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央企考核又变了,影响很大

明说这地产 2024-03-03 13:13:39
今年1月29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了2024年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考核分配工作会议,对今年的国资国企的重点任务作出了明确的部署。会议原话提及:“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锚定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进一步突出价值创造导向,增强考核分配精准性规范性有效性,引导国有企业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更好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整体来看,今年的考核会继续维持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不变,但在具体的考核机制设计上有不少改变。其中“精准性”、“有效性”等提法很关键。通过这次会议公布的考核新机制、新方法,中央对国央企的引导力度将会进一步加强,亮点颇多,一起来了解一下。特别强调考核的精准和有效“一企一策”+“双加分”机制强化导向性今年中央对央企和地方国资的考核机制,特别强调了精准和有效性,这不难理解。在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下,国企改革进程已经逐渐深入,接下来需要更加精细化、差异化、目标清晰的考核机制来配合,强化考核的导向性,才能进一步推动国资企业经营质量的提升。所以这次会议中,国资委宣布今年将实施“一企一策”的考核机制。要求考核体系更加突出创新引领、突出分类施策、突出纵深拓展。“一企一策”机制需要统筹共性量化指标与个体企业的差异性,在坚持“一利五率”基础上,根据企业功能定位、行业特点、承担重大任务等情况,增加反映价值创造能力的针对性考核指标。戳我,承接“一利五率”指标,稳增长,创效益还会议明确提及,“一企一策”实施后,被考核企业需要签订个性化经营业绩责任书,着力提升考核精准性有效性。也就是说,除了一利五率这些能够直接量化的考核指标外,今年国资企业还需要结合自身的功能定位、行业特点以及承担重大任务的情况,来研究合理的差异性考核指标。而且基于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总体目标,各国资企业考核机制的设计,必须要能反映出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而且要与自身主责主业的发展质量高度相关才符合导向。同时,在“一企一策”的差异化考核机制之下,国资委还将建立“双加分”机制,即分档设置效益指标考核目标。一方面,对跑赢国民经济增速的企业给予考核加分;另一方面,设立提质增效特别奖,对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再行给予额外加分。这套双加分机制是今年国资企业考核的重要关注点,它的导向相当明确,就是要引导央企积极设定挑战性目标。明源君曾详细解析过去年底的央企负责人会议。今年中央对国资企业的期望,是能够承担起探路者和攻坚者的角色,聚焦主业并勇于承担产业使命。所以在考核机制上,为做出突出增长和突出产业贡献的企业,给予额外的加分奖励,无疑是推动国企在下一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制度保障。总体来看,“一企一策”与“双加分”是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阶段的一套颇有意义的机制创新。目前央企、地方国企在功能定位、行业分布、发展阶段、承担任务、转型进程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异。全都框在一个体系下进行考核,在精细化改革阶段是一定会卡壳的。所以今年各国资企业启动“一企一策”的考核体系设计,是一次很好的自我审视与定位的机会。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此前表示:“2024年是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落地实施的关键之年,也是承上启下的攻坚之年…”在这个关键阶段,国资企业对自身优势与不足有清晰的自我认知,并明确努力方向,才能建立一个好的新开始。全面推开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考核量化评价市场表现本次会议还有一个十分明确的要求,受到了各界广泛关注,那就是全面推开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考核。会议原话为:“坚持过程和结果并重、激励和约束对等,量化评价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市场表现,客观评价企业市值管理工作举措和成效,同时对踩红线、越底线的违规事项加强惩戒,引导企业更加重视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和市场表现,传递信心、稳定预期,更好地回报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提出市值管理考核,实际上是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企业的经营情况越好,市值越高。这项考核实施后,央企就必须进一步关注经营质量,整个市场都会成为监督者,对于企业的评价客观性将会提升。另一方面,上交所总经理蔡建春曾表示:“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总资产占A股全市场近6成,营业收入占比超5成,净利润占比近6成。但相关上市公司的市场表现不理想,央企估值水平整体偏低。”将市值管理纳入央企考核,将有望改善这一状况,通过多种经营改革方式让央企估值回到合理水平。 虽然市值考核在国央企中并非新事物了,但今年把这项考核与央企负责人的利益直接挂钩,那重视程度和推行动力就完全不一样了。实际上在会议过后,近期已有中国石油、航天彩虹、国机重装、云南铜业等多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宣布,将市值管理指标纳入管理层业绩考核,响应速度很快。同时,国资委还提出要探索将品牌价值纳入考核,鼓励企业练好内功、外塑形象,不断提高品牌附加值和美誉度,夯实高质量发展的“硬实力+软实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企业“软实力”是过去我国企业不够重视的东西,然而在国企漫长的对标世界一流的过程中,我国企业在全球的业务规模不断上升。如今国资企业在海外的业务规模,与十年前早就不可同日而语了,可“软实力”如果跟不上,完全不利于全球产业话语权的整体提升。所以企业商誉的塑造能力成为考核之一,也颇为合理。在内修外练相结合的新考核要求下,国央企要实现价值重估,就必须把“价值创造、价值实现、价值经营”三项主线任务同步抓好。首先是持续聚焦主责主业,不断强化业务硬实力,将核心竞争力这一内功修好;其次是要提升公司的治理能力,确保企业优势的良好发挥;最后还要注重价值经营,强化回报股东的能力,强化商誉价值。戳我,承接“一利五率”指标,稳增长,创效益对核心功能与战新产业布局实施考核进一步引导国央企优化布局结构针对国资企业的业务布局,国资委提出了两个关键考核板块。一是推进服务国家战略考核全覆盖,进一步强调核心功能的强化;二是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和增加值占比考核,进一步引导国央企优化布局结构。“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是这几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一直在提的要求。尤其自去年年底开始,增强核心功能被放到了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前面,对国央企接下来的发展导向愈发明确。在新一轮的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当中,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是一个十分关键的前提。在这套角下,核心功能必须成为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前提。国央企如果脱离了核心功能去发展竞争力,很难集中发挥服务于国家战略的作用。所以在今年的考核中,推行服务国家战略考核全覆盖,对于实现“增强核心功能”的任务至关重要。具体来看,国资委指出要“深化功能价值考核,探索对企业承担的核心功能业务分类核算、独立评价,更加客观全面反映中央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所产生的效能,引导企业更好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实现经济属性、政治属性、社会属性的有机统一。”此番考核调整的目的,仍然是强化“三个集中”的导向,确保国央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和安全支撑三大作用。另一方面,对于战新产业布局的考核,国资委也提出了具体的办法,与去年年底召开的央企负责人会议上部署的“五个提升”任务是直接对应的。早在2023年11月下旬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专题会议中,国资委就对这一点有过十分具体的部署,提出要坚持一把手主抓,明确优先级,锚定重点产业抢位发展、错位发展,培育孵化一批独角兽企业,联合建设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由中央企业整合优势资源,去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这是加速建设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强化整体科创能力和科研成果产业化能力的重要方法。将这一项任务加入考核,在我国加快转向创新驱动的内涵式增长、加大力度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阶段中,是非常有必要的。强化研发投入和产出“双线”考核并围绕创新人才,加速分配机制的改革对于聚焦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培育新质生产力方面,国资委要求:“要强化研发投入和产出“双线”考核,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健全符合科研规律的差异化考核机制,从赋权松绑减负、强化正向激励等方面加大政策供给,保障企业长期稳定投入,集中优势资源冲锋,多出快出创新成果,充分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也就是说,今年除了研发投入之外,国资委还要考核科研产出的成果,这也是今年“一利五率”的最核心变化之一。过去关于研发投入的考核,主要聚焦于科技创新的第一阶段。但今年要考核达成目标,国央企就需要更深度地参与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阶段,是极具战略意义的新考核指标。而为了达成这个目标,离不开内部管理机制的保障。对此,国资委也提及要“强化创新人才激励保障,系统性优化创新生态,按需保障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团队工资总额,优先纳入中长期激励计划,健全责任豁免机制,让广大创新人才心无旁骛干事业。”同时,国资委还要求今年国资企业要坚持工资效益联动,有效发挥收入分配杠杆撬动作用,充分激发广大职工干事创业热情,不断增强社会财富创造能力,做大共同富裕“蛋糕”,让央企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同时也要持续完善收入分配机制,正确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加大薪酬分配向研发、技能、一线人才和苦脏险累岗位倾斜力度,加强调控不合理偏高过高收入,切实维护收入分配良好秩序。这些都是围绕人才保障,作出的十分明确的部署。可见薪酬分配与激励制度的市场化改革,仍然会是今年国央企的重点工作。国央企要肩负大力布局战新产业、加大科研成果的任务,就必须储备并激励好员工,有足够厚的人才土壤作为支撑。因此,今年国资企业的薪酬改革应该还会有很多看点。结 语从去年年底到现在,国资委给国央企陆续下达了多项任务。从两大核心目标到5个价值提升,再到6大具体任务和对应的考核体系,这一系列的部署已经清晰勾勒出了今年、甚至是往后数年的国央企发展路线。今年的考核出现了诸多有趣的变化,不仅具体,且导向性也十分明确。各国资企业将如何承接,又会作出哪些成绩?值得期待!

点击下图,了解详情↓

0 阅读:0

明说这地产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