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年,以袁绍为盟主的关东诸侯,群起讨伐董卓。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ac70972ae088851346074e6edb9b254.jpg)
(青州刺史焦和想和联军一起攻入洛阳)
191年,青州刺史焦和只想着和联军一起攻入洛阳,不顾百姓生存,原打算带兵越过黄河西进,结果青州黄巾越闹越大,攻城掠地,又得知联军与董卓交战失利,便留下讨伐州内黄巾军。
然而焦和是典型的汉末只会空谈的士大夫,虽兵多器利,却根本不会用兵打仗,侦察兵都不设置,致使人马望风而逃。
打不过就只能想出些化冰阻敌的主意,寄希望于巫人祈祷。
于是青州萧条,郡县沦为废墟,早早地成为汉末三国边缘之州。
(裴注《三国志·臧洪传》引《九州春秋》)
而焦和本人,也因此挂了。
臧洪,徐州广陵郡射阳县人,乃匈奴中郎将、太原太守臧旻之子。广陵太守张超征用他为郡功曹,将郡务都交给他,自己当甩手掌柜。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cee9a53a475631be5ba037614c39cf9.jpg)
(袁绍派臧洪接任青州刺史)
臧洪被张超带到他的兄长陈留太守张邈处,是提出联盟讨伐董卓方案,和具体联络执行的人,以其才能,深受张邈、刘岱等诸侯喜爱。
联盟形成后,张超又派出臧洪去往幽州说服刘虞入盟。
刚好碰到公孙瓒南下冀州,臧洪到冀州河间国因两州交战无法北上,便滞留在盟主袁绍处,又深得袁绍的器重。
焦和虽死,青州官员仍站在联军一边,所以袁绍派去臧洪接任青州刺史。
(《三国志·臧洪传》)
接下来公孙瓒与袁绍争霸冀州,使青州的局势复杂了起来。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5a33759b75638612f8c8d0bd4f74c10.jpg)
(袁绍招来公孙瓒南下冀州)
袁公孙冀州争霸对青州的影响191年,袁绍为逼迫韩馥让出冀州,诱使公孙瓒南下逼迫韩馥,趁机兵不血刃巧取冀州。(裴注《三国志·袁绍传》引《英雄记》)
被当枪使却一无所获的公孙瓒很生气,但本是与袁绍勾结图谋韩馥,不能拿来作借口。
恰逢这年袁绍又派出会稽周氏兄弟偷袭袁术、孙坚的豫州,之前公孙瓒让堂弟公孙越率领一千骑兵助袁术讨伐董卓,被派周氏兄弟战死。于是公孙瓒师出有名,要为公孙越报仇,攻打袁绍。
公孙瓒的幽州边军彪悍,袁绍畏惧,便让出冀州勃海郡给其另一个堂弟公孙范,以平息公孙瓒之怒。
但袁绍仍不忘悄悄使坏。
臧洪在青州让袁绍深为满意的政绩,是使“群盗奔走”,驱逐青州黄巾两路逃出青州。(《三国志·臧洪传》)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3340d3664040f462561648d53249b3a.jpg)
(臧洪驱逐的两路青州黄巾路线示意图)
而这两路恰好是北路三十万人,入公孙瓒的勃海郡,准备与西边的黑山军汇合;另一路上百万之众,西进了尚在公孙瓒、袁绍之间立场犹豫不决的刘岱的兖州。
大量人口迁徙需要的时间较久,且两路途中遭遇不同,西进的青州黄巾杀死刘岱已是192年的事。
(公孙)范遂以勃海兵助(公孙)瓒,破青、徐黄巾,兵益盛;进军界桥。--《三国志·公孙瓒传》
公孙瓒、公孙范于东光南,大败北路青州黄巾军。
当然很清楚这是袁绍的伎俩,于是乘胜进军界桥,任命严纲为冀州刺史,攻打袁绍。
界桥之战公孙瓒大败,严纲被擒斩,带着公孙范放弃勃海郡退回幽州。
袁绍派大将崔巨业率大军数万围攻幽州涿郡故安,攻打不下退兵。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a00ff44b3d545b2c24e95349c280cef.jpg)
(巨马水之战)
公孙瓒带步骑三万,追击崔巨业于涿郡之内的巨马水,大破之,歼敌七八千人。
(公孙瓒)乘胜而南,攻下郡县,遂至(青州)平原,乃遣其青州刺史田揩(田楷)据有齐地(青州齐国)。(袁)绍复遣兵数万与(田)揩连战二年,粮食并尽,士卒疲困,互掠百姓,野无青草。--《后汉书·刘虞公孙瓒陶谦列传》
公孙瓒大军乘胜长驱南下,“焚爇勃海”(裴注《三国志·公孙瓒传》引《汉晋春秋》袁绍与公孙瓒书),攻克勃海郡等沿途郡县,一直打到青州的平原国。
任命田楷为青州刺史,带兵从平原一路东攻臧洪,占据青州治所临淄所在的齐国。
这有个时间过程,臧洪“在(青)州两年”,临淄应于192年十二月前被破。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d8451639010342134dc6b78cf05c12c.jpg)
(巨马水之战后公孙瓒长驱直入取青州)
袁绍惊叹其才能,割其当时的马仔曹操的东郡黄河以北,任命臧洪为东郡太守,治所设在东武阳。
平原国高唐令刘备,县城被青州黄巾攻破,在公孙瓒191年南下的过程中投奔了他,表为别部司马。
公孙瓒让刘备跟随田楷抵抗袁绍的进攻,多有战功,先试守平原县令,后来升为二千石的平原相。
(《三国志·先主传》)
孔融190年为青州北海相,后来遭受黄巾军管亥的攻打,让太史慈向平原相刘备求过援军。(《三国志·太史慈传》)
田楷实控的青州,在齐国及以西,与东边的主要区域北海国,甚至陶谦的徐州都有不错的关系。
公孙瓒、田楷占据冀州东部、青州,袁绍与他们的战争并没间断。
192年,遭袁绍背袭的袁术,向公孙瓒求助对付袁绍。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1c45a3016785dbf3360d396d379f97a.jpg)
(公孙瓒李傕两大集团围攻袁绍集团)
十二月,原兖州刺史刘岱已死,兖州为曹操所得,公孙瓒任命单经为兖州刺史,驻扎在黄河北面的平原城,让刘备屯兵平原国黄河南岸的高唐县,邀请盟友陶谦进军到兖州东郡黄河以北的发干县。(《三国志·武帝纪》)
袁绍与公孙瓒在平原国境内龙凑城旁的黄河渡口,再次爆发了一场大战。
袁绍军渡河成功,公孙瓒军溃败。(裴注《三国志·公孙瓒传》引《汉晋春秋》袁绍与公孙瓒书)
刚好此时,李傕朝廷派出的兖州刺史金尚,向南阳的袁术求助帮他入主兖州;派出的冀州牧壶寿得到黑山军的支持,与河内太守张杨,准备向袁绍的冀州发起进攻。
在袁绍四面受敌的处境下,李傕派来安集关东的特使副使赵岐,来到兖州、冀州,受到袁绍、曹操的盛大规格接待。
赵岐又写信给公孙瓒,陈说利害劝说各方停战退兵,约期与众诸侯会于洛阳,西向长安勤王。
可惜赵岐不久生病,诸侯未能成盟。
(《后汉书·吴延史卢赵列传》)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998522b67af51229b68f460246f1590.jpg)
(193年公孙瓒杀刘虞后局势)
(初平)三年(192年),(公孙)瓒又遣兵至龙凑挑战,(袁)绍复击破之。(公孙)瓒遂还幽州,不敢复出。--《后汉书·袁绍刘表列传上》
龙凑之战失败的公孙瓒,193年退兵返回幽州,从此没再南下。
但公孙瓒留在南边青州的田楷、刘备等,继续与袁绍势力进行了长达两年的战争。
袁谭夺取青州西部公孙瓒地盘公孙瓒退回幽州后,袁绍派出长子袁谭督几万兵马攻打青州田楷,开始袁谭在青州的地盘,只有平原国黄河以西而已。(裴注《三国志·袁绍传》引《九州春秋》)
袁谭很聪明,190年袁绍的嫡长兄袁基在洛阳被董卓杀掉后,将其过继给了亡兄为嗣。(《后汉书·袁绍刘表列传上》)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e1cb4925d385be14aee77152dcbc404.jpg)
(袁谭攻略青州)
双方在青州连年大战,粮草都打光了,将士都疲乏不堪,竞相互相掠夺对方百姓财产、食物,使本来就已萧条的青州进一步遭到破坏,百姓们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苦不堪言。
这种长期鏖战,袁谭能得到背后强大冀州的帮助,而田楷没有后援,战争有利的天平逐渐向袁谭倾斜。
田楷的幽州精兵甚至发生了叛乱,乱军出逃祸至北海、徐州。(裴注《三国志·崔琰传》引司马彪《九州春秋》)
到194年春,平原相刘备已丢失平原国,与田楷同守于齐国。
曹操攻打徐州,刘备与田楷皆出兵南下救援,刘备留在了徐州。
到195年初刘备入主徐州,专门派陈登去征得了袁绍的同意。
(《三国志·先主传》)
说明194年,袁谭已攻取了田楷的齐地,公孙瓒在青州的势力覆灭。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7abacb9bb88ed7fcb071f3d619299f8.jpg)
(袁谭攻灭田楷)
袁谭对孔融的和与战北海相孔融与徐州有着紧密关系。
192年,徐州刺史陶谦拉起了一个反李傕联盟,企图奉朱儁为首领,因朱儁不肯作罢。孔融就是参与诸侯之一。(《后汉书·皇甫嵩朱俊列传》)
刘备救过孔融,故在陶谦死后,徐州更是加深了与孔融的友好关系。
袁绍需要借助陶谦、刘备在徐州对抗到淮南的袁术,因而194年袁谭得齐地后,没再紧接着东攻北海。
孔融虽才华、名望都很高,却空有大志,没有用人、治理、统兵之才。
(北海国)连年倾覆,(孔融)事无所济,遂不能保鄣四境,弃郡而去。后徙徐州,以北海相自还领青州刺史,治郡北陲。--裴注《三国志·崔琰传》引司马彪《九州春秋》
一度甚至被境内黄巾军赶出了北海国,逃到徐州避难。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5aea09304f0575ba22b9977bd49ed13.jpg)
(孔融被刘备扶植为青州刺史)
后来刘备表孔融为青州刺史(《后汉书·吴延史卢赵列传》),助其返回北海。
回去后,孔融依附徐州的刘备,依仗从青州东莱郡海滨公孙度的营州购买马匹,企图自立于胶东半岛一隅。(裴注《三国志·崔琰传》引司马彪《九州春秋》)
196年刘备与袁术对峙于淮南,被吕布袭取徐州。
吕布与袁绍有仇,又与袁术结盟,徐州成为了袁绍的敌对方,孔融的北海国不再有存在价值。
于是196年春,袁谭东攻北海,到夏天攻破其治所城池,俘获其妻儿,孔融只身逃归许都朝廷。(《后汉书·吴延史卢赵列传》)
袁谭治理青州袁谭又往东攻取东莱郡,“曜兵海隅”,得到整个青州。(裴注《三国志·袁绍传》引《九州春秋》)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b9becd3516e783bfe1711179bcabe67.jpg)
(袁谭一统青州被朝廷封为刺史)
不过保留了辽东公孙度势力,在青州海滨的营州,自然是为了购买战马。
辗转投奔许都的刘备,成为了朝廷的豫州牧,曹操为讨好袁绍,让刘备举籍贯在豫州汝南郡的袁谭为茂才。(《三国志·先主传》)
之后曹操拜袁谭为青州刺史。
青州无主混战多年,如今一统,百姓们以为总算可以安宁了,对袁谭欢迎爱戴,寄予厚望。
然而袁谭出身贵胄,生活奢靡,不知百姓耕种的不易,轻信小人,王修等能臣得不到重用。
他让妻弟掌管兵马维持治安,却祸害百姓,掳掠乡里。
派出两名将领到属县征兵,贿赂他们就免征,没行贿的就充军。致使贫困者不得不躲进山野,他们就派兵搜捕,就如同捕捉鸟兽一样。
青州上万户的城池,登记在册往往只有几百户,导致税收不足实际的三分之一。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f43147b34d24d4e723a11c2da2edfc5.jpg)
(不知稼穑的贵公子)
这位贵公子受小人蒙蔽,不知百姓疾苦,却对士族名士非常宽容。
他接待宾客,敬慕名士,那些贤士不肯来,或者没按时到任的,也都听之任之,并不怪罪。
(裴注《三国志·袁绍传》引《九州春秋》)
因此,百姓对他的起初的期盼变成了失望,人才不肯归附,有人才也不能重用,农业生产得不到重视,税赋、粮草支撑不起强大的军事实力,造成他统治下的青州战斗力不强。
袁谭南下徐州197年,臧霸等泰山诸将,袭取了徐州琅琊相萧建的地盘和物资,与统治徐州的吕布引发了矛盾。(裴注《三国志·吕布传》引《英雄记》)
袁谭趁机南下琅琊国,占据了西北部,新设立了东安郡。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5d492205a2794834ba7766788020a25.jpg)
(袁谭攻占琅琊西北设立东安郡)
由此,袁谭与泰山诸将开战,双方争夺琅琊国的地盘。
表面看这是袁谭一次较成功的对外扩张。
但事与愿违,198年曹操东征吕布,袁谭牵制了臧霸等南下救援吕布的力量,间接帮助曹操取得了徐州。
丢失青州部分领地199年,袁绍与曹操之间的大战爆发已成必然,曹操利用归顺的泰山诸将率先向青州的袁谭,发起了进攻。
(199年)秋八月,(曹)公进军黎阳,使臧霸等入青州破齐、北海、东安。--《三国志·武帝纪》
八月,臧霸等攻下东安郡,并从袁谭手中夺取了青州的齐国、北海国。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ef53b7af19066d466a810d7c6c7c870.jpg)
(官渡之战前袁绍父子的青州)
曹操所代表的许都朝廷,不再承认袁谭的刺史之职,让李典的堂兄李整做了青州刺史。(《三国志·李典传》)
李整于200年官渡之战期间死后,由泰山诸将的孙观接任青州刺史。
青州齐国、北海国东边的东莱郡,仍在袁谭的东莱太守管统的坚守下,依仗辽东的马匹顽强抵抗,虽然地盘一直在缩小,直到203年才全部失去。(《三国志·王修传》)
丢掉在齐国的州治所临淄后,袁谭将其青州治所,西移到了平原国平原城。
后记官渡之战前,袁谭在青州虽失去齐国、北海国,但从他能放手青州,参加官渡之战来看,194年前攻取的青州西部郡县还是很稳固的。
青州,作为强大的袁绍对曹操发动战争的底气之一,在官渡之战中扮演了辅助战场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