,以大兴刑狱作为邀功资本。

这导致公孙弘和张汤对汲黯恨之入骨,公孙弘升任丞相之后,便立即以“右内史地夺权贵,难以管理为由”,建议将汲黯外放为右内史,汉武帝采纳了他的意见。

正是由于与汉武帝治国理念的不合,以及与公孙弘、张汤等人的矛盾,导致他虽然随侍汉武帝身边多年,却越来越被疏远,纵使汉武帝对于他的品质才能多有欣赏,却始终难以受到提拔。

当初,汲黯担任主爵都尉,享受九卿待遇时,张汤、公孙弘还只是一届小吏,如今他担任右内史,仍然担任着九卿级别的官职,而公孙弘却已经位居丞相,张汤也被拜为了御史大夫,就连当初在汲黯手下担任郡丞、书史的官员,也都已经和他同级别了,甚至有的还超过了他,这岂能不让他感到郁闷。

一次,汲黯朝见汉武帝,他颇有怨言的对汉武帝说道,“陛下使用官员,就好像是堆柴禾一样,后来者反而常常被堆在上面。”

这番话让汉武帝颇为无语,待到汲黯退下后,汉武帝对近臣说道,“一个人确实可以没有学识,从汲黯这番话来看,他的愚直是越来越严重了。”

不过,汉武帝虽然对汲黯的“愚直”很是不满,但对于他的能力却是颇为认可,在其担任右内史数年后,又将其调任淮阳太守,并让汲黯享受诸侯国相待遇,直到他卒于任上。

0 阅读:0
绿茶纵横看历史

绿茶纵横看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