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法”GBC15:我军曾装备过的法式全地形越野卡车

猴大爷聊历史 2024-09-15 18:28:55

书接前文,上一回讲到GBU8小法军用卡车,这回咱们讲“大法”GBU15。

19655年,中法签订了《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和法国贝利埃汽车公司就四款贝利埃重型汽车技术专利转让合同》,合同中规定贝利埃公司向中国转让GCH、GLM、T25、TBO等四个基本车型和配套的三种发动机制造技术,其中GCH车型就是贝利埃GBU15型。

这个GCH车型是贝利埃公司在摩洛哥工厂生产的车型,具有典型的欧洲大陆重型越野车风格,是当时法国陆军的主要装备。

Berliet GBU15,是完全按照法军的要求打造的一款军用卡车,该车从前至后分三个部分,即驾驶室、备胎区和货箱。

驾驶室为全钢制平头,采用四门设计和可拆卸软顶,车顶棚有一个前沿,这样做可尽可能地规避阳光照射。前风挡是无反光的平面玻璃,这样做的好处是不易被敌机侦察发现。顺着前脸向下是粗壮宽大的防撞梁,转向和示宽灯安装在防撞梁两侧,淡黄色的大灯布置在防撞梁下方。

整个驾驶室的外观较为庞大,驾驶员前方仪表盘及操控台等采用防火性能优良的全金属结构,里程表、转速表、机油油温表、气压表等各种仪表一应俱全。发动机纵向直列在驾驶室中央,两侧各有座位,可载员4-6人。

在驾驶室的后方是备胎区,油箱就位于备胎架下方左右两侧,为双油箱设计,其中左侧为主油箱,右侧为副油箱,通过驾驶室内的转换装置自由切换。

之后是货箱,里边可以容纳20名全副武装的士兵。

GBU15采用冲压焊接重型车桥,车尾带有一后绞盘,绞盘由两根传动轴驱动,最大牵引长度45米,最大牵引力120000N。

动力系统方面,GBU15装有一台贝利埃MK640型6缸多燃料发动机,排量为14升,最大功率214马力,采用五速手动变速箱,百公里油耗50升,最高速度75公里/每小时,公路载重10吨,载重6吨时可牵引15吨重的装备,越野载重6吨时可牵引10吨重的装备,最大爬坡度31°。

这里要重点说一下这个“多燃料发动机”,它可以通过改变压缩比,来燃烧各种替代燃料中的最低辛烷值燃料,这种发动机在当时世界军用车领域使用的还是比较多的,例如前苏联的T-72主战坦克就是采用这种发动机。贝利埃GBU15的发动机可以在柴油短缺时使用汽油、煤油、甚至是植物油,就是转换操作时候比较麻烦。

例如在使用汽油时,需要在启动前将油量调节拉钮调整到规定位置,并按下电动燃油泵开关或使用手动油泵泵油,操作麻烦,且不经济。而且如果使用了劣质燃料,就会导致马力下降严重,油门响应速度慢等现象出现。

GBU15的传动系统是渐进式差速锁,不需停车就可锁闭差速锁;分动器内装有干涉装置,以防在进行前桥结合/分离时出现误操作。

此外, GBU15在6X6的底盘设计上也很用心,所有涉水部件安装位置都比较高,其中排气管安装高度在1.6米以上,使得GBU15的最大涉水深度达到1.2米,涉水性能十分出色。

GBU15进入我军服役后,官兵对它的性能相当认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就是之前提到的“多燃料发动机”,不但能用柴油,还能加注汽油,煤油甚至炒菜用的植物油,这在当时绝对算是一种黑科技。

第二,法国卡车的变速器比苏联车操作容易得多,而且动力分配更合理,哪怕是经验较少的汽车兵也能操控其通过各种地形。

第三,贝利埃与苏制卡车最大的不同在于安装了液压助力系统,即使是女兵也能轻松操控方向盘。而苏联卡车虽然皮实耐用,但操作起来极为费力,对新手驾驶员来说更是十足的噩梦,所以当时的战士都更愿意驾驶贝利埃卡车。

第四,同样都是泥泞的道路,同样都是6X6的大卡车,GBU15就能开出去,而苏式卡车却陷入泥泞动弹不得。原因就在于GBU15在设计是极其追求前后平衡,几乎做到了50:50的前后重量比。

对于GBU15,战士们给它起了一个既亲切又合适的外号“大法”或“戴高乐”,以区别GBU8(外号”小法“)。

就这样,CBU15成为当时部队里的“宝贝”,平时只有常勤车动,其余的车就是战备车。战备车得封存,只有演习和驻训还有抢险救灾,战备车才启封。战备车封存时蓄电池都不在车上,风挡都有遮盖物,车用支撑物架起,油路都用东西封存好,但是保持一定战备里程,定期检查保养。

“大法”一直服役到90年代,其出色的性能给当年亲自驾驶过的卡车兵们留下了的深刻印象。

如今,“大法”退役多年,法国军车的身影已远去并逐渐遗忘,偶然在部分老车博物馆和废车场中还会见到它,向每一个到访者讲述自己当年的荣耀。

0 阅读:94

猴大爷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