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要重视,4步帮孩子提前规划,教会孩子掌控自己人生

敖爸聊教育 2021-05-12 23:30:49

以往经常有家长在抱怨或者是在担忧孩子大了,尤其是到了中学阶段,可能就会出现叛逆期,或者对父母关闭心门、不爱交流等等,说得严重点,其实就是家长担心孩子在心理健康方面出现问题。

事实上,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确实有相当比例的孩子在心理健康方面出现了很多方面的问题。

我们与其天天担心,还不如未雨绸缪,提前规划孩子心理健康的建设,而心理健康建设又和孩子是否具备自我掌控感息息相关。

我们可以从以下四步去帮助孩子打造掌控感。

01 我们不能去掌控孩子,但要教会孩子掌控自己的人生

通常而言,拥有掌控感的孩子,有一种很明显的心理优势,就是他们会感觉、或者说是能够意识到自己对生活和行动等拥有话语权,可以做出符合自己心理期望值的选择,同时他们也有一定的能力对自己做出的选择负责。

掌控感对于孩子心理健康建设具有相当的重要性,换言之,自我掌控感强的孩子,很少会在心理健康方面出问题;反过来,自我掌控力弱的孩子,往往在心理健康方面出现问题。

当孩子步入青春期,如果还没有形成一种对自己人生的掌控感,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是一个很大的缺憾,更是埋下了心理健康问题的隐患。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每个孩子都是与生俱来拥有掌控欲望的,而之所以有些孩子缺乏掌控感,恰恰是因为被父母有意无意剥夺了掌控感,这在一些控制型家庭中更为明显。

有不少的父母总是担心孩子这做不好,那做不好的;还有父母总是喜欢大事小事都替孩子做主,孩子就连芝麻大的一点小事也决定不了。诸如此类的做法,使得孩子从未或很少体验过掌控自己的感觉,这样的孩子将极度缺乏内驱力,不知人生为何物。

02 避免对孩子包办和过度保护,该放手时就放手

孔子说过,过犹不及。这在教育孩子上同样是如此。

在很多时候,父母对孩子过于操心。很典型的一个行为,便是父母对孩子包办和过度保护。

那些长大后容易走向极端的孩子,正是源于父母从小对孩子包办和过度保护,这种做法看似爱孩子,却使得孩子逐渐丧失了包括人格、生活等在内的独立性。一个人格都不独立、生活都不能自理的孩子,又从何谈起自我掌控。

可见,要帮助孩子提升自我掌控感,父母要尽量避免对孩子包办和过度保护。

03 放下对孩子不切实际的要求和期望

当父母对孩子报以过高的要求和期望,只会成为孩子成长的压力,绝不会成为孩子成长的动力。

以玩亲子游戏为例,亲子游戏本是帮助孩子打造和激发掌控感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正常情况下,孩子自然希望能在游戏体验中获得一种掌控感,但如果我们每次都要求孩子必须在亲子游戏中获胜,或者是让孩子像木偶一样任大人摆布和安排,而不是让孩子去享受亲子游戏中的快乐,久而久之,孩子在亲子游戏中更多体验到的是挫折感,而不是掌控感。

亲子游戏如此,在学习上也同样是如此。当我们明知孩子学习能力有限,却对孩子提出类似要进入班上前三名之类的高要求、高期望值,这将使孩子背负上巨大的心理压力,内心充满着焦虑、不安和恐惧感,这样的孩子是不可能真正拥有掌控感的。

要提高孩子的掌控感,我们不仅要放下对孩子不切实际的高要求和高期望值,还要充分尊重孩子的选择,甚至是在合理范围之内给予孩子拒绝的勇气和机会。

这样孩子的掌控感才能在一天天中逐渐成长起来。

04 对孩子少一些重复式的说教,多一些朋友式的平等对话

父母对孩子是要承担相应的教育责任的,但这种教育责任绝不是体现在日常对孩子的重复式说教上。无数教育实践证明,重复式的说教不仅是最无效的教育方式,更是一种伤害亲子之间关系的“大杀器”,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的发展。

透过孩子的内心,我们会发现,孩子最需要的就是大人与孩子之间朋友式的平等对话。

比如我们在和孩子进行对话时,可以经常采用以下这种句式——

“我觉得……”;

“你还记不记得……”;

“你觉得该不该……”;

“如果这样……会不会更好?”

“你有什么想法想要表达……”

“你觉得爸爸(或妈妈)的看法(或建议等)怎样……”

……

这种朋友式的平等对话能够让孩子获得足够的心理安全感,不断增强亲子关系之间的黏性,减少孩子对父母关闭心门的可能性,更能减少大人与孩子之间的冲突,同时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自我掌控感。

0 阅读:57

敖爸聊教育

简介:专注0-15岁亲子教育,有效解决父母教育困惑和养育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