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起床,上班族想必都是忙忙的,穿衣、上厕所、刷牙、洗脸(甚至还得化妆)……有没有想过,古人每天早上起来后,会不会做这些呢?
当然要做。
比如化妆,上粉,几千年前的人们就用铅来美白了。我们现在常说的“洗尽铅华”,通常用来表达“一个人脱去俗世的外衣,开始修行内里,思考人生等”。其实在古代,意思很简单,就是说洗掉脸上的铅粉。
铅粉
那么,古人会不会刷牙呢?
答案也是肯定的,而且,中国人刷牙的历史至少有3000年的历史,从最初的漱口,到后来的咬树枝,用盐擦牙,这些都是古人刷牙的方式。
早在商朝时期,甲骨文就出现了“齿”“龋”等有关牙齿、牙病的字。仔细看“龋”的甲骨文,就会发现,它的下部是排列的牙齿,上面是个虫子,旁边还有碎的牙齿,形象的表达了蛀牙。
甲骨文“龋”
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礼记》也记载有“鸡初鸣,咸盥漱”,意思就是早上鸡刚打鸣的时候,就得起来,用盐水漱口了。
除了漱口,古人还会直接处理牙齿。
南北朝时期,《类苑》记载:“猪牙皂角及生姜,西国升麻蜀地黄,术津早莲槐角子,细辛荷叶要相当,青盐等份同烧锻,研煞将来使更良,揩齿牢牙鱿鬓黑,谁知世上有仙方。”
这里说到了用皂角、生姜、青盐等做成的东西,经炼制后,研磨成粉来“揩齿”,而且好处还很多,能“牢牙鱿鬓黑”。“揩齿”就是用手指蘸着药粉来擦牙。
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画,就有用手“揩齿”部分。
敦煌壁画“揩齿”
用手“”还不够,古人还会通过咬树枝来清洁牙齿。
成书于公元752年的医书《外台秘要方》提到:升麻、白芷、藁本、细辛、沉香 ……捣筛为散,毎朝杨柳枝咬头软,点取药揩齿,香而光洁。
这里说的很清楚,就是把杨柳枝的一头咬软(也就是咬的蓬松散开),然后蘸着升麻等做成的药,直接来擦拭牙齿,可以去口臭,使牙齿散发香味而且光亮洁净。
古代牙刷
这种用来擦拭牙齿的枝条,就叫“齿木”,除了杨树枝、柳树枝外,桃树枝、槐树枝甚至葛藤都可以用来做“齿木”。
唐朝时期,许多人还会口含水果来除口臭,尤其是官员。
宋代《孔氏谈苑录》中说:官员见皇帝时,要含上一枚丁香果,这样就能除口臭。除了丁香,还可以是糖炒栗子,橘子、橙子甚至花椒、茴香。为什么千方百计的除口臭?很可能就是怕熏着皇帝,影响仕途。
最早的牙刷,是考古学家在清理唐代灰坑时,发现的骨柄牙刷。
唐代牙刷
公元959年辽代墓葬中,出土了两把骨质牙刷柄,当时牙刷小孔里用的是马尾(猪鬃毛等),修剪整齐后,可以直接刷牙,与现在的牙刷毫无二致。
《正眼法藏》记载:宋1223 年,日本高僧道元禅师到中国时,看到了中国僧人刷牙用的牙刷:僧侣们除漱口之外,尚用剪成寸余之马尾,置于牛角制成的器物上,用以刷洗牙齿。
不过,由于马尾毛成本贵,所以一般人都用猪毛,并且一直用了近千年,直到清末时期,猪毛牙刷才算退出历史。
骨柄牙刷
其实,到宋朝时期,牙刷已经普及,而且卖的相当火。宋代吴自牧在《梦梁录·卷13·诸色杂货》中就提到了“木梳、篦子、牙刷、牙刷子……”,而且还有专门卖牙刷的“凌家刷牙铺、傅官人刷牙铺”等。
至于明清,无论是刷牙还是揩齿,在《红楼梦》《金瓶梅》《封神演义》等小说中,都有描述。
如此看来,中国人用牙刷刷牙的历史已经超过千年,老祖宗就是聪明啊!
参考文献
①宋·吴自牧《梦梁录》
②宋·孔平仲《孔氏谈苑录》
③傅维康《我国古人论护牙》
④《文史精粹》之《古人用什么刷牙》
⑤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