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千亿级市场”一落千丈,我一点都不意外

观察楼市的熊大 2024-01-20 17:11:10

转自大碗楼市

如果学会一门手艺最好的出路是当老师,并教授这门手艺…

那么,你学的这样东西大概率没什么实际用途。

记住这个话,虽然不好听,但关键时刻能少缴智商税。

前几天,“钢琴销量断崖式下滑”的贴子突然上了热搜,轰动无数中产家庭。

发文博主吐槽的东西,隔着手机屏幕都觉得肉疼——

以前5-6万买的钢琴,今年5000块出手都没人要。

韩国品牌钢琴一万块提四个,日本品牌钢琴一万块也能提俩。

中档钢琴的扛把子雅马哈、卡瓦依价格腰斩都卖不出去…

过了几个钟头,打开微博再看:跟钢琴闪崩相关的热搜词条,竟然有仨。

钢琴啊!同志们!不是别的!

中产儿童的奢华门闩、鸡娃爹娘的嘚瑟利器、洋派逼格的集大成者…现如今,却在众目睽睽之下跌成了车祸现场。

不知道你们想没想到,反正我是万万没想到。

统计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钢琴学习者的人数只有高峰时期的15%。

笔者专门咨询了在大学钢琴系教书的表姐、也冒死给在琴行教琴的前女友打了电话。

这俩老丫头给的反馈,那是一模不一样:

表姐说,对她本人影响不大,只希望自己的学生心态不要有太大波动;

但是前女友的心态就没那么淡定了,上来就是一顿吐槽:

“养娃压力大大”、“前年买套新房买后悔了”、“现在出家当尼姑的心都有!”

那咋?阿弥陀佛!贫僧谢师太当年不嫁之恩吧…

常看大碗号儿的老铁都知道:咱这人好事儿,上闲鱼搜了一下“钢琴”词条…

我滴妈耶!九成新的原装进口卡瓦依,2-3万入手的,现在也就只敢挂5000块钱上下。

卡瓦依、原装进口…我们小时候学琴,谁家要有台卡瓦依,我咋跟你形容呢?

就好比别的小朋友玩小霸王在那其乐无穷呢,你玩的是原装超级任天堂…就这感觉。

我们小时候做噩梦都没想到:年近不惑那天,能瞪眼看着卡瓦依来一把妥妥的膝盖斩。

看来,那位乐器协会的二当家的诚不欺我——

“学琴的和买琴的,就好像一夜之间凭空消失了。”

现如今,许多一二线城市的音乐培训机构一家挨一家倒闭;

许多琴行去年全年的钢琴销量赶不上此前一个月的多。

一些颇有资历的钢琴老师,去年新手的学生数还不到流失学生的1/3,开工作室压力超级大。

这是啥概念,我给大伙儿普及一下子啊…

就比如说,二线城市一个钢琴老师一年带30个学生1V1,这就不少了,每人每年学费7000元,30个学生收21万。

看上去不错吧?别急,咱们再看看成本…

一年房租算6万、物业费、水电费各1万,宣传费用算1万,硬性支出就得9万。

再加上社保、个税开支,这样满打满算,一年净收入连10万块钱都没有。

注意!这还是保证现有生源不流失的情况下,才能达到的水平。

可现实却是——

1/3左右的学生考过十级之后就不再学琴;

1/3左右的学生到了初中之后也不再学琴;

还有一成到一成五的学员是成年人,随机性很强;

只有两成到两成五的学员会以钢琴为专业考大学。

这20-25%的学员,才是个体钢琴老师最稳固的基本盘。

其余学生续费的不确定在陡然提升、招收新学员的压力感受得越来越明显…

不光是琴行和钢琴老师的日子不好过,钢琴厂商更是猫一天狗一天——

2023年前三季度,上市公司海伦钢琴实现营收2.29亿,同比下滑21.99%,归母净利润仅608.39万,同比下滑24.70%;

另一家国产品牌行业巨头珠江钢琴同病相怜:2023年前三季度营收9.02亿,同比下滑31.47%,归母净利润仅647.51万,同比暴跌93.54%。

啧啧啧,您这上市公司的钢琴卖得,利润还不如我们家楼下果蔬生鲜店…

我好像突然明白,为啥贝多芬、肖邦、李斯特、门德尔松、舒曼、舒伯特这些大师要么英年早逝、要么困苦半生了。

这玩意有根儿…

这几天,有不少文章一聊起“钢琴市场为何崩盘”,就把责任归结为中产家庭资产负债表,说是他们“没钱卷了”或“卷不动了”。

说法有一定道理,但不足以概括事情全貌。

新冠二年,我在抖音上看过一个钢琴老师拍的段子,讲20年前的钢琴老师和现在的钢琴老师有什么区别。

20年前,学生来上课弹不好上堂课练习的曲子,一定会被老师严厉批评,甚至打手板,家长非但没有半句不满,反而对老师的负责与严厉赞不绝口;

现如今,学生如果犯了一样的错误,老师是打死不敢像之前那么严厉的,反而笑脸相迎,不会批评学生半句。

对于“体罚”的教育监管趋严是其中一个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不能让琴童产生逆反情绪,要让孩子家长乐意续费。

我问过几个琴行里教钢琴的老师,是不是真有这回事儿,大家的反馈出奇一致——段子很写实,没夸张。

表姐和前女友都曾提到过:小时候练琴常常被老师打手板。

可现如今,对于钢琴教育来讲,所谓严师高徒越来越像个传说,留住学生、让大伙儿能续交学费才是活下去的唯一方式。

为什么会这样?说到底,还是跟钢琴教育自身的特点有关!

弹钢琴,是个“入门易、学精难、师生各自卷、且投入产出明显不成正比”的技能。

这是如今钢琴教育及钢琴销量闪崩的根本原因。

说一条“公开的秘密”吧,看似高大上的“乐器之王”,其实是有速成法的。

一个零起点、连“do re mi”都找不到的门外汉,通过“速成法”可以在1-2个月左右就学会弹《卡农》、《梦中的婚礼》、《天空之城》或是《致爱丽丝》。

这是家庭聚会、公司年会最受欢迎的曲目,比这再难的,对于大家的欣赏水准来说,直接超纲了。

但如果你家孩子要学钢琴,将来想拿它做专业、当吃饭的家伙,简直太难了。

用老百姓的话讲:“14亿人,才出那么一个郎朗。”

现实生活中,以钢琴为专业的学生若不转行,毕业后3/4以上都成了钢琴老师,能够加入音乐演出团体从事演出工作的都凤毛麟角。

如果从小弹琴,长大后并不从事钢琴行业,那这项技能就真的鸡肋了——

与其它行业的兼容性太低,难以给其它事业打辅助;

实用性不仅不如数理化和英语,甚至都不如从小参加体育运动,练副好身板儿。

大伙儿可以细品“外卖小哥借着送餐空闲,在商场里弹钢琴引起围观”的视频。

我问过不少钢琴老师“学钢琴对孩子来说,最大的意义是什么?”

老师们提及最多的,是“审美情趣”、是“音乐素养”、是“高尚情操”、是“美育不可缺少”…

但是,但是——

就是这样一项对大多数人来说实用性不高的技能,打学它那天起就卷得一笔。

买架像样的钢琴,最少要20000元起步,雅马哈、卡瓦依这样的中档钢琴少说要30000元;

每节45分钟的钢琴课学费约200-500元不等,考级考学课程、赛前辅导课程起步价就要800-1000元/课时。

孩子要学到能在逢年过节亲戚面前表演的水平,最低花销也得在10万元以上,而这10万元,本质上满足的只是个情绪价值。

如果要培养出名校音乐专业生,这个花费普遍集中在100万左右。

除此之外,时间成本付出同样相当惊人——

学琴的孩子,每天至少要花1.5-2小时在练琴上;

这就意味着每天花在文化课业上的时间,要比别的孩子少1.5-2小时。

学习就像马拉松,如果完全没有留给孩子玩耍的时间,孩子的all in状态注定不会持久。

那么,从前的“钢琴热”又是怎么来的呢?

一个是升学与考级需求,另一个是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素质教育需求。

说来你可能不信,我们国家有4000万钢琴学员,全世界80%的钢琴学习者在中国。

但是,我国的钢琴演出市场份额与人均音乐演出消费场次,放在全世界的大国里都是垫底的存在。

难怪有业内人士吐槽说:“这不是音乐教育市场,这是考级市场!”

不少领着孩子来学钢琴的家长报名前最想知道的一件事就是——

“我家孩子学到十级要多长时间?”

之所以社会上弥漫起“十级崇拜”,跟长期以来“钢琴九级可以作为中考加分”的升学政策是分不开的。

但在2018年以后,这项照顾措施不复存在,钢琴教育和钢琴销量从此走到了另一个分水岭。

之后的每况愈下,确实跟经济环境变化有极深的关联。

以前,中产家庭让孩子学琴,可谓“炫娃炫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即便意识到学钢琴的实际用途有限,不少家长也愿意为了锤炼孩子的艺术素养而买单。

现如今,这些家长的收入增长与资产价格双双来到了一个瓶颈期,非必要教育支出自然会有所缩减。

最容易挨刀的,就是那些“实用价值不高、赛道极其内卷、投入资金庞大、学习耗时较长”的学科。

很不幸,钢琴全中。

我们国家生产了全世界70%的钢琴、贡献了80%的琴童…

这样的基本盘无疑放大了“钢琴寒冬”的严峻性。

而在钢琴行业急转直下的这些年里——

少儿体育培训市场规模暴增6倍;

研究生入学考试培训市场规模暴增2.5倍;

考公考编培训市场规模暴增近3倍。

钢琴培训及钢琴销量断崖式下滑,根本逻辑在于:

钢琴用它长达30年的火爆,证明了“学琴对孩子的个人发展、钱途回报十分有限”;

一旦经济增速和收入增速放缓,现金流必然会加速流向实用性更强的学科领域。

一落千丈的钢琴市场,本质上是经济转型升级时期的牺牲品。

但是,不让中产家庭卷教育,是万万不可能的。

不同之处只在于,他们会千方百计地挤掉那些投入产出比相对较低的学科领域。

笔者本人,也是一名父亲。

今天文章最后,我想跟大伙儿分享一下,个人对于孩子教育的一点拙见,欢迎大伙儿批评指正。

我认为,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最核心的装备有三个:

其一,要掌握核心城市资产,为孩子登高望远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其二,尊重孩子特长及个性化,因材施教,努力培养小镇做题家;

其三,必须要让孩子从小学好英语、自幼培养广博的全球化视野。

我们一个个来说——

核心城市的核心资产,是最经得起周期考验的家庭物质财富。

无论宏观经济经历几多风波,这部分资产的估值与流动性,都是相对而言最理想的的。

市场分化越是严重,这一趋势越是明显,几乎所有行业都一样。

我们还拿今天说的钢琴举例——

在钢琴行业不景气的这些年里,高端豪华琴施坦威走出了“独立行情”,销量和利润逆势而上。

如果我们拉长时间轴看,那些核心城市里的非边角料资产,大概率也会走出“施坦威”式的行情。

这是产业与人口的聚集趋势决定的。

对于鸡娃家长来说,核心城市资产的估值与流动性,真的可以在关键时刻为孩子提供入读全球名校的宝贵燃料,下限是QS排名全球百强大学。

这话很残酷,但真的很现实。

对于一个已经坐拥核心城市资产的家庭而言,要想进一步实现阶层跃升——培养“小镇做题家”几乎是唯一可行的方法!

而且,这个小镇做题家,必须以“数理化+英语”作为基本盘。

无论是攻读名校还是求职找工作,无论是考公考编还是去卷海外赛道,“数理化+英语”都堪称最梦幻的组合!

因为它们延伸出的专业领域大多颇具实用价值,其学科自身也有相对较高的天花板。

这就是原因!

对于孩子来说,在学校里吃的苦越多,在社会上遭的罪就越少。

如果一定要培养孩子什么“专长”的话,那就让孩子从小练一口流利的英语吧!

用培养孩子弹钢琴、学音乐的钱拿来给孩子学英语,每逢暑假带孩子满世界转一转,绝对绰绰有余!

让孩子从小看到不同的社会文明、不同的发展形态;旅途中,鼓励孩子自己用英语去解决一些现实问题…

回来后,孩子学习英语的自驱力一定远超想象!

以上操作,现实回报要远远大于逼着孩子练琴或是学习其它文艺特长…

为人父母,最重要的不是替孩子做怎样的选择,而是竭尽所能赋予孩子选择人生的主动权。

0 阅读:86

评论列表

Goodbye。

Goodbye。

2024-01-25 09:14

万亿计!

观察楼市的熊大

观察楼市的熊大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