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孔子说:“庄稼有出苗却不吐穗的情况,也有吐穗却不结果的情况。”
-- 原典出自《论语 · 子罕篇第九》
▼
本章,用诗化语言描写谷物的生长过程,苗、秀、实,涵盖了种子落地到谷物成熟的全过程。
苗,发芽;秀,吐穗;实,结果。
不免令人想起《诗经·黍离》中的“彼稷之苗”,“彼稷之穗”,“彼稷之实”,正是以“苗”、“穗”、“实”,描写谷物的不同状态,反映时间的变换。
农夫在田中播下种子,正常情况下,种子会破土发芽、吐穗扬花、凝浆结实。这是理想状态下的田园图景,但事实是,总有些苗吐不了穗,有些穗结不了果。
谷物生长的过程,充满风雨和挑战。种子下土后,只有部分能成活;破土而出后,只有部分能吐穗;吐穗后,也只有部分能结实。
本章,以谷物生长,喻人之成才。每个求学之人,都是好苗,但其中只有部分能吐穗扬花;即便吐穗扬花,也只有部分能凝浆结实。苗,喻志学之心;秀,喻学有所成;实,喻行有所得。学者,春玩其华,秋收秋实,学于文而能行于身,方是“实”。
▼

图片选自【蓁熙诗画】
作为教育者,百年树人,在学生心田播下文化的种子,有几种可能,苗、不苗;秀、不秀;实,不实。成才之路,崎岖坎坷,策励后生,学而不厌,行之不倦。切莫中途而废,不秀不实。
这章紧跟在孔子对颜回的评价之后,孔子评颜回“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进而不止,正是行健不息的最佳状态。颜回圣门第一,可谓“秀”矣;只可惜,早孔子而去,未承衣钵,可谓“不实”。
颜回之死,孔子伤怀,以自然事物,宽慰自己,有苗而不秀者,也有秀而不实者,自然规律如此,人事亦是如此,学者观此,亦须自勉。
本章之后,紧跟着的是“后生可畏”,这是在失落中再次振奋起精神,寄希望于后世,“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参考阅读:
【】
文章来源:
【蓁熙文化】微信公众号,敬请关注
更多内容也可搜索并关注:喜马拉雅、bilibili平台【蓁熙文化】
更多学习平台可搜索:小鹅通【蓁熙文化】
版权申明:
文中音视频作品及图片版权归【蓁熙文化】所有,未经正式许可或授权,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