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大碗楼市
作者拓海
老铁们,我最近发现,“砖家”确实是个高危行业。
你给他个机会提建议,恨不得一开口就得罪14亿人。
他自己也纳闷:明明苦口婆心,到头来大伙儿非但不领情,还老想着拎板砖问候我全家…
你们说这合适吗?!
嗯,也没啥不合适…

怎么个事儿呢?
最近有好几条有关大伙儿延迟退休和养老金的贴子,同时登顶了热搜。
老少爷们儿真是屎料未及啊!
这头儿有位大爷吐槽说:“上班时月薪过万,退休后才领四千?”
那头儿跑出个和稀泥的:“国人退休太早了,得提高退休年龄!”
不得不说,后面这主儿才是真大爷!
没他嘞嘞的这两句儿,延迟退休这事儿兴许还犯不上热搜呢…
这大爷是一权威机构研究社保的学者——
天庭饱满、白发苍苍、戴着副眼镜,反正瞅着像个文化人。
人家说了:目前我们国家退休年龄最年轻,男女平均退休年龄55岁,比发达国家早退休12年,应该尽快调整。
此言一出,评论区不出意外地出了好些意外:
“笑不活了,难不成以后过60大寿我还得先请假?”
“35岁就失业了,你告诉我55退休太早?”
“你等到80再退休吧!”
“砖家就跟庸医似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简直就是搅屎棍…”
这我就得劝劝大伙儿了——
人家砖家这两句儿放得其实挺在理的!你们喷什么呀?
按照现行退休制度,男性60周岁、女干部55周岁、女工人50周岁退休。
跟西方国家相比,我们国家的法定退休年龄确实偏低了。
大伙儿看看下面这张图,一目了然——

咱们现在执行的退休方案,最早源自《劳动保险条例》。
但关键是,出台这《条例》那年,咱志愿军还在朝鲜跟老美硬刚呢…
托常凯申以及KMT那帮怂包软蛋的福,50年代初,全国人均预期寿命才50多岁!
现如今,经历了这么多年的经济建设,咱们预期寿命已经大幅提升到了78岁。
综合考虑眼巴前儿这个老龄化形势以及法定退休年龄现状,提高退休年龄确实没毛病。
理解延迟退休、接纳延迟退休、最终延迟退休…
都是成年人,这个事儿是大势所趋,不是谁骂两句,谁发泄两句就能变的。
跟大伙儿说个最简单的——
上世纪60年代初以后,咱们国家迎来过一波“婴儿潮”;
到八九十年代,这批“婴儿”当爹当妈了,又来了波“回声婴儿潮”。
在此期间,每年大致有1800-2500万人出生。
可是这些年呢?每年新生儿连1000万都不到了!
现收现付之下,1000万年轻人上班养活2000多万老头老太太,想啥辄也不好使啊…
权威机构预测:“十四五”期间,新退休人口将超过4000万人,劳动年龄人口减少约3000万人,里外里就是7000万张嘴。
社科院体测:到2028年,我国养老金很可能出现负值,大约为-1181.3亿。
这个数值随着时间的推移会缩减还是会扩大,大伙儿心里都有数。
都这个局面了,延迟退休不是大势所趋是啥?
大伙儿把仗义执言的砖家狂屌一顿,属实有点儿冤枉人。
理性来说,延迟退休这个事儿,60后指定赶不上、70后部分能赶上、80后肯定能赶上。
咱们确实该坦然接受,哪怕大伙儿有情绪也得接受。
有一说一,每当聊起“退休”、“养老”这些事关14亿人福祉的话题,比秉文儿不着调的砖家,那可多了去了!
经济学家姚某栋说:“一定要工作到健康寿命终结,不瘫到床上那一天,不要结束工作…”
某大学教授杨某绥提议:“男性60岁、女性55岁退休后,应延迟15年后再领取退休金…”
另一大学教授阮某建议:“鼓励退休人员卖掉房子去乡下养老,既可以增加市中心住房供给,也可以抑制房价过快上涨…”
你瞅瞅?你瞅瞅?就这帮老登儿嘞嘞的几句,有一句比上热搜这砖家说得靠谱吗?

其实大伙儿群嘲这回上热搜的“延迟退休”方案——
更多的不是反对延迟退休本身,而是老少爷们的就业情况确实有难处…
首当其冲的,就是“35岁中年就业危机”。
我是真不知道从啥时候开始,“35岁”成了我们这个社会的一道隐形天花板。
而且,这种现象在别的国家真的十分罕见——
许多企业招聘员工点名不要35朝上的;
好单位招录考试过了35都没报考资格;
进了单位,升职加薪有35隐性天花板;
不少优惠政策十分巧妙地避开了35岁;
就连结婚生娃也把35岁当成了分水岭…


现实生活中,不知多少过了35岁的小伙伴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只为保住工作机会。
毕竟上有老、下有小,再就业大概率还得遭人嫌弃。
但蒙着眼睛指点江山的砖家们却依旧不依不饶——
催婚催生、催换房买车、催拉动消费,每到这个时候,我们又成中流砥柱了!
最让我匪夷所思的是还有不少爹妈上赶着催这些的。
他们的经典PUA台词是:“我年轻时拿着几百块钱工资也把你拉扯大了…”
嘿,我倒想安安稳稳地从35干到65,社保多缴还能多得呢;
但30年的时间,能坚持到最后的真的都是天选之人了。
你们这是典型的治拉肚子用水泥——主打一个两头堵啊!
现在整得我自己都不知道,下岗和退休到底哪一个先来了。
你想啊,我要是35岁被优化,成了“灵活就业人员”——
那是不是意味着“收入不稳定,但社保相当稳定”?
而且这种日子大概率还得维持30年之久…
不能这边讨论着延迟退休,那边还得面对35岁职场焦虑,这么下去根本无解。
其次,各行各业劳动者情况不能一概而论。
怎么讲呢,目前大伙儿听到的所有关于“延迟退休”的建言献策都来自于砖家学者。
至于哪个部位排出来的话咱不深究,反正没有一句是工人、是农民、是货车司机、是保洁阿姨、是快递小哥、是搬运工师傅说的。
可现实问题是,砖家学者这些脑力劳动者,往往工作条件优越、对体力要求有限。
用他们的工作条件和体力要求,去思考7亿多劳动群体该多前儿退休领养老金…这事儿本来就相当扯!
如果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一刀切”地按照同一个年龄段退休——
那就相当于放任细皮嫩肉的砖家学者去告诉干重体力活的农民工兄弟:
加油!你要好好锻炼身体,大兄弟争取扛沙包扛到65岁哦…
去你老姨夫的吧!
别看你们平时站着说话不腰疼,真让你扛沙包、抹水泥,你那个腰不一定能赶上农民工兄弟。
反观那些砖家学者,确实退休太早了!
主要是退休太早,他心里憋屈啊!
上班的时候,看看书、读读报、说点被大伙儿群起而攻之的话,收入还十分可观;
这要让马上退休,好家伙,不但挣得比退休前少了好些,关键还没有人前呼后拥、争抢当座上宾…这不要了亲命吗?
说出来怕大伙儿不信:就疫情防控转向之后,多少保安老哥一夜之间没了手上那点儿实权,心里面还没着没落呢,更何况人家是兼具傲骨与傲气的砖家学者…
当然,我不是说所有的砖家都这么拍脑门说话,为民请命的专家老师还是占大多数的。
我很支持李稻葵教授“贯彻灵活退休机制,把何时退休的权利还给劳动者”的观点主张——
每个人情况不同,重体力劳动者跟高知脑力劳动者,在劳动条件和生理条件上存在客观差异。
尊重这个事实的前提之下再去谈论延迟退休,那才算合理。

既然兴砖家信口雌黄,就得兴我这小老百姓直言不讳——
我们的退休年龄放在全世界来看,确实算比较早的。
上世纪五十年代制定的退休条例,到了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确实应该与时俱进。
接受渐进式延迟退休,是大势所趋,咱们理解。
但是,“35岁职场危机”是陋习,必须即刻革除,这需要全社会通力合作!
有必要贯彻灵活退休机制,充分考虑各行各业差异,将“何时退休”的决定权还给劳动者!
目前,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平均养老金替代率大约是43%,想要在退休后生活质量不受影响,需要达到70%以上。
打个比方,在职时月薪10000,那么,退休后养老金要达到6000-7000才会有体面的老年生活。
而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说,要达到这个目标,的确需要付出巨大努力——
2021年,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均月入不到43000元;
其中,7个省份平均养老金超过5万元、13个省份养老金保持在4-5万元、11个省份养老金在4万元以下。
回顾这些年,我们为解决社会老龄化、少子化问题真的也付出了不少努力。
开放二胎、三胎这些众所周知的办法,咱们之前讨论过不少,在这儿就不赘言了。
不知道有多少老铁还得,早在2020年的时候,司法部就《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公开征求意见?
一瞅这情况,全国老少爷们都坐不住了,大伙儿吐槽门槛实在太低。
我们国家有个非常特殊的地方在于——
我们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本土文明长达五千年未曾断代的国家;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思维早已深入人心,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绝不接受勾兑。
我把话搁这儿:引进新移民的路子,三两百年之内都没戏。
于是,高层一琢磨,还是踏踏实实建设养老三根支柱吧。
有啥说啥,公共养老金已经很成熟,企业年金只有不到10万家大型企业在贯彻…
以上两个短期内出现重大改观可能性不大。
今天咱们单说第三个:个人养老金制度。
说真的,个人养老金推行得效果实在有待商榷!
据统计,目前大约有4000多万人开户,真正往里交钱的没超过1000万,平均每户存缴2000多元。
我至今都清楚地记得:个人养老金账户刚刚推出时,还有不少人吐槽说“一年缴存上限12000,数额太小…”
你们认真的吗?
看来,要想妥善解决现阶段的养老问题,看来只能依靠吾国吾民的传统美德——勤劳勇敢了!
说白了,就是科学适当地延迟退休年龄。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若能做好以下三项工作,这个问题依然有解——
其一,是能持续推动产业升级,提高中国企业生产附加值,取得更丰富的产值利润溢出。
这是所有改善养老事业现状的根本途径。
其二,是维护现阶段居民资产价格,让老百姓在养老方式方面拥有更多回旋的余地。
前些年大家听说的“以房养老”就是其中一种表现形式。
其三,是建立一个真正体现价值投资的资本市场。
只有这样,养老金统筹账户、个人账户乃至个人养老金账户里的天量货币才能有合理的投资渠道。

文章写到这儿呢,我开始犯愁。
就比如说,现在脑子里已经出俩画面了——
等我60岁那年八月底,就打算跟58岁的葫芦娃老师请个假:
“娃总,今儿我六十大寿,儿子、孙子都来了,我想请个假早点回家。”
说罢,关上电脑、穿好外套,到门口拎起拐棍等电梯、搭地铁…
娃总要不批假,我下个礼拜就敢打离职报告、应聘当砖家去。
反正读死书我也会、看报纸我也会、喝茶我也会;
他们说的话、写的文章,那不比写大碗楼市的稿子容易多了?
砖家能干的,我要舍下脸也全能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