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既是国粹、瑰宝,也是健康的护卫、治病的利器。千百年来通过大量有效的临床病案,获得百姓认可和信任。
不过,“是药三分毒”的观念深入人心,任何一个药方都有自己专属的“靶点”,对应优势的“病种”,一般三五剂见效,不行就换方或化裁,错用、乱用会产生反作用,加重病情,这就是“中药使用禁忌”的基本逻辑。
临床上,中药使用禁忌至少有5层意思:
一个是药物之间相克,不可配伍,如流传很广的中药配伍“十八反、十九畏”。
一个是药物毒性巨大,不可久服,如朱砂、雄黄、雷公藤、斑蝥、马钱子等。
一个是有确切毒害证据,移出药典,如关木通、青木香、广防己等含马兜铃酸成分的药材。
一个是中药煎煮、服用时要注意细节,如熬药不可用铁锅,服药忌绿豆、辛辣、海鲜等。
一个是各类病症有不同的食物禁忌,如肺疾忌烟酒、心疾忌肥甘厚腻、肝病忌动物内脏,等等。
临床上,一些常见常用的中药,很多人以为是安全的,其实也有诸多禁忌,一旦错用乱用就会让病情加重或波动,这里举3个例子,希望引起患者的关注和警惕。
3个药物和相关症状的描述是:脾虚不用熟地,肝虚不用柴胡,心虚不用附子。或者叫:脾虚忌熟地,肝虚忌柴胡,心虚忌附子。
1、为什么脾虚不能用熟地?
熟地是大名鼎鼎的补药,它由生地黄的根基,佐以砂仁、陈皮、黄酒等炮制而成,是阴中之阳品,能补血气、滋肾气、安心神、益真阴、清热毒、填精髓,成为补益滋阴“专业户”,中医评价是:通补五脏之真阴。
熟地味甘,微苦,微温,入足三阴、厥阴经,益肝补肾,著名的药方有肾气丸、六味地黄丸、左归丸、右归丸等,在补肾阴、脾阴上屡建奇功。
但熟地的缺点也很明显,既然可补全身三阴,其滋、润、凝、滞等特点也很强,对于脾土亏虚的人而言不是好事,太滋腻脾胃,会让脾运化受困,腹胀不消化。
如何解决?有两个思路:一个是脾虚的人不可单用熟地滋补,要加上砂仁化湿健脾;一个是需大量使用熟地的时候,一定要加茯苓、猪苓、泽泻等祛湿药除湿护土。
2、为什么肝虚不能用柴胡?
柴胡是除半表半里症的唯一专用药,没有其它药物可替代,作为少阳和厥阴引经药、退烧退热要药、中药优秀解表药,临床应用广泛。
柴胡味辛、苦,微寒,入肝经、胆经、肺经、大肠经,春季可解郁,夏季可解表,秋季可疏肝,冬季可散寒,是和解表里的名药、升举阳气的大药、退热截疟的好药,著名药方有小柴胡汤、大柴胡汤、补中益气丸等。
但柴胡升散又快又猛,所以有“劫肝阴”之说。肝阴=肝血,如果肝虚的病症过度使用柴胡升散,肝阴不制阳,就会肝阳亢盛,上头目化火助火,引起气机上逆,肝风内动。
如何解决?肝虚之人不可单用柴胡,加入白芍补肝血,鳖血滋阴津,可以对柴胡药性形成制约。
3、为什么心虚不能用附子?
附子是附着在乌头母根生长而得名,有生附子、炮附子等分类。附子是“回阳救逆第一药”,阳气将尽之时,用附子可力挽狂澜。附子真正的本事是“通行十二经”,像火一样救性命于危重之时。
附子味辛、苦,大热、大毒,入心、脾、肾经,可温阳、生气、温肾纳气,著名药方有附子理中丸、桂附地黄丸、四逆汤、肾气丸等。
附子的使用长期有争议,有的中医敢用、大量用附子,但附子的毒性一直被诟病。有的危重症病人看似被附子救回来了,其实心脉已被药性伤得较重,只能不断加大附子药量,后续随时会恶化;有的用附子排寒,脉象最初洪大有力,但逐渐变得散大,寸脉几乎消失,这是心脉受损的信号。
用现代的话理解:附子用在心虚的患者身上,是强迫心脏透支,加剧心衰症状,这就是附子不能用于心虚病患的由来。解决的思路是配人参、高丽参强心,加上山萸肉、牡蛎等药材,阳中有阴、补中有泻,可以收到良好效果。
脾虚忌熟地,肝虚忌柴胡,心虚忌附子,是中医临床辨证的重要总结和心得,它的核心思想是辨明症状,不可乱用单个中药,需要科学搭配使用,磨掉棱角,减毒使用,形成相互制约、相互补位的效果。
心阳虚必用附子,心虚要说清楚是阴虚还是阳虚[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张仲景时代地黄都是干地黄,熟地黄都是后世搞出来的,熟地九蒸九晒几乎没有,久服地黄,有暴亡之害
好有个性的论文,值得参考
脾虚不用熟地,肝虚不用柴胡,心虚不用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