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乡村的爷爷》是蒋曼写的一篇精美散文,也是儿媳写给公公的一首赞歌。
孙女的爷爷八十多了,仍住在乡下,一生劳作不停。后来,儿子把他接到城里,可老人总惦记着家里的活计。文章一共写了这么几件事,老人很会安排家里地里的活计;从容安排自己的后事;儿子结婚时在村里小学种下一排香樟树;孙女出世种了棵香樟树;孙女长大了把香樟树送给孙女当礼物;领着孙女看自家的土地。
组合交流
文中有个细节,儿子把老人接进城里享清福,可老人不习惯要回乡下,整天念叨着老家菜该施肥了,看门狗要喂了,地里水沟要刨了,母鸡下的蛋要收了……
最终老人还是回乡下了,就好像乡下离不了他似的。
孙女出世时种的棵香樟树长大了,老人拉着孙女来看送给她的礼物。实际上文中的爷爷是在用种香樟树的方式,告诫孙女,勤劳是珍贵的精神财富,希望孙女懂得用自己的努力劳动,换取未来美好幸福的生活。
作者最后感慨,大人们仅给了孩子的生命,留守的爷爷却给孙女广袤而丰盈的故乡。在广阔的故乡留给了孙女的一切,既有物质的,更有心系家园故乡的精神财富,着实让人感动动容。
组内交流
据说,江南还有个风俗,谁家生了女孩,就会在门口栽上一棵香樟树,等到女孩长大到了出嫁的年龄,家人就会用樟树做成嫁妆,守护远嫁女孩一生。路过的小伙子看到哪家有长大的香樟树就会请媒人提亲,如果女孩父母看不上这个小伙,就会煮碗面加一个鸡蛋,意思是吃完滚蛋吧。如果面里煮了两个鸡蛋,意思便是你们两个都滚吧,这个小伙求婚就成功了,小伙马上就砍了这棵树……
每每带着自己的学生读着这些美好的文字,感受汉字背后的故事,何尝不是一种享受?“文以载道”。“道”在哪里?道就在文中。这篇散文的“道”必定有勤劳是美德,感恩是传承,乡土是家园,守护是灵魂……
语文老师首先是先教给学生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例如一个女孩应该怎样?文中的爷爷为什么给自己的儿子栽了一排香樟树,给自己的孙女只种了一棵?实际上爷爷想说,“家”的传承就是女人的传承,爷爷想给孙女一份单独的爱啊。其次才是对付老师一厢情愿的编的那几个题目。
提炼答案
语文老师在讲自编的所谓题目时,是不是很好玩?所以语文老师应当照顾学生的感受,当然语文教育不等于德育教育,把语文课上成班会课当然是不对的,语文老师要巧妙地利用文章中的育人因素,善于抓住时机,便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孩子的基因里植入中华文化的因子,真的做到了,老师在学生的掌声中走出教室时会是怎样的体验?
下午的阳光穿透遮满阳台的金银花叶子,照射到我仰着的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