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若不贰,宗族不睦——由‘沙随之会’所引发的鲁国公室变故

伯虎 2024-06-09 13:46:45

周灵王八年(前564年)十二月,亲率诸侯联军出兵伐郑、并强迫郑国签订了‘戏之盟’后,联军主帅晋悼公便准备撤军回国;此时,同在伐郑阵营内的鲁国国君鲁襄公,由鲁国执政正卿季孙宿陪同,赶到晋军大营中去向盟主晋悼公告别。

对鲁襄公如此讲究礼仪及尊敬盟主(就是晋悼公自己)的做法,晋悼公非常高兴,于是便在驻军的大河(黄河)边设宴,款待前来拜见的鲁国君臣。

在宴席间饮酒谈笑时,晋悼公一时好奇,随口问起了鲁襄公的年龄。而鲁襄公此时还很年轻,对晋悼公的这个‘稍稍不符礼仪’的奇怪举动,不知道该不该直接回答;不过,当时也在场陪国君参与宴会的鲁国正卿季孙宿反应很快,立即代替鲁襄公回答晋悼公说:

“就在‘沙随之会’召开的那一年,寡君刚刚出生。”

因为晋悼公的这一句不经意的话,引出了鲁国多年前的一段尘封往事,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到底是怎么样的呢?下面为大家详细加以解读————

所谓的‘沙随之会’,在春秋时期举行过两次,季孙宿这里说的是发生周简王十一年(前575年)秋天、晋楚‘鄢陵之战’结束后不久的那一次,也是第一次的‘沙随之会’;参与此次会盟的国家是晋、齐、鲁、卫四国的国君,以及宋、邾两国的卿士,一共六个国家;而沙随的位置,就是今天的河南商丘宁陵县东北地区。

第一次‘沙随之会’召开时,当时在位的晋侯还是晋悼公的堂叔晋厉公,而时任鲁侯则是鲁襄公的父亲鲁成公(那个时候,晋悼公还是一个晋公室的普通远支成员——公孙周,在王都雒邑读书学习呐)。

虽然晋厉公和鲁成公都参加了第一次的‘沙随之会’,但两人并没有见面,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在鄢陵之战爆发前,鲁国国内局势就有了不稳定的先兆——鲁国卿士叔孙侨如(三桓之一、叔孙宣伯)和鲁成公的生母穆姜有私情,他想借助穆姜的帮助,驱除鲁国三桓中另外两家——孟氏(又称仲孙氏)、季氏,并夺占其财产。因此,叔孙侨如多次要穆姜替他劝说国君鲁成公,驱逐孟氏、季氏,以便自己独揽大权;但鲁成公不愿这样做。

鄢陵之战爆发时,晋厉公曾派新军将郤犨出使鲁国,要求鲁国出兵协助晋军与楚军作战;鲁成公答应郤犨后将要率鲁军出发,其母穆姜去送他,再提出让他驱逐孟氏和季氏之事,鲁成公以‘要出兵随晋伐郑’来推辞,说等打完仗回来再定夺(就是敷衍了事)。

穆姜对此很生气,正好此时鲁成公的弟弟公子偃、公子鉏也来送鲁成公出征,穆姜一气之下便指着他们对鲁成公恨恨地说:

“你要不同意(驱逐孟氏和季氏),那他们都可以是国君(意思是要废黜鲁成公、另立新君)!”

鲁成公听母亲这么说,心里又气愤又担忧,为防止自己出征后国内有变(穆姜联合叔孙侨如发动政变),因此便没有及时率军赶往鄢陵,而是住在国内的坏隤(山东曲阜境内),一边防守宫室、加强戎备,一边设置护卫、监视国都曲阜。

等一切都安排好了之后,鲁成公这才率军继续出发,因此没能赶上参加‘鄢陵之战’;等他率军抵达时,晋楚之间这最后一次的野外大会战(鄢陵之战)早就打完了;而因为鲁成公的战场迟到,也让好不容易才打赢了‘鄢陵之战’的晋厉公对其多有抱怨、猜忌之心。

当年秋天,晋厉公携战胜楚国之威主持召开了‘沙随之会’,其用意是联合诸侯们继续对郑国用兵,一定要拿下之前紧随楚国、对抗晋国联盟的郑国。

可就在鲁成公奉晋厉公之命前往沙随参与盟会时,对国君深有不满的叔孙侨如偷偷联系了与晋厉公一起来沙随参会的晋新军将郤犫,先奉上了许多的金帛财物给郤犫,然后在郤犫耳边诋毁鲁成公,说鲁成公之所以出兵后在坏隤停留不前、只等到鄢陵之战分出胜负后才率军到达战场,就是要等这场晋楚争霸之战决出了最终的胜负,再决定鲁国附晋或是附楚。

当时,郤犫不但是新军将,同时还是晋国的公族大夫,代表晋厉公主持管理晋国与东方诸侯盟友之间的一应事务;他从叔孙侨如那里受了贿赂后,就按照叔孙侨如的说法,在国君晋厉公那里私下告状,诋毁、诬陷鲁成公不忠于晋国,想要学着郑国的样子,在晋楚两国之间观望骑墙、择胜者而从。

晋厉公当时已经战胜了楚国,因此显得愈发地骄横自满、不辩明理,未知此事真假,就轻信了郤犨的诬告;所以,在随后的沙随会盟之时,晋厉公就不和鲁成公单独见面,也更加地猜忌鲁国和鲁成公了。

当年七月底,鲁成公准备会合诸侯们出兵进攻郑国(是晋厉公的要求);但鲁成公将要率军征时行,穆姜又像以前一样命令成公赶紧驱逐孟氏家主孟孙蔑(孟献子、也称仲孙蔑)、季氏家主季孙行父(季文子);鲁成公当然不会答应,还按照之前的方法,在公宫中设置了甲士防备、监视曲阜内外动静后才出征。

当时,季氏家主季孙行父正以鲁国‘行人’的身份,代表鲁成公出访晋国,孟氏家主孟孙蔑则在国内主持政事;于是叔孙侨如又偷偷前往晋国找到老关系户郤犨,蛊惑他说:

“鲁国的季氏和孟氏,就好比贵国的栾氏和范氏一样,鲁国的军政要令都出自于这两家。现在,他们越来越不忠于晋国,还在私下里商量,说什么‘晋国的政令出自不同的卿士家族,言行不能统一,也得不到所有人的服从和敬奉。鲁国就不应该继续跟从晋国,而应该转道去事奉齐国和楚国才行’;如果您想让鲁国继续听从晋国的号令,就请扣押前来拜访晋国的季孙行父,然后找个借口杀了他,我再在鲁国国内设法杀掉孟孙蔑;这样一来,鲁国国内就不再会有对晋国有二心的人了。而如果让季孙行父回国的话,他必然会鼓动寡君背叛晋国、改附其他国家;所以请您务必听从我的劝告,依照此计行事。”

九月间,鲁成公率军参与的联军对郑国的军事行动遭遇了败仗,只得从郑国撤回来,暂时住在郓地(山东菏泽郓城县),休整军队;此后郤犨说动了晋厉公,在苕丘逮捕了鲁国行人季孙行父。鲁成公得知后,赶快派大夫子叔婴齐(即公孙婴齐,鲁文公之孙、公子叔肸之子、鲁宣公之侄、鲁成公的堂弟)前往晋国,请求晋国释放季孙行父,鲁成公自己则在郓地等待消息。

子叔婴齐抵达晋国后,见到了主持盟国外交来往的晋新军将郤犨;还没等子叔婴齐向郤犨提出释放季孙行父的请求,郤犨就抢先对子叔婴齐说:

“只要您说服鲁侯同意除掉仲孙蔑(即孟孙蔑),再把季孙行父留在晋国不回去,我就会提请国君(晋厉公)向鲁侯发出诏命,让您取代他们,担任鲁国的新执政;我保证以后对待您比对待鲁国的公室还要亲密。”

子叔婴齐并没有被郤犨的话打动,而是直率地回答说:

“敝国叔孙大夫(叔孙侨如)现在的情况,我相信您很清楚了。季孙大大夫和仲孙大夫,都是鲁国的社稷之臣,如果毫无理由的除掉了他们,那鲁国将立刻陷入危难之中,恐怕很快就会亡国了,寡君也会成为鲁国宗庙社稷的罪人。鲁国在位置上靠近晋国的仇敌,一旦鲁国灭亡,晋国与仇敌之间就没有了可靠的屏障,这样对晋国是不利的事情;因此,恳请您向晋侯进言,说明利害,就饶过无辜的季孙大夫和仲孙大夫吧!”

郤犨还不甘心,又想以赐予封邑来拉拢子叔婴齐,于是再劝他说:

“我可以为您向寡君请赐封邑,您再考虑一下。”

子叔婴齐再次婉言谢绝:

“婴齐只是鲁国无关紧要的小臣,岂敢倚仗自恃大国的厚爱而求取额外的封地和官职呢?我奉寡君的命令前来贵国,就是想达成上面的请求的;如果您能答应我的请求,那就是给我最大的恩赐,不敢要求其他更多的了。”

而郤犨为何主动向子叔婴齐示好、承诺会对他比对鲁国公室还要好,但子叔婴齐又为何坚决拒绝了郤犨的引诱和拉拢,一定要完成鲁成公所交待的外交重任——与晋国讲和、接回季孙行父呢?其实这和子叔婴齐与郤犨之间的私人恩怨有关,子叔婴齐根本不想和郤犨搭上任何关系;那么这其中的原因何在呢?

子叔婴齐又名公孙婴齐,顾名思义,他乃鲁国公室成员;前文说过,他是鲁文公之孙、鲁国大夫叔肸之子、鲁宣公的侄子、鲁成公堂弟。当初,子叔婴齐的父亲、鲁国公子叔肸在年轻的时候,与某位不知名的鲁国女子情投意合、两情相悦,便在私下里同居,并生下了儿子公孙婴齐。

按春秋时期贵族婚姻制度,叔肸是鲁国公室子弟、国君之子,是地位显赫的顶级贵族,他的婚姻必须由鲁国公室出面,向其他异姓诸侯国提亲,通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六礼”的全套流程,明媒正娶一位地位身份相等的异姓贵族女子(其他异姓诸侯的宗女),这才是他正常的娶亲成婚过程。

但身为鲁国公室贵族的叔肸却违背了周礼礼制(尤其是在最遵守、讲究周礼的鲁国),私下与不知名、不知身份的女子定了终身,还生下了儿子,这就大大破坏了贵族婚姻礼仪制度。

因此,当公孙婴齐(子叔婴齐)出生后,身为叔肸长嫂、也就是鲁宣公正妻的穆姜(鲁宣公与叔肸是同母亲兄弟)对小叔子叔肸的这种“私自成婚、大逆不道”之举非常恼怒愤恨,不但不对侄子(公孙婴齐)的出生表示祝贺,还恨恨地说:

“吾不以妾为姒。”

就是说——‘我不能与这样没有廉耻、缺少道德的女人成为妯娌’。

穆姜是鲁国国君(鲁宣公)的正室夫人,又是齐国宗女(很有可能是齐惠公之女,齐顷公的姐妹),在鲁国的政治地位很高,因此她的态度也代表了鲁国公室和朝堂上大多数人的意见。所以,叔肸的这位私纳之妻没有被鲁国公室所承认接受,在生下了公孙婴齐之后还被鲁人给强行赶出了鲁国、并让她和叔肸‘和离’(就是离婚)。

在认定的妻子被兄嫂和卿士大夫们联手驱逐出国之后,悲痛万分的叔肸反抗无果,最后气得主动放弃了鲁国公室子弟的身份和应得的官禄,离开了朝堂到民间生活,并以织履贩卖为生,终身不再食用兄长鲁宣公的俸禄。

多年后,叔肸在潦倒郁闷之中默默去世,留下了儿子公孙婴齐给公室(就是兄长鲁宣公)予以照顾。此后,公孙婴齐另立氏号为‘子叔氏’,改称‘子叔婴齐’(以示和鲁国公室分道扬镳)。

而公孙婴齐的母亲被其伯母穆姜逼迫,强行与其父亲叔肸和离休弃、并被赶出鲁国之后,又辗转改嫁给了齐国大夫管于奚,生了一子一女,也就是子叔婴齐的同母异父弟妹;多年后管于奚去世,而公孙婴齐此时已长大成人,并在堂兄鲁成公(鲁宣公之子)的提携下成为了鲁国的大夫;于是子叔婴齐便将生母以及同母异父的弟弟和妹妹都接回了鲁国妥善安置。

公孙婴齐的异母弟弟后来也成为了鲁国的大夫,而异母妹妹则由大哥子叔婴齐做主,嫁给了鲁国大夫施孝叔,婚后改称为‘施夫人’。

施夫人自幼就长得很美丽,由同母兄子叔婴齐接回国后,就在鲁国朝野中享有令名、一向为鲁国贵族所仰慕(可见其母、子叔婴齐的生母当年有多漂亮,能让叔肸抛弃礼法,与其私下结为夫妻),最后还是大夫施孝叔拔得头筹、成为了他的丈夫。

可让施孝叔和包括子叔婴齐在内的鲁国君臣没有想到的是,正因为施夫人的美貌,却为鲁国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麻烦,最后影响到了鲁国和盟主晋国的联盟关系,还造成了施夫人亲眷在人伦上的悲剧。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下一篇文章继续讲述。

0 阅读:16

伯虎

简介:专注于历史事件、人物探究,追寻鲜活的历史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