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复在《天演论》中开创性地提出“信达雅”的翻译三字标准,因其言简意赅、深刻全面、指导性强等特点,自提出以来便表现出深刻的影响力和蓬勃的生命力,至今仍是翻译界普遍遵循的原则。
然而有些人往往忽略了一个事实,在“信、达、雅”三个字中,“信”字排在最前,“雅”字排在最后。也就是说,无论何时忠实原文才是翻译的第一要义,如果过分追求“雅”而舍弃“信”,那就是舍本逐末,又怎么能算得上好的翻译呢?
比如下面这句:
原句:I like you, but just like you.
翻译:纵然万劫不复,纵然相思入骨,我也待你眉眼如初,岁月如故。
雅吗?确实雅,单拎出来看是我会用小本本摘抄并熟读背诵的程度。不过当作翻译来看,是不是有点过度辞藻堆砌了?遣词造句一大堆,回头一看,和原文意境完全不搭边,这真是在翻译吗?
其实这个句子很好理解,即使是英文基础再薄弱的小伙伴,也能理解并 get到这句话的意境。从字面义上来看,就是“我喜欢你,仅此而已”。意思很直白,同时也不失意韵和美感,何必要再去追求过度的文雅呢。
又比如,明明一句“I love you”,直接翻译成“我爱你”就好,偏偏要翻译成“山无棱,天地合,冬雷震震夏雨雪,乃敢与君绝”……原文再简单鲜明不过的一句话,硬要强行掉书袋,不但看着费劲,更损害了源语言所要表达的本意。
请记住,“意译”之所以被很多人喜欢,是因其能在不拘泥于原文形式的情况下,用更符合目标语言习惯的方式,传神达意的表达出原文的意思,而并非是追求“摒弃原文的创造”。
无论是严复的“信达雅”,林语堂的“忠实、通顺、美”,还是傅雷的“神似”,亦或是钱锤书的“化境”,都没有任何一个不强调对原文的忠实,对原文的尊重与传达。
当然,忠实原文不代表过度追求“直译”,而对原文的句法、词汇进行生搬硬套。就以英译中为例,由于两种语言在思维和文化上的巨大差异,如果用英语的思维来输出汉语,那么很可能就会使译文变得生硬、奇怪,不仅没有传达出原文的意境,更是对汉语美感的破坏。这并不是我们想要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信”和“达”后面,还会有一个“雅”了。在信、达、雅三者里,最重要的是“信”和“达”,这毋庸置疑。但是翻译者如果感觉在这个基础上还有操作空间,我们就可以尽可能地追求“雅”了。不过还是要记住,真实传递意思,才是翻译的核心工作。
素材来源|(文中图片和素材来源于网络,非商业用途,仅用作科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认为应该真实的翻译,不用雅,达,把世界最高清,无修饰的展示给国人。涂脂抹粉的假扮高雅会让国人崇洋媚外。
外国名著只所以好,是翻译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