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个功法:之少林《易筋经》上六式

晓槐酒诗 2024-03-25 20:25:39

《天龙八部》中的描述:

…「这《易筋经》实是武学中至高无上的宝典,只是修习的秘诀甚为不易,须得勘破「我相、人相」。心中不存修习武功之念。但修习此上乘武学之僧侣,必定勇猛精进,以期有成,哪一个不想尽快从修习中得到好处?要「心无所住」,当真是千难万难。少林寺过去数百年来,修习《易筋经》的高僧着实不少,但穷年累月的用功,往往一无所获,於是众僧以为此经并无灵效。…」

易筋经,是武侠小说中经常被提及的武林秘笈之一

一、韦驮献杵第一势

动作口诀:

立身期正直,环拱平当胸,

气定神皆敛,心澄貌亦恭。

韦驮献杵第一势

1.左脚向左侧开步,间距约半步,两脚平行,且与肩同宽,两膝微微弯曲,成开立姿势;双手自然垂于体侧,五指自然并拢。

2.两臂自体侧向前平举,至与肩平行,掌心相对,指尖向前。

3.两臂屈肘,自然回收,两掌合于胸前,两手掌根与膻中穴同高,指尖向斜前上方约30°,虚腋;目视前下方,动作稍停。

二、韦驮献杵第二势

动作口诀:

足趾拄地,两手平开,

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韦驮献杵第二势

1.两肘向上慢慢抬起,直至掌、臂约与肩平,两掌伸平,掌心向下,手指相对。

2.两掌水平向前伸展打开,保持掌心向下,指尖向前,至两臂平行。

3.两臂向左右分开至侧平举。

4.五指自然并拢,坐腕立掌,两足趾抓地,目视前下方。

三、韦驮献杵第三势

动作口诀:

掌托天门目上观,足尖着地立身端,

力周髋胁浑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

舌可生津将腭抵,鼻能调息觉心安,

两拳缓缓收回处,用力还将挟重看。

韦驮献杵第三势

1.松腕,两臂平举自然,向前画弧,内收至胸前平屈,掌心向下,掌与胸相距约一拳,目视前下方。

2.两掌同时内翻,且抬高至耳垂下,掌心向上,虎口相对,两肘外展,约与肩平行。

3.身体重心前移,感到全身的支撑点在前脚掌上,缓慢提起脚后跟;同时,两掌上托至头顶,掌心向上,展肩伸肘;微收下颌,舌抵上腭,咬紧牙关,稍立片刻。

四、摘星换斗势

动作口诀:

只手擎天掌覆头,更从掌内注双眸。

鼻端吸气频调息,用力收回左右眸。

摘星换斗势

1.两脚跟缓缓落地,同时,两手握拳,拳心向外,两臂下落至侧上举。

2.两拳缓缓展开成掌,掌心斜向下,全身放松;目视前方。

3.身体左转,膝盖微屈;同时,右臂上举经体前下摆至左髋关节外侧,右掌自然张开“摘星”;左臂经体侧下摆至体后,左手背轻贴命门;目视右掌。

4.直膝,身体转正;同时,右手经体前向额上摆至头顶右上方,松腕,肘微微弯曲,掌心向下,手指向左,中指尖垂直于肩髃穴;左手背轻轻贴住命门。右臂上摆时,眼随手走,定势后目视掌心。

5.静立片刻,两臂向体侧自然伸展。换右侧,做右摘星换斗势。

五、倒拽九牛尾势

动作口诀:

两髋后伸前屈,小腹运气空松,

用力在于两膀,观拳须注双瞳。

倒拽九牛尾势

1.接上式。双膝微屈,身体重心右移,左脚向左侧后方约45°撤步,右脚跟内转,右腿屈膝成右弓步;同时左手内旋,向前、向下画弧后伸,手指从小到大逐个内屈成拳,拳心向上;右手向前上方画弧,伸至与肩平,手臂微向上弯,且手指亦逐个内屈成拳,拳心向上;身体重心向后移,左膝微屈,腰稍右转,以腰带肩,以肩带臂,右臂外旋,左臂内旋,屈肘内收;目视右拳。

2.身体重心前移,屈膝成弓步;腰稍右转,以腰带肩,以肩带臂,两臂放松前后伸展;目视右拳。

3.身体重心前移至右脚,左脚收回,右脚尖转正,成开立姿势;同时,两臂自然垂于体侧;目视前方。

4.换方向,做左倒拽九牛尾势。

六、出爪亮翅势

动作口诀:

挺身兼怒目,推手向当前,

用力收回处,功须七次全。

出爪亮翅势

1.接上式。两肘向上慢慢抬起,直至掌、臂约与肩平,两掌伸平,掌心向前。

2.两臂平行前移,环抱至体前,两手变柳叶掌立于云门穴前,间距略小于胸宽,指尖向前;目视前下方。

3.打开肩膀,扩展胸部,然后放松肩部,两臂缓缓前伸,并逐渐转掌心向前,成荷叶掌,指尖向上;瞪目。

4.松腕,肘微屈,收臂,十指微屈,虚掌。重复步骤三、步骤四做3~7遍。

5.柳叶掌于云门穴,目视前下方。

易筋经的起源:

易筋经是中国古代的健身养生大法,动作连贯舒缓,易学易练,具有修心养神、御邪疗疾、延年益寿等功效,深受群众喜爱,是现代人的最佳健身方式。其起源有两种普遍说法:一种认为源于秦汉导引术,一种认为源于和。但前一种观点更具有说服力,因为1974年长沙马王汉墓出土的帛画《导引图》与易筋经基本动作相符,证明其来自传统文化。

帛画《导引图》

1 阅读:9

晓槐酒诗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