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军高歌猛进,毛泽东却秘调四个军去东北,彭德怀:真伟人远见

陶陶读历史 2024-10-18 12:32:04

《孙子兵法》有云:“上兵伐谋。”战争所考验的,绝不仅仅是人类的勇气,同时也是智慧。在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中,毛泽东、彭德怀等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充分运用了自己的智谋,最终击败了号称世界第一的美军。

“瞒天过海”,是中国古典兵法三十六计中的第一计。它是一种示假隐真的疑兵之计,它利用人们司空见惯的错觉、常见不疑的心理,进行伪装,把真正的企图隐藏在有意暴露的事物中,以起到出其不意地出奇制胜的目的。而在抗美援朝战争初期,毛泽东便出其不意地运用了“瞒天过海”之计,将麦克阿瑟以及潜伏在东北的敌特耍得团团转。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北朝鲜10万精兵在T34坦克的引导下,迅速击溃了南朝鲜的抵抗,将南朝鲜军压制在釜山附近的一隅之地。到了7月底,整个南朝鲜军只剩下几万人,而从日本增援而来的近10万美军,也始终无法打开局面。统一朝鲜的战斗,似乎进入了尾声。金日成信心十足,表示要在8月底将美军驱逐出朝鲜,完成朝鲜半岛统一的神圣使命。

就在朝鲜人民军高歌猛进之时,作战经验丰富的毛泽东却保持着一颗冷静的心。因为他明白,美军绝非易与之对手。虽然朝鲜人民军已经解放了朝鲜半岛90%的土地,然而如今却受阻于坚城之下,补给线被大大拖长。若美军凭借其海空优势在朝鲜人民军后方登陆,其后果将不堪设想。

毛泽东敏锐地意识到,一旦美军继续增兵,朝鲜局势将会出现根本性的逆转。朝鲜整个国家就有可能不保,而我国的国土将直接暴露在美国人的枪口之下。因此毛泽东认为,中国应该立即做出调整,随时准备军事支援北朝鲜。

新中国建立初期,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主要分布在中南、华东、西南和西北地区,正在追歼国民党残余部队、特务以及土匪。而在东北和华北等老解放区,只留有少数地方部队。

东北背靠苏联和朝鲜两大“沙发”,是后方中的后方。而在朝鲜战争爆发前,毛泽东所设想的国防重点区域,是在北京、天津、上海、杭州、南京、广东、广西等地,并不包括东北。

在当时的东北,仅留有42军一个野战军,以及正在进行整训工作的部分炮兵、骑兵部队。兵力和战斗力皆比较单薄。因此,毛泽东决定大力加强东北地区的备战工作。

1950年7月7日下午,根据毛泽东指示,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主持召开了保卫国防问题的第一次会议。会议决定,将中原地区的国防机动部队第13兵团派遣至东北。

毛泽东之所以将第13兵团调往东北,是因为13兵团所属的38军、39军、40军皆为第四野战军的王牌军,都是在东北黑土地上成长壮大的。在常年的战争中,这些部队打了无数大仗、硬仗,摧城拔寨、横扫千军,将红旗从东北一直插到了海南,最适合与美军这样的强敌的交手。

与此同时,这些部队熟悉东北的气候和地形特点。而事实也证明,他们参战后,冻伤减员要比南方部队少得多。

13兵团的北调,完全是在秘密中进行的。从7月10日开始,各部队便开始从中原出发,坐着闷罐火车,一列列地向东北运送。而铁路部门也秉承“一切服从军运,一切保障军运”的原则,采取边收拢、边集合登车等措施,以迅雷之势收拢部队北上。

到了8月4日,四大王牌军、26万野战部队云集于中朝边境,随时都可以入朝参战。

“名不正则言不顺”。至于这些部队的称呼,毛泽东则亲自给他们定了一个“弱弱的”,类似于地方部队的称号——“东北边防军”。而这一称呼,可就有讲究了。

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在东北仍潜伏有大量敌特。在13兵团内,就有国民党特务打入内部。这些特务不断向台湾发送情报,报告各军的情况。东北解放军高层通过破获的无线电情报进行分析,确定敌特人员潜伏在各军的团以下单位,没有机会接触到战略情报。

而在我军高层看来,与其打草惊蛇,将这些特务打掉,还不如隐而不发、将计就计,对他们造成误导。而毛泽东亲自定下“东北边防军”这个名字,便是误导手段之一。

从名字上看,东北边防军是地方性部队,并不具有攻击性质。其所表达的意思主要在于自卫,而不是进行防守性质的主动反击。而这命名,将13兵团的北调彻底合理化,也消除了敌人的戒心。

在组建“东北边防军”,积极备战的同时。朝鲜战场果然出现了不容乐观的转变,战争双方在釜山反复拉锯,朝鲜人民军的攻击动能明显被耗尽,出现师老兵疲之像。而年仅29岁的参谋雷英夫也在麦克阿瑟即将在仁川登陆前,提前预判了敌人的计划,甚至所预测的登陆时间与美军实际登陆的时间相差不过数分钟。

一方面,毛泽东指示周恩来联系苏联大使罗申,让他转达毛泽东对金日成的建议:“鉴于美国军队可能在仁川登陆,应在仁川一带建立一条坚强的防线。”

另一方面,毛泽东还未雨绸缪,继续加强战备工作。在他看来,东北不仅要有“东北边防军”在一线备战,同时要预备二线、三线部队。

到了7月31日,正式确立以第九兵团为二线,第十九兵团为三线的作战方针。预定在第一线部队出动后,第二线部队北上移至第一线部队驻地,第三线部队移至第二线部队原住地,边训练,边备战。

与“东北边防军”一样,这些部队也使用了各种具有迷惑性的假番号,诸如“第五大队”“第十军团”“渤海部”“泰山部”等。

为了保密,我军一二三线部队的电台信号使用率降到了最低。在通讯中,尽量使用有线电话。各种武器装备进行了必要的伪装,各部队的保卫部门与地方的公安部门严密配合,严防敌特混入我军驻地。

毛泽东不愧是经验丰富,熟读我国古兵法的盖世军事家。他利用瞒天过海之计,利用旁人看来司空见惯的手段,隐藏了自己的作战意图,为第一时间入朝参战做好了充足准备。

“东北边防军”入驻中朝边境,可不仅仅只是闲着。从进入东北时期起,四个王牌军就在不停地进行着作战训练。部队精简机关人员和司令部直属分队,同时从各大军区调集10万老兵作为补充兵员,加强作战部队。补给惹怒次,还补充了大量弹药以及较为先进的装备。

在思想上,各军以召开官兵大会等方式,对“该不该打”“愿不愿打”“能不能打”等问题,进行了自上而下的讨论,充分做好对抗美军的政治动员,消除我军部分官兵的“恐美症”,加强对美国侵略者的仇恨。

在训练中,我军针对美军的特点,侧重于“一点两面”“四快一慢”“四组一队”“三猛战术”“三三制”等战法的学习和研究,加强步炮协同战术,突出夜战和近战训练。可以说,这些战法个个都是克制美军怕夜战,怕近战的命门。训练中多流汗,战场就少流血,正是这样充足的准备,才让中国人民志愿军一鸣惊人、旗开得胜。

不出毛泽东所料,9月16日,美军在未遇到任何抵抗的情况下,便攻占了仁川市。对于毛主席的忠告,金日成根本充耳不闻。随后,美军占领了汉城和水原,切断了朝鲜人民军主力的退路。随后,盘踞在釜山的第8集团军大举出击,朝鲜人民军被敌军分割包围,几乎全军覆没。

一直关注朝鲜局势的毛泽东当机立断。在10月8日,毛泽东下达部署建立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东北边防军迅速进入作战序列。到了15日,即将出国作战的志愿军各部已经移师安东(今丹东)、辑安(今吉林省集安市)等地隐蔽待机。各军、师、团按划分的过江路线,对渡口、桥梁、道路等进行勘测,做好了渡江的一切准备。

对于志愿军26万大军的云集,麦克阿瑟却没有做出任何反应。很显然,他被“东北边防军”的名字所迷惑,满以为他们只是一支战斗力孱弱的地方不对。

就在10月15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威克岛会见了麦克阿瑟。实际自10月以来,杜鲁门不断收到消息,中国将干涉美国入侵朝鲜。因此杜鲁门在会谈中,向麦克阿瑟表达了自己的担心。

然而麦克阿瑟却毫不在意地说:

“可能性极其微小,中国在东北约有30万军队,其中10万到12.5万部署在鸭绿江边,但只有5到6万人能够渡江作战。他们没有空军,如果中国人试图前进到平壤,那将会出现一场最大规模的屠杀。”

对此,杜鲁门也表示了赞同:“中国人在政治上是强硬的,但在军事上确实软弱的。结束朝鲜战争的时机看来已经成熟,下午我们研究的将士朝鲜战后的重建问题。”

正是由于麦克阿瑟对我军入朝的忽视,志愿军才能连夜跨过鸭绿江大桥进入朝鲜,没有受到任何阻碍。到了22日,26万志愿军已经全部进入朝鲜境内。

在后来的作战中,麦克阿瑟不断得到中国人已经参战的消息,甚至还捉了几个中国的俘虏。但无论是麦克阿瑟,还是他旗下头号情报头子威洛比,,都认为战场上出现少数中国的志愿人员是不足为怪的,其人数也不会超过5000人。

毛泽东从源源不断的情报中得出结论,美军对我军主力入朝依然浑然不觉,收网的时机已到。于是从10月25日开始,我军主力发动了震撼世界的第一次战役。经过12个昼夜的激战,我军东西线同时出击,大破美军王牌骑兵一师,歼灭南朝鲜第六师大部,歼敌1.5万余人。

然而我军的瞒天过海之计,将麦克阿瑟迷惑得如此之深。他依然不肯相信,进入朝鲜的中国军队,是强大的四野王牌军。在他看来,中国军队绝不会超过7万人,而且这些部队,不过是一些二线部队。

然而出乎麦克阿瑟意料的是,志愿军的后续部队还在不断入朝,我军兵力已经占有了绝对优势。原本布置在二线的第九兵团火线入朝,并在长津湖附近设下天罗地网,就等着美国陆战一师自投罗网。

最终在第二次战役中,我军设下了“史上最大的伏击圈”,东西线共歼灭美军2.4万余人,不仅解放了朝鲜首都平壤,还迫使敌人败退到三八线以南的地区,使敌人从进攻转向了防守,彻底扭转了朝鲜战局。

而到此时,麦克阿瑟才如梦方醒,败得灰头土脸的他在向五角大楼的报告中指出:

“中国在朝鲜投入了大批军事力量,而且实力仍在增强……我们面对的是一场全新的战争…”

最终,麦克阿瑟承认,“显然,我们目前的实力不足以抗衡中国人发动的这场不宣而战的战争,他们在客观上拥有很多有利条件,促使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

麦克阿瑟终于明白,虽然我军装备极差、后勤条件低劣,但绝不是所谓地方部队,而是训练有素、视死如归、作战能力娴熟、配合极其精妙的主力部队。然而这一切都晚了,朝鲜战局,正朝着不利于美军的方向不断发展。

可以说,朝鲜战争的胜利,绝对离不开毛泽东高超的军事艺术。他未雨绸缪,具有先见之明,在朝鲜战局极为乐观之时,提前组建了强大的机动军团,使之能在战局出现逆转之时第一时间入朝,拯救了危局。

与此同时,毛泽东利用瞒天过海之计,隐藏了自己的出兵意图,使美军在半年内,硬是没有发现我军的出兵企图。而这也让我军在神不知、鬼不觉中,将数十万大军秘密调入朝鲜。而这一切,具有海空以及电子情报优势的美军同样无法察觉,同时也瞒过了足智多谋的麦克阿瑟,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

后来彭德怀在总结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经验时,曾充分赞扬了毛泽东组建“东北边防军”的举措是“伟人远见”:

“当美帝国主义向我国边境发动侵略战争时,我们即调了四个军布置于鸭绿江北岸,待敌越过三八线向我国边境逼近时,出敌不意给以痛击,取得第一个战役的胜利。这不仅挽救了朝鲜人民军败退的局面,而且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如果预先无此准备,想要凭空扭转当时极不利、极严重的局面,是不可设想的。”

不得不说,毛主席真有远见,用兵真如神!

1 阅读:151

陶陶读历史

简介: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