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构图简简单单,充满宁静典雅韵味

凝萨 2025-02-12 03:56:38

生活在明末清初的画家很喜欢画隐逸山水,可以蕴藏故国情思,在创作中尽情展现主观情绪。一旦山水景色过于具象,会让画家在情感表达上变得单一。还不如画疏旷简单的山水,让人们自由发挥想象力,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解读作品。哪怕是隐逸主题,不同的画家在抒发感受的时候也会存在差异。《鸿雁芦花》就是一幅笔墨构图简简单单的隐逸山水,画家想要表达什么答案就在画中。

当然了有个前提条件,当你弄明白了画家笔墨构图和主题的关系之后,才能正确理解画家意图。比如先弄懂查士标的风格特征,具体到《鸿雁芦花》的笔墨表达,技法特征,才能真正了解他在想什么,他在画什么。单从这幅画的名字看,会误以为是花鸟画。看到画中题诗才知道,原来如此。

查士标 鸿雁芦花

鸿雁在秋天南飞,芦苇在秋天扬花,查士标描绘了约上几位好友秋游的场景。天高云淡,水波不兴,云烟变幻,很适合出游。从画中可以看出,用笔较细,墨色淡雅,画家没有表达激烈的情绪。而是洋溢着自在享受的快乐惬意。理解了画家的情绪,再看笔墨构图,就会理解他用到的各种方法了。

查士标在画中自揭谜底,《鸿雁芦花》仿明代中期画家沈周风格创作而成。仿沈周山水,要对宋元山水有深入理解。沈周画风有个由细到粗的过程。所谓细粗,不单纯指笔墨变化,还包含了审美变化。沈周早期山水画带有明显的宋画特点,中年以后渐渐变为率性粗放致敬元人笔意。在他的画中可以“读出”宋元山水传承脉络。查士标临仿沈周,以此作为突破口。

查士标 鸿雁芦花 局部

《鸿雁芦花》的构图很简单,有点像夸张版的三段式。前景是一堆乱石几棵杂树,中景是文人泛舟,远景是墨青色和淡墨渲染的远山。画中空间层次分明,让人不由自主地把视线汇聚在中景游船。船舷处有水波荡漾,赋予游船动态美感。利用动势,增加画面的生动感。

前景山石用浅绛渲染,结合墨笔皴擦肌理,让石块变得立体厚重。前景为实,随着空间过渡景物变虚,很符合用眼睛观察自然山水的感受。《鸿雁芦花》有一眼看到天边尽头的感受,增加了作品的纵深感。

查士标 鸿雁芦花 局部

查士标想要表达自在惬意,人与山水和谐相处。笔墨构图上强调率性随意,同时为了表现山水的深远静谧,还要在笔墨上表现出苍莽之气。查士标用细笔技法,结合了粗笔山水常用的构图,画出了清润飘逸之美。

欣赏这幅画,会由衷称赞查士标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潜质。当视线跟随画面空间由近到远移动,就会感受到超逸脱俗的韵味。查士标简化了形式感,把精力放到了凝聚意境。画中题诗结合山水景色展现出想象中的美好生活,简单含蓄的表现手法同样可以带来强烈的冲击力。

查士标 鸿雁芦花 局部

从《鸿雁芦花》还能看出查士标对元代倪瓒的敬意,画中出现的杂树、芦苇、野草,直接借鉴倪瓒风格。运用这些经典的山水画艺术元素,突出了山水清旷的雅逸。

0 阅读:24
凝萨

凝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