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道: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里说的“羽扇纶巾”是指周瑜。但很多人都很纳闷:羽扇纶巾,说的不是诸葛亮吗?
要弄清这个问题,得先从扇子说起。
扇子
扇子在今日仍然发挥着不小的作用,除了日常扇风、给宝宝驱赶蚊蝇外,甚至还能在上面打个小广告,当然了,文艺的男女青年们还可以用来装饰自己。
你可能不知道,扇子起源于商朝,当时的作用并不是用来扇风,而是君王用来遮阳、遮挡风尘,起到遮挡作用,所以名为“障扇”。
到西汉时期,扇子开始用来扇风取凉。不过,那时候的扇子与后来的不一样,并非左右对称,而是像菜刀一样,只在扇柄一侧有扇翼,而且是用竹篾编成。
在一些很考究的影视剧中,大家就能发现这种扇子,比如《三国演义》中,督邮来考核刘备的时候,就拿着这种扇子。
督邮
汉末魏晋时期,扇子形式发生变化,扇柄两侧都有扇翼,以鸟羽制成,故而又叫羽扇。
关于诸葛亮手拿羽扇的形象,《三国志》中并没有,最早是晋代裴启在《语林》中所说:“武侯乘素舆,葛巾、白羽扇。”
《世说新语补》中也说到了:诸葛武侯与司马宣王治军渭滨,克日交战,宣王戎服莅事,使人视武侯,独乘素舆,葛巾、毛扇,指麾三军,随其进止。宣王叹曰:“诸葛君可谓名士矣!”
司马懿
看到了吧,诸葛亮手拿羽扇,头戴白色纶巾,潇洒指挥,进退从容。以至于司马懿见了都忍不住叹服:诸葛公真是名士啊!
诸葛亮不仅是名士,更是名将,也是儒将。儒将者,不与武将同。所以司马懿身着“戎服”,诸葛亮则“素舆,葛巾、毛扇”,别说今日之你我,就是当时两军之小兵,一看也知道诸葛亮更帅。
从此,人们对诸葛亮的印象都是如此,不着戎服甲胄,而只羽扇、纶巾。蜀地人因为爱戴兼怀念诸葛亮,也渐渐形成戴葛巾的习惯。后来唐玄宗逃到四川的时候,见到当地人戴“孝斤”还很奇怪,一问之下才知原委。
诸葛亮
正史上的周瑜,也是名将儒将,不仅擅长水战,更懂音律,故而有“曲有误,周郎顾”的说法。既然羽扇纶巾是汉末魏晋时,儒将的标配,故而不论是指代诸葛亮,还是周瑜,都可以。
说到底,“羽扇纶巾”只是儒将的打扮,并非诸葛亮或者周瑜的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