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4月7日一大早,位于北京卫戍区的新桥小院,出现听者伤心、闻者流泪的一幕:张爱萍一家团聚,相拥而泣。彼时他们最感谢的,不是别人,就是王震。当时王震提供的帮助,相当于给了张爱萍第二次生命。
王震同张爱萍有什么老交情、深交情吗?为什么甘愿冒大风险,帮这么大的忙?接下来我们将看到两个崇高的人格,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现实内涵。
张爱萍是四川达县人,王震是湖南浏阳人;红军时期,张爱萍先在苏北红十四军,后转入中央苏区,长征时在红三军团;王震在湘东革命创建根据地,担任红六军团政委期间率部长征。
抗战时期,张爱萍一开始做地方行政抗日工作,后到八路军纵队、新四军第三师第九旅指挥作战;王震是八路军120师359旅旅长兼政委,著名的南泥湾就是他组织开垦的,他率领八路军南下支队南下,同李先念的新四军第5师会合,一路南下至广东南雄地区。
解放战争时期,张爱萍在华中军区、华东野战军;王震在晋绥军区、西北野战军。
建国后,张爱萍先后在东海舰队、浙江军区、总参、国防科委、国防工办等地方工作;建国初期王震在建设新疆,后担任过铁道部司令兼政委、副总长、农垦部长等职务。
即便是到66年后,两人也是几乎没交集,工作内容和地点可以说是毫不相干。而张爱萍之所以能得到王震的帮助,完全是张爱萍儿子们的说干就干。
“913”后,许多老干部的平反成为一件水到渠成的事。但这个水到渠成,还得有个“引水”出来的。这个“引水”的最好是周总理,而与周总理接触不是一般人能办到的事,尤其是对他们这些“罪人”之子而言。
于是,张爱萍的小儿子想到了王震:王震失势但因受到毛主席的特别关照很安全。最关键的是,王震仗义热心,帮过不少老干部。不知道从哪打探到的消息,他们还知道了王震当时在周总理主持的读书班里。
这可能是他们救出父亲的唯一机会,就算有些冒然,也得去做。
因为张爱萍跟王震没有什么私交,所以张爱萍的儿子们都没见过王震本人,不知道他长什么样子,但架不住人多脑子灵:他们从报纸上剪下一张王震的照片,然后打听到王震的大概住处,一大早就去蹲点。没想到还真被他们蹲到了。
通过照片对照和乘坐汽车出门的时间,最终确认王震家的具体位置。第二天王震上班前,张爱萍的妻子带着孩子们,敲响了王震家的大门。王震秘书一听来人身份,顾不上刷牙,马上去报告王震。
当时王震在吃早饭,一听到张爱萍家人来访,就走过去握住他们的手迎接。王震开口的第一句话,就让张爱萍一家热泪盈眶了。“张爱萍同志啊,我认识的,他是个好同志。”5年了,终于有人称呼他们的丈夫、父亲是同志了。
明白他们的来意后,王震沉吟片刻,给出了个关键的主意,让他们代父、代夫写检讨信。王震一语中的地说:“总得给老人家一个台阶下嘛。”没有个由头,确实不好放人。
检讨信写好后,王震仔细看了一遍,又给出一个具体修改意见。修改后,张爱萍家人说,这样把错误说太轻了,会不会不太好。王震不以为然,说谁知道他看不看,就这样吧,有需要后面再改。
都说王震王胡子是个粗人,但你看他这些意见,哪像粗人提得出的,这说得比明白人还明白啊。在王震的帮助下,张爱萍虽说没有立即脱困,但好歹能跟家人见面了,其处境也在此之后越来越好了。
收到解除监护的通知时,有人好意提醒张爱萍,应该表个态。张爱萍坚决不。王震帮助张爱萍,无关其他,就一个:他知道张爱萍是个好人、是个好同志,是个跟自己一样干实事的好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