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地理,细看孙策与刘勋的西塞之战,和沙羡火烧黄祖舰队

熠彤说历史 2024-11-20 16:30:46

199年孙策西征黄祖,有人认为是孙策为报父仇,其实史料并没有这个说法,即便孙策带有这个念头,也只是小义,附带而已。

孙策攻打黄祖的目的,主要还是为了吞并华歆的豫章,和僮芝的庐陵两郡。

(孙策攻黄祖时的局势)

我们看看许子将(许劭)当初劝刘繇退守豫章时怎么说的:

不如(去)豫章(郡),(豫章郡)北连豫壤,西接荆州。若收合吏民,遣使贡献,与曹兖州(曹操)相闻,虽有袁公路(袁术)隔在其间,其人豺狼,不能久也。足下(刘繇)受王命,孟德(曹操)、景升(刘表)必相救济。--裴注《三国志·刘繇传》引袁宏《汉纪)许子将语

刘繇被孙策赶到豫章,再受攻击时,需要依靠西边荆州的刘表、北面的曹操相救。

华歆作为刘繇的继承者,孙策若直接攻打豫章郡,刘表“必”会派相邻的江夏太守黄祖来救。那样孙策便是腹背受敌,两面作战,增加了战争难度。

(许子将说过刘表必救豫章)

而“江夏王”黄祖,已经营江夏八九年,此时正实力鼎盛,开宴会都是在蒙冲大船上举行,已组建起了一支强大的蒙冲舰队,是孙策吞并豫章的巨大威胁。

所以,孙策一开始,就是借助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伎俩,打着奉诏攻打刘表势力之黄祖的旗号西征。

(孙)策被诏敕,与司空曹公、卫将军董承、益州牧刘璋等并力讨袁术、刘表。--裴注《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引《江表传》

先扮猪吃虎,用调虎离山之计,于199年下半年巧取了刘勋的庐江郡。

然后,现在又继续打着西征黄祖的旗号,相当于假途灭虢,先稳住豫章太守华歆,兵入江夏。

此战攻打江夏黄祖的目的,就是为了消灭黄祖的有生力量,排除来自上游对孙策取豫章、庐陵两郡,巩固江东六郡的干扰。

(江东上游的黄祖当时很强)

现在我们就按时间顺序,来说说孙策入江夏郡后,与刘勋的西塞之战,和与黄祖的沙羡之战的详细经过。

西塞山击退刘勋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这两句诗词,大家耳熟能详。

不过诗中的西塞山,是在山清水秀、烟雨朦胧的江南水乡浙江湖州。并不是本文要说的西塞山。

刘勋退到的西塞山,位于现在的湖北省黄石市境内,汉末属荆州江夏郡鄂县,在叫流沂的这么一个地方,是一处军事战略要塞。

刘禹锡有首《西塞山怀古》写的便是这里,开头几句是: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后来的西晋灭吴之战,吴国在西塞山一带的江中轧铁锥,又用大铁索横拦于江面,结果都没能拦住王濬的船队,从而决定了东吴的灭亡。

诗中凸起的“石头”便是黄石西塞山。

(黄石西塞山)

此山又名道士洑,山体突出于长江之中,从而形成一个长江弯道,人站在山顶,就好像身临江中一般的感觉。

此西塞山不仅扼阻长江要道,周围还湖泊密布,故为关塞要隘之地。

(刘勋)闻(孙)策等已克(庐江郡)皖(城),乃投西塞(山)。至沂(流沂),筑垒自守,告急于刘表,求救于黄祖。--裴注《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引《江表传》

199年下半年,带着“轻兵”被孙策骗离庐江的刘勋,得知老家已失,便沿长江西上,跑到黄祖地盘的流沂西塞山一带,一边利用地形修筑工事,防御孙策追兵,一边向刘表、黄祖求援。

(西塞山周围地形)

在庐江皖城的孙策,在与大乔度过了一段短暂的美好时光后,带着皖城、石城的周瑜、吕范、程普、孙权、韩当、黄盖等将,沿江往西攻入了江夏。

(黄)祖遣太子(黄)射船军五千人助(刘)勋。(孙)策复就攻,大破(刘)勋。(刘)勋与(刘)偕北归曹公,(黄)射亦遁走。(孙)策收得(刘)勋兵二千余人,船千艘,遂前进夏口攻黄祖。--裴注《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引《江表传》

黄祖派出长子黄射,率领五千水军助刘勋守关塞。

凭西塞地形,战争过程不会如史料所记这般貌似轻而易举,势必是场攻坚战。

双方船队必然大战于山脚长江转弯处,孙策军既要承受上游船队的拦击,又要承受西塞山上的落石、滚木、弓弩的立体攻击。

刘勋身边还有刘晔这样的人才。

但孙军终归是陆上夺取了西塞山高地,水中“大破”了刘勋、黄射的联合舰队,突破了这道天险。

刘勋与堂弟刘偕、部下刘晔等,往北投奔了曹操,黄射也逃回了当时的江夏郡治所沙羡城。

孙策收编了刘勋无路可去的降兵二千多人,缴获刘勋、黄射战船达千艘,然后继续沿江往西向夏口进军攻打黄祖。

(江夏郡地形图)

注意一下,西塞之战孙策缴获刘勋的船是一千艘,下一战缴获黄祖的将更多,可见黄祖船队的规模之大。

沙羡与夏口

细读史料,会发觉沙羡之战《江表传》记载的是在夏口,而《吴录》记载是黄“祖屯所沙羡县”。

结合地理位置来看,二者记载并不矛盾。

夏口,即汉江流入长江的出口,在三国史料中有清晰的发展过程,汉末属沙羡县。

沙羡之战前,夏口一带仅只有一座军事堡垒,叫却月城,由汉末早期戴监军所建。位于现在武汉市汉阳区龟山南侧,背靠龟山,面临现在的月湖所在的汉水故道,在长江北侧。

沙羡县的治所沙羡城,也在现在的武汉市,不过在长江南岸。

(沙羡城与夏口的位置)

沙羡城位于涂水流入长江的出口,古称涂口。现在涂水叫金水河,出口一带叫金口,即现在武汉市江夏区金水街道的金水社区一带,这里有个金口渡口。

武汉的建城史,是先发源于金口,再逐渐发展起来的武汉三镇。

可见,从沙羡城沿长江到夏口却月城,不到四十公里,很近。如果孙策船队直袭沙羡城,将在背后遭到夏口守军的背击、阻断。

所以,孙策军攻打沙羡的黄祖,会先在夏口以东驻营休整。

而沙羡之战是由黄祖军率先东下夏口,向孙策军发起的进攻。

时刘表遣从子(刘)虎、南阳韩晞将长矛五千,来为黄祖前锋。(孙)策与战,大破之。--裴注《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引《江表传》

又有:

刘表遣将助(黄)祖,并来趣(取)臣。--裴注《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引《吴录》载孙策上表

双方水、陆大战于夏口一带,待孙军获胜后,便直接往西攻陷了沙羡城。

从而得出结论:沙羡之战发生于,沙羡县夏口至沙羡城约八十里距离一带。

沙羡之战火烧黄祖

臣(孙策)讨黄祖,以十二月八日到(黄)祖所屯沙羡县。--裴注《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引《吴录》载孙策上表

199年农历十二月八日,孙策军抵达沙羡县夏口以东驻营。

十二月十一日夜,黄祖派出来援的刘表之侄刘虎、南阳人韩晞船队在前,后跟着其庞大舰队,浩浩荡荡地杀向夏口孙营。

刘虎、韩晞的五千长矛兵,可不是像马其顿长矛方阵那样的步兵团,而是一支特殊的水战兵种。

所用长矛是一种带反钩的长矛,水战时,部分长矛兵用反钩将敌方船只拖拽过来,另一部分长矛兵用矛尖刺杀敌船接战之敌。

(古代水战长矛)

这种战法,在明朝大船作战时代仍在使用。

在汉末刘表已大建制使用,也难怪能顺利平息利用长江天堑自立的张羡之乱,并有作为黄祖舰队前锋的资本。

从用人上看。

刘表虽对南阳郡的开发有限,但对像黄忠、韩晞等南阳人才的挖掘还是很积极的。

但刘表又任人唯亲,此战的援军主将是其侄子刘虎;攻打长沙张羡的统帅,是他的另一个侄子刘磐,黄忠在刘磐手下为将;他的外甥张允也是掌握军权,深受其信任。

这又决定了刘表军的战斗力,受到亲属能力的限制。

黄祖作战多用长子黄射领兵,也是如此。

(刘表黄祖都是重用亲属领兵作战)

臣以十一日平旦部所领江夏太守行建威中郎将周瑜......等同时俱进。身(孙策亲自)跨马栎陈(督阵),手击急鼓,以齐战势。吏士奋激,踊跃百倍,心精意果,各竞用命。越渡重堑,迅疾若飞。火放上风,兵激烟下,弓弩并发,流矢雨集,日加辰时,(黄)祖乃溃烂。锋刃所截,猋火所焚,前无生寇,惟(黄)祖迸走。--裴注《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引《吴录》载孙策上表

从文字表面上看,好像沙羡之战是场陆战,其实不然。

大战以水战为主,陆战为辅,只是孙策亲自在陆上总指挥,周瑜、吕范、程普、黄盖等将各司其职。

十二月十一日凌晨,孙策军得到黄祖来攻的消息,派兵布阵水陆迎击。

天一亮,大战爆发。

(孙策在陆上统一指挥诸军)

孙策骑着马在岸上督战,看准战机,便亲自擂鼓,对各军发出不同的进攻指令,以统一的指挥形成了孙军进攻的排山倒海之势。

九年后的208年十二月,在该段长江上游相邻沙羡县的地方,爆发了赤壁之战。

周瑜、黄盖利用东南风火烧了曹操战船。

同样的季节月份,从东往西攻的孙策船队,利用东风火烧了刘虎、黄祖舰队。

原来著名的火烧赤壁,是跟着孙策参与了沙羡之战的周瑜、黄盖的复制、粘贴啊!

火趁风势,浓烟滚滚向西,熏得黄祖水军什么都看不见。孙军士气激昂,弓弩齐发,箭矢像下雨一般落向黄祖军。

战场呈现一边倒的局势,黄祖水军虽多虽强,却全被阻在了烈火浓烟之后,只有被动挨射、被烧的份儿。

大约到现在上午七八点的时候,黄祖水军彻底崩了。

孙军乘胜追杀,黄祖水军几乎全军覆灭,斩杀刘虎、韩晞以下两万多人,落水淹死的就达一万多人,缴获船只六千多艘,只是让黄祖、黄射给逃了。

(孙策)获其(黄祖)妻息(媳)男女七人,斩(刘)虎、韩晞已下二万余级,其赴水溺者一万余口,船六千余艘,财物山积。--裴注《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引《吴录》载孙策上表

孙军一鼓作气追击攻下沙羡城,抓获城中黄祖妻媳等男女七人,获得城中黄祖积攒下堆积如山的财物。

黄祖的威胁排除

刘虎来援的船只数量,与前面黄射救助刘勋的船数相当,此战又烧毁、战损众多,黄祖打造出的舰队规模更在六千艘之上,可谓当时水军翘楚。

虽然黄祖此战大败,又失去了多年积累的财富,但在江夏郡的实力仍在。

(孙策回军取得江东六郡)

孙策并没有对沙羡城进行长期占领,而选择了洗劫破坏后退兵离开。

又从后来黄祖派黄射进逼徐盛所在的豫章郡柴桑(《三国志·徐盛传》),让邓龙钻进豫章鄱阳湖打游击骚扰(《三国志·周瑜传》)看。

孙策甚至没有留兵于夏口下游的江夏郡鄂县等地。

沙羡之战前的黄祖太强大,孙策攻打黄祖并不是为了江夏郡的地盘,而是要尽量削弱其实力,排除其威胁,以便于图取豫章、庐陵,争取时间巩固江东六郡的基业。

而战败后的黄祖,将郡治所设在了夏口却月城,意志开始消沉,使江夏郡走向了下坡路。

从而江夏出现了农耕荒废、财务捉襟见肘、腐败严重、失去法度,战船失修、兵甲破损、士兵缺乏训练,下层官兵、百姓都心存怨气的衰败局面。(《三国志·甘宁传》)

(沙羡之战后黄祖的江夏郡开始衰败)

这也是后来黄祖对江东下游的威胁,都只是小规模骚扰,而孙权却能多次大规模征讨黄祖的原因。

总结

不得不说,孙策不是一般的年少有为,是一位很全面的优秀领导者。

宏观战略上高瞻远瞩,能借势而为,利用朝廷诏命打趴具有很大威胁的黄祖,为孙家取得江东六郡的基业,也为弟弟孙权一战打下了长久的太平,和战略主动权。

微观战术上,克天险,借东风,以弱胜强,有勇有谋,指挥调度能力皆一流,不愧为年轻一代的六边形战神。

江山代有才人出,可惜天妒英才。

0 阅读:6

熠彤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