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林》享君、不亦可乎——晋悼公克偪阳赐宋国,乃受天子之乐

伯虎 2024-06-16 12:35:03

上一篇文章中,用一点点篇幅为大家介绍了周灵王九年(前563年)四月,晋国联军在晋中军佐士匄、上军将中行偃的率领下攻伐东夷小国偪阳之时,联军中的鲁国勇士、陬邑大夫孔纥在参战时所展示出来的勇武气概和英雄壮举,以及孔纥家族的往日故事。

孔纥,又名‘叔梁纥’,他就是春秋时期的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文学家、哲学家孔丘(孔子)的父亲;孔子之所以在成年后长得身材高大、武力出众、箭术高超,都是遗传自其父的原因。

孔子世家的故事,上一篇文章已经讲完,这里转回到最开始的章节,也就是晋国联军围攻偪阳城的场景上来——虽然围城联军在士匄、中行偃的指挥下,进攻行动称得上十分英勇、多次攻进城内,但偪阳城内的守军表现得更加顽强,将联军的进攻一次次击退,入城的联军也被尽数驱逐、歼灭。

就这样,士匄和中行偃指挥大军围攻了偪阳城二十四天,却怎么也拿不下小小的偪阳,不但搞得己方狼狈不堪,而且还让观战的吴人看了大笑话。

眼看着攻城的损失越来越大,为避免得不偿失、消耗军力,士匄、中行偃不得不考虑就此退兵;在打到第二十四天、也就是五月初四的时候,他们便以“雨季将至、恐为水淹、不利行军”为由,前往荀罃的帅帐,向老元帅提出停止此次作战,先撤军回国再想其他办法。

荀罃闻言后大怒,不顾二人皆是国家卿士、朝堂重臣的身份(其中中行偃还是荀罃同族的堂侄),拿起身边的弩机就朝士匄和中行偃甩过去(幸好没打着,要是被这青铜制作的弩机来一下子,外伤都是轻的,搞不好就要骨折),破口大骂说:

“当初我就说过,不要来攻偪阳、不要来攻偪阳,可你们就是不听,还越过我直接去撺掇国君出兵,带着诸侯们强行发动了攻击。我是因为怕内部起了纷争,导致扰乱军心,所以才没有再提出反对的意见。现在战事不顺利了,你们又要让我宣布撤兵,想把我牵扯进来,到时候国君追究作战失利的责任,你们恐怕就要把罪责推在我的头上,说是我下令退的兵!我现在把话给你们说清楚——国君当初同意你们攻偪阳时,给你们规定的作战期限是一个月,现在已经过去了二十四天;我再给你们七天时间,七天之内,要是还攻不下偪阳,我就直接上奏国君,砍了你们的脑袋,以正军法!”

眼见一向和蔼仁厚的老元帅已经怒气冲天了,士匄、中行偃自知这下是再没有转圜的余地,于是再也不提撤军之事,在给荀罃行礼、领命之后,就退出帅帐,返回各自军中集合士卒并亲自带队,就在当天,便对偪阳发起了再一次的进攻。

为了说明打不下偪阳的后果严重性,士匄、中行偃在发起进攻之前,又特别重申了中军元帅所规定的克城期限:七天!而且,士匄、中行偃将这一期限又再缩短了两天,命令各军必须在五天之内攻破偪阳;如果到了五月初那天九,在太阳升起之前还没能拿下偪阳的话,那么作为主将的士匄、中行偃将先行军法,斩杀了各军的大夫、司马、军尉、军右等一应属僚后,再自刎以向国君谢罪!

主将都这样说了,下属的将士们还有什么话;于是,从五月初四开始,士匄、中行偃下令全力攻城,并亲冒矢石、冲在攻击第一线,以为全军榜样。鲁国、曹国、邾国的军队也一同发起了进攻。

偪阳城中,此时也到了极限,不但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就连防御的武器也将耗尽;但就在这种山穷水尽的情况下,偪阳军民、君臣一心,齐心协力誓守家园,与蜂拥而至的联军进行了最后的决战。

偪阳守军先是射箭,箭用光了就用矛戈短兵相接,矛戈损坏了再拆房梁木、挖垫街石反击;最后,木头石块都用尽了,偪阳军民就用手、用脚、用牙齿和联军搏斗;这样残酷而悲壮的战斗,在偪阳城下又持续了四天。

到五月初八夜晚,偪阳城内的所有军械物资已经全部消耗殆尽,守军也死伤过半、且后勤断绝,再也无力作战。士匄、荀偃见状,顾不得自己也是连日不眠不休指挥作战、极度疲劳的状态,咬紧牙关,带着士卒率先登城,其他诸侯军队也紧随其后、纷纷攀上城墙展开攻击,偪阳城终于告破。

经过一夜的激烈巷战后,在五月初九早晨太阳升起之前,偪阳全城都被联军所占据;偪阳君率残存的宗族和群臣向联军投降,以此来保护所剩无几的国人们的人身安全。

在荀罃所规定的克城期限截止前最后一天,士匄、荀偃终于完成了当初立下的军令,以二十九天的时间拿下了偪阳,总算没有在诸侯盟友面前丢脸,也让刚刚与晋国结盟的吴人看到了晋军在极度困难作战条件下的巨大战斗力。

不过,假如不是荀罃下了死命令,并用‘正军法、定期限’来威胁士匄、中行偃,使得他们拼死作战、最终克城的话,小小的偪阳城到底要用多少时间才拿得下来、甚至拿不拿得下来,都是一个未知数。

费劲九牛二虎之力拿下偪阳后,因为这里距离晋国本土实在是太远了,无法由晋国直接管理,又不能就此放弃(那还费劲巴力地打下它干什么),留给楚国来占领;因此,晋悼公听从了士匄的建议,准备将偪阳城赐封给对晋国和吴国达成盟约出力甚大的宋国左师向戌,以此表达对向戌的嘉奖,及对宋国的安抚。

但向戌很识时务,也懂得进退,认为自己在攻打偪阳的过程中没有任何功劳,如果草率的接收了由诸侯联军费尽精力才打下的偪阳城,那么不但会得罪其他(出战尽力)的诸侯国,甚至连本国国君(指宋平公)也将因此而猜忌、怀疑自己,认为自己是不是暗地里和晋国达成了什么秘密协议,才有如此不合常理的利益交换。到时候,不但宋平公不会容忍向戌继续在宋国参与执政,将来因此流亡国外的话,恐怕其他诸侯也不会收留向戌。

所以,向戌一口回绝了晋悼公的赐封之命,还进一步推辞解释说:

“君上要是想以赐封下臣来表示安抚宋国之意,其实并不需将偪阳封给下臣;请您直接以偪阳来光启我们寡君的国土,那样的话,下臣就安心了,宋国的群臣也会安心侍奉晋国;有什么样的恩赐,能比得上直接扩大国家的领地呢?如果君上您把这座耗费无数将士之力才得到的城池转赐给下臣,那下臣岂不成了利用晋国和诸侯们的军队,来为自己攫取封地的奸险之徒了吗,这个罪过就大了;下臣在此冒死向君上您请求,假如您一定要安抚宋国的话,那么请将偪阳赐封于我们寡君,这样诸侯们没有异议、寡君得到(因为促成晋吴之盟的)奖励,下臣也将因此而安心!”

见向戌态度如此坚定、且‘一心为公’,晋悼公也不好再坚持,于是顺水推舟,将偪阳转赐给宋平公,归于宋国所有。

得知晋国听从向戌的恳求,将要把偪阳转赐给自己的消息后,宋平公大喜过望,因此主动

在国内的楚丘(今河南商丘曹县东北梁堌堆)设立盛大宴会,款待率军凯旋回国的晋悼公;为了表达“礼敬、感激“之情”,宋平公吩咐群臣,在宴会上演奏宋国最高等级的《桑林之舞》,以此乐阵来拜谢晋悼公的恩赐。

《桑林之舞》,是商朝开国君主成汤当年在桑林中举行祈雨仪式时,所编练的乐舞;成汤是第一代商王,因此他用过的乐舞也属于帝王之乐,被后世历代商王所继承使用。

周武王灭商后,为显示“灭国而不绝其祀”的上古传统,于是封末代商王帝辛(纣王)的庶兄微子启为诸侯,赐爵为‘公’(整个周室诸侯,获赐公爵的国家,也只有寥寥几个而已),建国号‘宋’、立国于商丘,并不以臣子来对待宋国(国君),而是视作周室的‘宾客’;宋国,就是周朝的‘二王三恪’(之一)。

所以,宋国,是商朝的遗民,宋国公室,是商王的后裔;周王室出于维护天命、重视宾客的目的,特许历代宋公可以继续使用商朝的帝王礼乐,以示尊重;这就是宋国依旧保留了《桑林之舞》这王室之乐的原因。

不过,宋平公虽然是商王后裔、可以在周天子的特许下使用帝王礼乐,但他也知道,晋悼公可不是天子,只是诸侯(侯爵),按周礼制度,是不能用天子之乐的;因此,谨慎的宋平公在宴会开始前,特地派出使者,向晋国的卿士们说明情况,想征求他们的意见,到底是用天子之乐(商王就等同于周天子),还是降级用诸侯之乐。

当时,晋中军将荀罃认为不宜使用《桑林之舞》乐阵,便礼貌地向宋使辞谢了宋国的好意;但士匄、荀偃又跳出来反对(攻打偪阳时的教训又忘记了),认为这是宋公的好意,并且包含了宋国敬服晋国,视晋侯为“宗主”的潜在意思;宋公已经是公爵了,公爵的‘宗主’,那不就是天子么;这是扩大晋国影响、提高国君威权的好机会,可不能错过。

士匄、中行偃进一步兴高采烈地分析:

“诸侯之中,只有宋国、鲁国被特许使用天子之乐(鲁国公室是周公旦后裔、也是保存周礼最完整的国家,周天子特许可以使用天子之乐,以传承礼仪制度);鲁国有禘乐,每当有诸侯前去拜访、或者国内举行大祀时,都会用到,以让诸侯们观礼,让鲁人熟悉礼仪传承,这也不算逾制。既然鲁国可以用天子之乐来接待拜访的诸侯,那么宋国用《桑林之舞》来款待我们君上,不也顺理成章吗,又有什么不行呢?”

在士匄、中行偃的鼓动之下,荀罃又不便再反对了(好小子,等会再收拾你们),于是宋国得到了晋国的答复——可以使用《桑林之舞》来接待晋悼公。得到了明确答复的宋平公当即乐滋滋地去安排宴会,准备接待事宜去了。

很快,晋悼公在晋国诸卿的簇拥下,来到了楚丘宴会现场,宋平公则亲自前来迎接,然后奉晋悼公入场就坐,各自举觥行礼、敬酒;随即,在宋平公的示意下,现场已经准备就绪的宋国乐师们奏响了乐器,舞者也高举旌夏(装饰有五色羽毛的旌旗)鱼贯入场,为远道而来的晋悼公表演《桑林之舞》。

《桑林之舞》的气势高贵而庄重,乐曲悠扬、场面宏大,晋悼公对这‘天子之乐’的排场也很是赞叹,一面和宋平公相互亲切交谈、饮宴,一面兴致勃勃地观看乐舞,感觉十分受用。

但当宋国乐师按照乐舞的流程,举着旌夏旗,舞到晋悼公的席前,向其致敬并继续演舞时,晋悼公却突然感到一阵阵眩晕,无法正常表达言辞,和宋平公的交谈也进行不下去了;无奈之下,晋悼公只得由贴身的寺人(宦官)服侍着,离开宴会现场,到一旁的别室中暂时休息,以恢复精神。

对于晋悼公的反常表现,宋平公既莫名其妙又惶恐不已,生怕这位诸侯霸主在自己的地盘上出了意外,那宋国和自己可就倒了血霉了,于是赶紧派人去探寻究竟,并让宋国医官赶到别室内,侍奉照料晋悼公。

此时,晋国得卿士们也是一片慌张,不知道国君这是怎么了;荀罃当即带着侄子中行偃来到晋悼公休息的地方,向国君细细询问不适情况,以了解原因。当荀罃得知晋悼公是看到了‘旌夏旗’在自己面前挥舞、才突然产生眩晕感后,立即明白了原因,于是马上让荀偃去通知宋国君臣,赶快停止这‘天子乐舞’,避免更坏情形发生。

当忐忑不安的宋平公见到匆匆赶来的荀偃,并从荀偃口中得知是‘旌夏旗’的挥舞导致晋悼公突发不适后,这才恍然大悟,立即命人将‘旌夏旗’撤除,并停止奏乐。许久之后,晋悼公慢慢地恢复了正常,在侍从们的侍奉下,又回到宴席上,与宋平公照常饮宴、交谈;为符合礼仪,宋平公命乐师恢复演奏《桑林之舞》乐,但舞师们就不再出场演舞了。

突发的不适事件,让晋悼公对楚丘宴会提不起兴趣,宋平公也暗自惴惴不安,在这种别扭的场面下,盛大的饮宴活动最后草草收场;晋悼公强打精神,和宋平公致谢道别后,便率诸卿和四军士卒,返回晋国去了(得了一个偪阳、却闹出这么一出揪心事,送走晋悼公后的宋平公,心中的后怕和担忧,那就别提了)。

偪阳之战和晋、宋‘楚丘之会’的全过程,这里就讲完了;而晋国虽然打下了偪阳,但却没有获得实际上的好处,南方的楚国也绝不会坐视此事不管;马上楚国就会出兵北上,找回这个场子的;下一篇文章继续讲述楚军北上攻伐中原诸侯的故事。

1 阅读:46

伯虎

简介:专注于历史事件、人物探究,追寻鲜活的历史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