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
最近国际上爆出了一个大新闻,俄罗斯通向欧洲的天然气管道连发四次爆炸,几乎彻底断掉了俄罗斯和欧洲的能源连接。
现在许多分析家都在分析这次事件之后国际局势会有怎样的走向,我就总结一下历史上因为能源引发的几次战争,以真实的历史为参考借鉴。
一、高加索战役1941年,德军突然闪击苏联并取得很大的战果,但是在经过一年多的作战后,德国人发现苏联具有极为强大的韧性,反而是德国人被拖在了冰天雪地之中。
在这样的情况下,德国决定发起高加索战役,企图占领苏联最主要的粮食和石油生产地区——高加索地区。
当时苏联所有石油和燃料供应的93%以上要经过高加索地区,其中59%要经过巴库和巴图姆,28%要经过车臣首府格罗兹尼。
而此时的德国因为发动战争,被世界禁运,石油短缺现象十分严重,所以希特勒不顾其他将军的建议,一力主导要拿下高加索地区。
希特勒说,“如果我没有得到迈科普的石油和格罗兹尼,我必须结束这场战争。“高加索地区的石油资源如果被德国掌握,有了油料的支持,德国将会如虎添翼。
但是苏联人虽然在刚开始的战略目标上发生了误判,认为德国人还将进攻莫斯科,但是在战局逐渐清晰之后,苏联人选择宁愿毁掉也不让德国人得到。
1941年11月,苏联开始拆除克拉斯诺达尔的石油设施,苏联摧毁了该地区755口油井中的大部分装置。等德国费尽千辛万苦夺取高加索油田后发现,德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员设备才能维持油田的生产。
等到1943年1月17日苏联反攻北高加索时,德国人只能被迫选择跟苏联人一样的战术——拆除刚刚修好的钻井和炼油设备,然后撤退。
讽刺地是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德国人总共只从苏联抢到470万桶石油,还不如他们没有入侵苏联时苏联根据友好条约一年提供的多。
二、偷袭珍珠港在二战中,日本人偷袭珍珠港是导致美国参战的直接原因,因为目前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因此日本人偷袭珍珠港的事情可以说人尽皆知。
但是日本人为何会选择跟强大的美国开战呢?说白了还是在争夺能源。
日本在二战爆发后,迅速占据了中国沿海地区,随后日本大本营在北上和南下战略中,选择了南下战略,企图占据东南亚、马来亚,控制马六甲海峡,好保证日本极度缺乏的石油、橡胶、钢铁等战略物资的输送。
但是此时的美国虽然表面上谴责日本,但是暗中却大力支持日本对亚洲各国的侵略,因为日本侵略的越厉害,他需要的各种物资就越多,而世界上能提供如此大规模物资的只有美国。
日本这种超大的胃口,正好可以填补美国因为大萧条带来的失业率等问题,保证美国人能赚到钱。
根据美国媒体统计,从1931年918事变开始,日本的各种军用物资需求暴增。1937年美国为日本提供的废钢铁出口量竟然是1931年的40倍。1937年,美国出售给日本的飞机价值为2484000美元,1938年美国卖给日本的飞机价值却增加到17454000美元。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美国时的一次演讲中说到:我回国参加抗战去了,如果有一天我被日本炸弹炸死,请你们不要忘记,我身体的54.4%是被你们美国炸死的。
但是随着日本野心的不断扩大,1941年7月,日本占据了印度支那的南部,终于抢到了美国人头上。日本进入东南亚后,对于美国的经济利益已经构成了严重威胁,于是到了8月1日,美国宣布禁止向日本出口石油。
这一下直接掐住了日本的命脉,当时日本有80%的进口石油来源于美国,日本人于是决定干脆赌一把大的,直接干掉美国太平洋舰队的舰艇,那么美国至少会有好几年喘不过气来,这就给了日本抢占发展东印度群岛上面油田的机会。
只可惜,日本赌对了战术,赌输了战略。随着美国参战,日本虽然在东印度群岛开采了巨额的石油(1942年开采2590万桶,1943年4960万桶)。
然而,由于日本的海运能力和海军实力的不足,在麦克阿瑟和尼米兹的打击下,这个缺陷成了日本致命的弱点。
三、1973年能源危机1973年10月6日,阿拉伯人利用“赎罪日”的特殊时机,发起第四次中东战争。
在战争爆发初期,阿拉伯联军节节胜利,以色列全面败退。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以色列得到西方的各种支持,尤其是在尼克松下令美国空军“把所有能飞的玩意都飞往以色列”后,战局开始扭转,阿拉伯联军逐渐处于下风。
为了报复美国支援以色列,10月20日,沙特阿拉伯宣布对美国实行石油禁运,其他阿拉伯产油国紧接着加入,并且扩大到对荷兰以及其他一些支持以色列的国家禁运,造成了1973年石油危机。
这次石油危机持续三年之久,对发达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在这场危机中,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的工业生产下降了20%以上,所有的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都明显放慢。全球原油价格上涨300%。
而在之后的1979年的两伊战争,1990年波斯湾战争,又再次引发全球能源危机。
这次欧洲北溪管道被炸,欧洲面临的局面可以说比前几次能源危机更加危险,十月已至,寒冬不远,希望欧洲人的这个冬天有足够的柴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