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简说】茯苓
【茯苓】 茯苓,性味甘、淡,平。归心、肺、脾经。功效健脾益气,宁心安神,渗湿利水。 其味甘补脾,健脾益气,用于脾虚食少
王世杰的备忘录的文章
【茯苓】 茯苓,性味甘、淡,平。归心、肺、脾经。功效健脾益气,宁心安神,渗湿利水。 其味甘补脾,健脾益气,用于脾虚食少
活血化瘀治胃痛 【长义堂说】久病入络,胃痛有瘀。瘀血内停于胃,胃失和降,不通则痛,可见痛处固定,痛如针刺刀割,夜间为甚
【高良姜-干姜】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记载用二姜丸,即用高良姜和干姜为末,糊丸如梧子大,养脾温胃,治一切冷食所伤,如寒客
主症用药 鼻塞多用辛夷、苍耳子以通鼻窍。 流涕打喷嚏以祛风为主,偏寒用荆芥、防风、白芷、炙 麻黄、紫苏、桂枝,用桂枝时多
柴胡疏肝散,以柴胡疏肝为君药,配以香附、陈皮、枳壳、川芎理气之品,疏肝解郁力强,再以白芍、甘草养血柔肝,缓急止痛,为疏肝
白术10~15g,能健脾止泻;30~60g,则能益气通便。 麻黄治疗风寒外感,用10~15g;治疗风寒湿痹,用15~30
杏苏散组成:杏仁、苏叶、前胡、桔梗、枳壳、半夏、橘皮、茯苓、甘草、生姜、大枣。功效:轻宣凉燥,理肺化痰。主治:外感凉燥证
图片与文中内容无关莲肉红枣扁豆粥:莲子肉10克,红枣10枚,白扁豆15克,粳米100克。加水常法煮粥。益精气,健脾胃,聪
耳鸣【风热侵袭证】多有感冒,起病较急。耳胀耳鸣,听力下降,头痛恶寒,发热口干,舌淡红,苔薄黄,脉浮数。治法疏风清热,散邪
慢性萎缩性胃炎以消化不良、上腹部不适、饱胀、疼痛等为常见症状,可兼见嘈杂、嗳气、反酸、恶心、乏力、健忘、焦虑等表现,中医
【九香虫-木香-香附】 【毛德西经验】治疗脾胃病将其称为三香止痛散。三香止痛散为毛德西经验方。木香、香附为常用理气止
脾虚湿盛证脾虚湿盛证,乃因脾胃虚弱、运化失司、湿浊内停所致,临床表现为饮食不化、胸脘痞闷、肠鸣泄泻、四肢乏力、形体消瘦、
麻杏石甘汤组成:麻黄,杏仁,甘草,石膏。功效:辛凉宣泄,清肺平喘。主治:表邪未解,肺热咳喘证。症见身热不解,咳逆气急,痰
【莪术-三棱】 叶天士言:“胃病久而屡发必有凝痰聚瘀”。治胃之瘀血用莪术,有《本草备要》言“莪术, 消瘀通经, 开胃化食
眩晕【长义堂说】眩晕,眩为眼花或眼前发黑,晕为头晕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眩、晕常同时并见,统称“眩晕”。眩晕为病,或
心悸【长义堂说】心悸,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症,一般多呈发作性,每因情志波动或过度劳累而发
肝肾阴虚证【长义堂说】肝主藏血,肾藏精,血能生精,精能化血。肝肾阴虚,精血虚少,头晕目眩、目干、容易疲劳、肢体麻木、口燥
【邓铁涛治萎缩性胃炎方】组成:太子参30g,云苓12g,淮山药12g,石斛12g,小环钗12g,麦芽30g,丹参12g,
遗精遗精,有梦遗和滑精之分,有梦而遗精的,称为“梦遗”;无梦而遗精甚至清醒时精液流出者,称为“滑精”。 无梦为肾病,禀赋
桑菊饮组成:桑叶、菊花、连翘、薄荷、杏仁、桔梗、芦根、甘草。水煎服,每日两次。功效: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主治:风温初起,
热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