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来讲,汉朝与朝鲜之间所发生的那场战争,实际上应当算作是汉朝内部的战争,说是汉朝的内战也不为过。
这场战争的性质更类似于汉朝与南越国的那场战争,而非汉朝和匈奴之间的战争情形。毕竟在朝鲜那片土地上,原本就是汉朝的一位大臣前往之后建立起了国家,所以从这方面来讲,其性质与汉和南越国的战争更为相近呢。
若想更为清晰地阐述这场战争,我们首先得来讲讲,被汉朝攻打的那个卫满朝鲜,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在朝鲜半岛之上,有着首个被明确记载的朝代,那便是箕子朝鲜啦。而这一朝代的建立者身份可不一般哦,乃是商纣王的叔叔呢。
朝鲜半岛有着较为特殊的历史。它处于大陆边缘地带,在文明发展进程方面,相较而言是较为迟缓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半岛虽已有人居住,然而其文明的发展程度却相当滞后,与其他一些地区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一直到商朝末年时期,彼时中原地区的奴隶制社会体系已然发展得极为成熟了。然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半岛那个时候却依旧处在没有任何确切信史记载的状况之中。
在商朝被周朝取代之后,商纣王的叔叔箕子因不愿归降周朝,便毅然选择远走他乡,前往半岛之地。据相关史籍所记,箕子着实是个极为不错的人,其声名能与传说中的比干相提并论。也正因如此,周朝方面对箕子亦是怀有一份敬重之情。
后世史学家在分析相关事宜时认为,真实的情况大概是这样的:由于周王室的力量难以触及到某些地方,没办法进行全面管控,所以只能无奈地承认箕子的存在。
要知道,在那个时候,辽西走廊都尚未完全成形呢。现如今,华北地区若要前往东北,基本上走的是从秦皇岛到葫芦岛的这条路线。然而在三千年前,这条路线还处于较为原始的状态,大规模的军队是很难从这里通行过去的。
要是不选择走这一条路的话,那就只剩下两种选择了,要么去翻越燕山,要么就得从草原那一带翻越大兴安岭。但不管最终选的是哪一条路,走起来都不是那么容易的,都存在很大的难度,路况着实不太理想呢。
于是在那番变故之后,周王室已然没有别的选择,只能承认箕子政权是真实存在着的了。毕竟当时的诸多情况摆在那里,使得周王室不得不做出这样的认可之举。
另外,目前根据考古发掘来看,很多箕子时代留下来的文物,高度类似于中国龙山文化的文物。这就可以直接证明,箕子政权的大部分文化,都是从中原这边继承过去的。虽然周王室确实鞭长莫及,但双方的关系,其实是没啥争议的。
在随后的数百年间,中原地区依次历经了西周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然而半岛那一方的情况却不是很明确。要知道,彼时就连中原这边的文字体系也才刚刚发展成熟,也才刚开始有较为系统的历史记录呢。如此一来,半岛那边的文明发展程度相较之下自然就更为滞后了。
在战国中后期之时,地理环境持续发生着变化,而燕国也一步步崛起,进而对辽东地区展开了大规模的开发行动。在此情形下,箕子朝鲜随后便成为了汉朝的属国。待到战国末年,秦始皇以横扫之势统一了天下,燕国就此灭亡,箕子朝鲜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秦朝的附属。
倘若秦朝的存续时间能再长一些的话,依照秦始皇的脾性,大概率会将半岛那块地域也归入秦朝实际掌控的范围之内吧。但可惜的是,秦朝仅仅存在了十多年,在这短短十多年里,秦始皇要处理的事务繁杂众多,压根就没顾得上半岛这边的情况。
秦末以后,中原腹地陷入大乱局势,在那种情况下,人们自顾不暇,半岛这边自然就被彻底搁置一旁,无人过问了。直至后来汉朝实现天下统一,这时候才总算又有人记起了那块曾被遗忘许久的地方。
汉朝初立,刘邦最先册封臧荼为燕王。臧荼乃秦末诸多枭雄中的一位,楚汉战争前期,他持中立态度,后期才归入刘邦阵营。刘邦对这般人物自是难以全然信任。于是在汉朝开国仅一年之际,刘邦便除掉了臧荼,随即将自己的发小卢绾封为新的燕王。
卢绾和刘邦的关系那可是极为要好,据说两家乃是世交,巧的是他俩还同时出生呢,虽不是亲兄弟,却情同手足。于是,刘邦便将卢绾派往燕国,让其协助掌控幽燕一带。卢绾抵达燕国后,迅速担起了燕王应尽的职责,在此期间,他还与半岛那边建立起了联系。
然而好景没能持续太久,仅仅过了数年,便到了刘邦生命垂危之际。彼时因诸多复杂因素交织,卢绾被逼无奈,最终只得选择造反这条路。但造反一事的结局终究是注定的,毫无意外,卢绾迎来的只能是失败的结果。
最终,卢绾毅然决然地舍弃了自己所拥有的全部权势,而后携带着一家老小踏上了逃往匈奴的路途。
当卢绾逃往匈奴之际,其手下有个叫卫满的人,并未随卢绾一同前往匈奴,反而是掉转方向,逃向了半岛那一处地方。
卫满在史书上的记载较为有限。仅能得知其是战国时期燕国之人。在历经秦朝,又度过秦末战乱岁月后,卫满始终在燕国一带活动。也正因如此,他对半岛那边的状况颇为了解。
随后,由于那场未能成功的叛乱,卫满便率领着旗下上千名亲信,逃往了半岛地区。对于卫满的到来,半岛这边倒是满心欢喜。毕竟在那时,半岛地处偏僻,鲜有人前往。卫满一来,既能为半岛增添不少人口,又能带来诸多先进的文化与技术。
于是在那之后,箕子朝鲜不仅接纳了卫满,还准许卫满率领其手下众人,驻守在半岛与汉朝相接壤的区域,让他们协助开展防守方面的事宜。
如此一来,卫满便拥有了属于自己能够实际掌控的地盘。从这之后,卫满凭借起初的这一千人作为根基,持续汇聚从中原那边前来的流民,其自身的实力也随之变得愈发强大起来。
数年过后,卫满麾下已聚起几千人之众,自此他便开启了“翻身”之路,要做那掌控局势的主人了。要知道,几千人的队伍放在中原根本算不得什么,可搁在半岛那边,那可就是绝对的优势,堪称降维打击。后来,卫满略施手段,假称汉朝派了十路大军前来征讨半岛,还表示要前往王城护卫国王。那国王没识破这计谋,很快就应允了卫满的请求。
就这样,卫满率领着几千人的军队,堂而皇之地来到了王城附近。随后双方展开了交战,结果毫无悬念,卫满毫无疑问地取得了大胜。
如此一来,箕子朝鲜宣告覆灭,而卫满朝鲜则正式开国。在历史的进程中,箕子朝鲜的时代就此落幕,随之迎来的是卫满朝鲜登上历史舞台开启新的篇章,其标志着一段新的统治时期的开始。
在那之后,卫满朝鲜得以开国。卫满本是从中原逃过来的大臣,他心里很清楚汉朝的强大实力。因而在面对汉朝时,卫满压根就没敢生出一丝抵抗的念头。刚开国不久,他便主动向汉朝示好,明确表示愿意臣服于汉朝,甘当汉朝的小弟。
然而,在汉朝那时候,对于这件事还真没怎么放在心上呢。起初,负责和卫满展开交涉工作的,仅仅只是一位边境太守罢了。要知道,哪怕只是汉朝的一个郡,其整体的实力那也是远远强过卫满一方的。所以呢,由一位太守去和卫满进行对接事宜,确实也是挺合乎常理的。
随后,双方达成约定:卫满此后可成为汉朝的附属,以小弟的身份自居。并且,作为附属一方,其需承担起抵御周边各小部落的职责,绝不能让这些小部落对汉朝边境有所袭扰。而这样的约定结果,在上报至汉朝中央之后,中央方面也未提出任何异议。
彼时正值汉惠帝刘盈当政,整个国家已呈现出倾向于休养生息的态势,对于打仗一事颇为抵触。而卫满既然如此懂得审时度势、行事颇为识趣,那在汉朝这边而言,自然也是不想为此大动干戈、兴师动众的。
于是从这个时候起,在随后的几十年当中,卫满始终都充当着汉朝的小弟角色,一直都处在这样一种从属汉朝的状态,几十年间都未曾改变这一情况呢。
然而,在之后的数十年间,卫满身为汉朝的附属小弟,其发展势头极为迅猛。由于此前与汉朝达成的约定,卫满得以借着汉朝小弟这一身份,如同狐假虎威一般,持续对周边的诸多小势力展开征讨行动。
于是,在随后的数十年间,卫满朝鲜开始迅猛地向外拓展,其疆域不断扩大,慢慢发展成了一个幅员辽阔、方圆可达千里的大国。等到汉武帝当政之时,卫满朝鲜所具备的整体实力,大体上已经和位于西南地区的夜郎国不相上下了。
于是,在历经了几十年的时间后,王位传到了卫满的孙子手中。这位新继位的王,渐渐不再甘心只当个臣服于汉朝的小弟了。要知道,他对汉朝的认知,可比不上他爷爷卫满那般深刻。并且在当时,卫满朝鲜经过发展,实力已然十分强劲,所以他便生出了彻底摆脱汉朝掌控的想法。
此后,双方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起初那种较为融洽的如同大哥与小弟一般的关系,慢慢朝着不好的方向发展了,而且随着时间推移,变得越来越差,不复最初的和谐状态了。
在公元前128年的时候,有个隶属于卫满朝鲜的小弟国家,对卫满朝鲜的统治满心不满。于是,它干脆带着自己的部众转头就去投靠了汉朝。而汉朝对于主动前来归降之人向来是比较乐意接纳的,便收下了他们,还把其地盘改编设置成了苍海郡。
在这方面,卫满朝鲜的态度极为抗拒。接下来的好些年当中,其暗中使力,阻拦周边的小国前往朝拜汉朝。而汉朝这边呢,对卫满朝鲜的这种行径其实心里很明白。只是那时汉武帝正全力与匈奴作战,一时间没精力顾得上这边的情况,于是也就没再多说什么了。
就这样,一晃十多年过去了。彼时汉朝已然彻底搞定了匈奴,并且还把夜郎、南越、楼兰等诸多周边势力都一一解决妥当。到了这个时候,汉武帝才终于将目光投向了半岛那边。
于是在这之后,汉朝所采取的手段,一下子就变得极为简单且粗暴起来。
起初,汉朝派遣涉何前往半岛地区出使,其目的在于让半岛方面能够进一步强化同汉朝之间的关系。然而,半岛一方仗着自身实力颇为强劲,完全没把汉朝这边放在眼里,对汉朝所提出的强化关系的要求根本就不予理会。
随后,涉何满怀着气愤离去。在返程途中,涉何竟全然不顾,自行其是地将护送他回国的使者给杀害了。
就这样,这件事理所当然地闹得很大了。而在汉朝这边呢,实际上是特别希望把这事给闹大的。于是在此之后,汉武帝不但没有去指责涉何,反倒还任命涉何担任了边境的都尉一职。
在半岛那一方,同样咽不下这口气。随后,卫满的孙子竟直接出动军队,对汉朝边境发起了袭击,并且将涉何彻底消灭掉了,也算是狠狠地出了一口心中的恶气。
这下可好,事情一下子就闹得不可收拾了,完全被闹大了,局面变得格外严重起来,各种影响也随之扩散开来,总之是到了一种极为糟糕的程度呢。
在历史记载中,有这么一件事,它被称作“涉何事件”。就因为这起事件,半岛那边与汉朝算是彻底开启了战端。而此前汉朝还正为找不到开战的由头而发愁呢,没想到这一事件的出现,恰好就给汉武帝送上了一个开战的借口。
在那之后不久,汉武帝即刻下达诏令,从国内征调了足足五万人的兵力,并且将这五万人分成两路大军,而后浩浩荡荡地朝着朝鲜进发,展开军事行动。
毕竟在半岛那一方,所拥有的同样也是农耕文明。
农耕文明与草原文明存在着明显差异。就拿匈奴来说,只要能守住边境,即便匈奴人实力强劲,他们至多也就是抢些财物罢了,所构成的威胁相对而言是比较有限的。然而半岛那里的情况则不同,那里完完全全属于农耕文明。
农耕文明在发展过程中,向来注重稳扎稳打。每占据一处地方,便能够凭借耕种以及建造等方式,把它彻彻底底地加以消化,使其真正成为自身的地盘。如此一来,要是时间不断推移,任其这般发展下去,极有可能会演变成汉朝极为棘手的大患,其威胁程度说不定比匈奴还要严重呢!
在古代那样的生存环境之中,中原地域尽管广袤无垠,然而却难以维系两个农耕文明长时间并存的局面。一旦出现两个农耕文明,那么在后续的发展进程里,必然会有其中一个被消灭、被吞并,毕竟此类情况在过往的历史长河里已然反复上演过太多回了。
后来到了隋唐阶段,隋炀帝哪怕面临国家有崩溃的风险,也执意要对高句丽发起征伐;李世民即便自身身体状况欠佳,也坚持征讨辽东。实际上,他们这么做全都是出于同一个目的。
于汉武帝而言,防患未然实有必要。当趁其势力未壮大之时,果断先下手为强。要知道,卫满原本就是汉朝大臣,依着法理来讲,他所建立的政权应算是汉朝的从属。既是从属却袭击主上,那汉朝作为大哥对其进行反击乃至灭国,在古时亦是常见之事。
战争开启之后,汉军采取了分兵进击的策略。其中一路乃是陆军,径直朝着辽东方向行进,继而朝着半岛迅猛进发。而另外一路则为水军,由山东地区出发,一路乘风破浪,径直将船只开到了大同江的入海口处。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这场战争恐怕当属首次大规模的跨海作战啦。真的很难去设想,在两千多年前的那个时代,汉朝究竟是凭借何种方式,用船只载着数万人之众,成功跨越那广袤无垠的整个渤海呢。
然而,汉朝做出此次选择并非毫无准备之举。早在对南越国实施剿灭行动之前,汉朝便已然着手开展大规模水军的训练工作了。并且,在剿灭南越国的过程当中,这支经过训练的水军发挥出了极大的作用,同时也由此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实战经验。
于是乎,在这一战正式打响之后,汉朝的水军发挥出了奇兵的作用。他们径直跨越渤海,一下子就抵达了小弟所在之处的家门口。
然而在那之后,由于两路汉军为争抢军功,未能协同配合作战。如此一来,战斗开启后,汉军长时间都无法攻克目标。起初是水军独自向卫满王城发起进攻,而卫满王城凭借着独特的地理优势,成功抵御住了水军的攻势,使其难以推进。
汉朝水军遭遇阻碍后,由于补给难以维系,只得暂且向后撤退。这般情形下,王城这边便能够腾出更多的人力物力等资源,用以支援陆军方面,最终成功将汉朝陆军也阻拦了下来。
在那个消息传回到汉朝京城之际,汉武帝瞬间便怒不可遏。他着实未曾料到,这一场仗居然会呈现出如此糟糕的局面,这般结果完全出乎了汉武帝的意料,让他的怒火一下子就升腾了起来。
然而随后,卫满政权这一方也渐渐难以支撑下去了。要抵御汉朝两路大军的攻势,对卫满政权而言,已然达到其所能承受的极限。于是,在汉朝又一次派遣使臣前来进行交涉之际,卫满政权即刻就服了软,还赶忙让自家的太子前往汉朝那里去低头认错赔罪。
然而,关键在于,随后卫满政权所展现出来的情况,着实透着几分诡异劲儿。
当那位太子抵达之后,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其身旁居然跟随着整整一万名精锐扈从!这情形着实让人不禁对他们的诚意产生了怀疑。要知道,倘若仅仅是前来认错致歉的话,压根没必要带上如此众多的人手。要是这一万号人深入到汉朝的内地,万一突然改变主意,那给汉朝带来的冲击,必定会超乎人们的想象啊。
随后,汉朝方面提出要求,若想认错,那就得先放下武器,同时让太子仅带少量随从前去认错。而卫满政权那边,在知晓己方这一万人无法被带到汉朝这边的情况后,不仅拒绝解除武装,还径直返回了王城。
因此,这一事件发展到后来,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便演变成了一桩颇具争议、悬而未决的公案。
谁也说不清楚,在当时卫满政权那一方,究竟是真心打算认错呢,还是企图借着这个时机,去对汉朝的后方搞突然偷袭。这件事的真实意图,实在是让人捉摸不透,谁也没法给出个确切的说法来判定到底是怎样的情况。
无论如何,就汉朝这边来讲,既然你不愿意承认错误,那便接着打下去好了,没什么可多说的。反正你不认错,汉朝这边自是不会善罢甘休,唯有继续作战这一条路可走了。
此后,汉武帝下达了极为严厉的死命令,明确要求那两路大军务必要攻克王城。至于前线的军队方面,得知皇帝陛下已然动了真怒,哪里还敢继续玩那种争抢军功的小把戏,于是只能全力以赴地相互协作起来。
在汉朝那边,当两路大军一同发起进攻之后,卫满政权这边就完全难以支撑下去了。
最终,在公元前108年的夏天,这场仗已然持续了一年之久。彼时,卫满政权内部率先出现了崩溃之势。主和派的官员采取了极端举动,他们直接将自己的王杀害,而后向汉朝表示投降,由此,卫满政权的命运发生了重大转变。
历经一年的战争,汉朝最终完全掌控了半岛地区,成功把卫满朝鲜所占据的地盘纳入到自身实际控制范围之内。在此之后,汉朝还将原属卫满政权的这片地盘,进一步划分成了乐浪、临屯、玄菟以及真番这四个郡。
从那以后,汉朝于东北方向进一步拓展了疆域范围。并且自此直至汉朝终结,这片区域便始终归属于汉朝,成为其稳固掌控的地盘,期间再未发生过归属变动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