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悲剧:楚幽王墓葬在乱世被盗挖,导致大量国宝流失

人文之光 2024-04-20 13:59:36

在民国时代,由于社会上处于兵荒马乱的时代,所以,很多古墓都因为局势失控而遭到盗挖。在民国时期,单就是先秦时代的古墓,就有三个被盗挖的典型案例:第一是1923年新郑的郑公墓;第二则是洛阳金村周朝王陵被盗挖的事件,当然这次事件损失巨大,甚至被视为考古界永远的痛,事实上洛阳金村周朝王陵被盗墓,不光是考古界的悲剧,也是历史学界的悲剧。很多可以用来做历史研究的一手资料,在这次盗挖过程中毁灭。

而本文要说的是第三个典型案例:楚幽王被盗墓事件。

1、楚文化

楚国是战国时代的大国,甚至在秦灭六国的过程中,唯一让秦国损失惨重的国家就是楚国。事实上秦朝的崩盘,也和楚国有关:因为楚人对于秦的统治不满,而且楚国幅员辽阔、体量庞大,所以秦吞并楚以后,无法对楚进行有效消化,最终导致秦因为消化不良而陷入崩溃。推翻秦朝统治的项羽和刘邦,其实也都是楚国故地上的人。

在先秦时代,楚文化其实也不同于周朝的文化。甚至楚的君主在西周时期就一度称王,在和周朝叫板的过程里,楚的君主甚至还声称:我就是蛮夷了,周天子如果不爽可以来单挑。

所以,楚幽王的墓葬如果得到科学的发掘,也必然会填补很多先秦历史方面的空白。但悲剧的是,这个墓葬在民国时期,就遭到了空前的浩劫。

2、楚幽王墓

寿春,位于安徽省境内。在战国后期,这里曾经是楚国的京城。楚国的君主和公卿大臣去世,墓葬都埋在寿春附近。而寿春周边有个村子,叫朱家集。朱家集村周边有三个大土堆,在过去被叫做李三孤堆。不过,李三孤堆到底是什么年代什么人修建的,村里人其实也说不出所以然。

其实李三孤堆已经静静在这片土地上存在二千多年了。本来或许可以继续这样存在。但是,1923年的一天,一个农民在李三孤堆旁边务农,结果居然从土地里挖出了一些青铜器。这个消息被洋人知道以后,洋人从这个农民手里买走了这个青铜器。并且,村里人也都知道了李三孤堆的底下有大量宝藏。

尤其是当地的士绅,毕竟,士绅都受过一定的教育。所以士绅估计出李三孤堆估计就是古代哪个大人物的墓葬。因此有的士绅动了歪脑筋,但是,盗墓毕竟是道德败坏的体现,士绅要考虑体面,所以倒也不敢轻易造次。

终于到1933年,寿春爆发旱灾,在饥饿面前,寿春社会秩序处于半失控状态。这倒是让当地士绅朱鸿初看到了机会。于是朱鸿初召集了一百多无赖混混,利用失控机会,去李三孤堆进行盗墓。有说法认为,朱鸿初带人盗挖了三个月,导致了四千多件先秦的文物被盗挖出来并变卖。而这个消息也很快传到了南京。并且引起了舆论哗然。于是南京方面迫于压力,派专员前往寿春,强制停止盗墓活动。

而当时的考古专家也根据收缴来的青铜器进行分析,最终判断出:李三孤堆的墓葬,应该是楚国的墓葬。但是具体是楚国哪个时期、什么人的,还得研究。专家于是对青铜器铭文进行了研判,得出了结论:那就是墓主是楚幽王。

3、李品仙盗墓

所谓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楚幽王墓的盗挖虽然被南京方面制止,但也引起了各路盗墓势力的觊觎。所以在1935年,楚幽王墓再度遭到盗墓贼的盗挖。不过,这两次的盗挖对于楚幽王墓来说,由于规模有限,因此,失去的文物,相对比例并不大。

真正的浩劫是在1938年。当时全面抗战爆发。有个叫李品仙的军头,当时部队驻扎在寿春。李品仙听说楚幽王墓的情况以后,认为这可是发财的机会。于是李品仙动用三个连的兵力,以军事演习的名义对楚幽王墓进行盗挖,最终,将楚幽王墓盗挖一空,而后走私到海外换钱。

当时,李品仙的部队还从墓葬里盗挖出400多公斤的青铜大鼎。李品仙本来想一并走私到海外,但因为大鼎体积太大,无法走私。之后李品仙又打算把大鼎融化卖废铜,但因为之后不久李品仙需要换防而作罢。最终李品仙把青铜大鼎丢在了营区。

现在,这个青铜大鼎已经是我国的国宝之一。但是,想想大鼎之前的遭遇,不得不让人感到后怕。

楚幽王墓葬被盗的损失,不亚于洛阳金村大墓被盗的损失。

5 阅读:1403

人文之光

简介:探讨教育、育儿话题,有时候也说说科普和心理、社会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