蓁熙品论语|(二二七)孔子论治道:俎豆之事

翻蓁熙 2024-09-02 16:48:54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

卫灵公向孔子请教行军打仗之事。孔子回答说:“排俎布豆,曾经听说过;排兵布阵,不曾学习过。”第二天便离开了卫国。

-- 原典出自《论语 · 宪问篇第十四》

卫灵公,卫国国君,孔子周游列国时,在卫国逗留时间最长。卫灵公欣赏孔子,给了孔子在鲁国时的同等待遇,却没有给予实权。

卫灵公“问陈”,请教行军打仗之事,意味着,想用战争的方式解决问题。

卫灵公有什么烦心事呢?

卫灵公的夫人南子,可算是《论语》中唯一出场的女性。南子生性风流,与宋国公子朝有染,卫灵公的太子蒯聩认为羞耻,策划刺杀南子,事败出逃,被晋国收留。灵公大怒,想出兵攻打晋国,以惩戒太子。

因而,向孔子“问陈”。

孔子的回答颇耐人寻味:俎豆之事,我知道;军旅之事,我不知。

何为“俎豆”?俎、豆都是祭祀时用来盛物的礼器,象征礼乐和秩序。

孔子真的不懂军旅之事吗?恐怕未必。孔子学生冉有在齐鲁之战中获胜,执政国卿季氏好奇地问冉有跟谁学的军旅,冉有说跟我的老师学的。

所以,问“军旅”而答“俎豆”,不在知不知,而是孔子给卫灵公出的方案。

图片选自【蓁熙诗画】

解决卫国的问题,不能用打仗的方式。晋国是当时的春秋霸主,卫国与之相比,又小又弱,想通过军事获胜,无异于以卵击石。

卫国的问题,是内部问题,父不父,子不子,关系混乱。解决之道,是理顺关系,建立秩序。如何建立秩序?“俎豆”代表礼,即通过复礼正名,各安其位,各守其分。

知道你问的是什么,我也给出了方案。

解决卫国之患,排俎布豆,以礼,可也;排兵布陈,以战,不可。

可惜卫灵公不以为然,孔子随后离开了卫国。预见卫国必乱,儒者见几而作,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最后怎样呢?

灵公死后,孙子蒯辄继位,儿子蒯聩也在晋国的支持下返回卫国,父子争位,动乱不己,孔子弟子子路也死于这场内乱之中。

倘若灵公当时能深思自悟,何至有后来的父子相争之祸?

若有俎豆,何需军旅?

文章来源:

【蓁熙文化】微信公众号,敬请关注

更多内容也可搜索并关注:喜马拉雅、bilibili平台【蓁熙文化】

更多学习平台可搜索:小鹅通【蓁熙文化】

版权申明:

文中音视频作品及图片版权归【蓁熙文化】所有,未经正式许可或授权,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

0 阅读:0

翻蓁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