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帝与道:天帝是神格化的“道”,“道”是没有神性的“上帝

问道化鸣 2024-04-01 16:47:22
“道”与“上帝”都具有类似的模糊性,除了先后关系,其余并没有大的差别

我跟周一老道长常常相约小酌,偶尔论道,他虽然年长我20岁,但相互间仍以师兄相称,这一次聊到夏商周时期的“上帝”问题,他考我老子之道与“上帝”的异同,我回答他:天帝是神格化的“道”,“道”是没有神性的“上帝”。

老道长却说:有些道理,但不能赞同你的观点!

吾不知其谁之子也,象帝之先

对于周老道长的有些观点,我也是难以完全接受的,因为我们打交道多年,彼此都知道对方读经的理解取向,比如“上士闻道”章中的“大音希声”,他们坚持以邵雍的“太音希声”为准,“出生入死”章中的“十之有三”,他们坚持河上公、韩非子的“九窍四关”说,等等。

尽管如此,我们之间还是能相互理解的,比如我理解他们作为“传统道家”出于修行炼养需要的解读,他们也能理解我“老子之道不能等同于太上老君之道”的观点。

这一次我们讨论的是老子第四章中的“吾不知其谁之子也,象帝之先”,在我看来,老子很明显帝否定了天帝,因为道像是“天帝”的祖先。

渊兮似万物之宗

对于周先生的否定,我一如既往地委婉回答他:从老子的论述中,似乎他并没有完全否定“天帝”的存在,但是却剥夺了“天帝”作为万物主宰的地位,否定了任何主观意愿在万物创生与发展过程中的影响,这似乎给民俗文化,或者某些特殊性现象预留了含糊的生存空间。

周先生坚持认为:“道”与“上帝”并没有实质上的差别,西方社会从耶稣诞生那一天起,关于“上帝”的讨论与诠释就没停止过。

同样的情形,中国历来关于“道”的争论也未曾停止过。这种争论直至于今天,都还在不断地探讨中,跟西方讨论的“上帝”一样,都没有一个权威的结论。

因此二者都具有相似的模糊性,除了它们之间的先后关系,其余并没有大的差别

湛兮似或存

上帝与道都具有永恒、唯一、整体、不可言说等特点,因此二者含义相同

周先生认为,“上帝”的概念跟老子描述的“道”很近似,比如“永恒的”、“唯一的”、“整体的”、“无限深远的”、“不受任何影响的”、“不可言说的”等等。

理解周先生的说法,但却没法认同,因为上帝毕竟是人格 神,道却不是,道不具有人们赋予的神格意识和好恶倾向。

但周先生却认为,道与上帝,无非就是“创世神”和“创始者”的字面不同而已。老子之道是“创始者”,其实就是创世者,这一点是确定无疑的,因为老子只说道是“象帝之先”,这并不影响上帝的创始者地位。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

他说:老子虽然认为“道”为天帝之先,至多也只能说明,在老子看来,“天帝”的地位比“道”低一个品级,却不能否定“天帝”的全知、全能属性,他的超意志、超能力,他的博爱,他的扬善惩恶功能是存在的,她也能“有罪以免”。

我还是坚持我的观点,我们讨论的是老子思想,而不是我们各自的观点:您的这个说法当然也有其适用的社会人群和场所,但是您不能推翻老子对于道的功能属性的描述:她没有主观意愿,没有目的,她是“不可得而亲疏、贵贱、利害”的。

不可得而亲,亦不可得而疏

所以不是人们求他,就可以赦免罪行。所谓的“有罪以免”指的是“无为”带来的直接效果——以免有罪。您是同意老子不等同于太上老君这个观点的。所以“出世”的太上老君要求人们求神拜佛,而“入世”的思想家老子没有那样的思想。

所以“有罪以免”是一种防患于未然的结果,也就是“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防范滥用权力造成对百姓的伤害。

周先生也是一如既往的“顽固”,他放下酒杯道:老子说“道之物,“有情”也“有信(21章)”,又说“神得一以灵(39章)”,并且你信他,他就“其神不伤人(60章)”。庄子在《大宗师》里也说“夫道有情有信”。

神得一以灵

周先生从来都对自己的见解自信满满,他说若是道无情,则无以生万物;要是完全否认神的存在,也不会说“神得一以灵”,而神之所以灵验,正因为他是得道者。

“还有”,他接着说:之所以“其神不伤人”,只是他不伤及善信之人;所谓“有情有信”,就是大道悲悯众生,言而有信,生畜之,长养之,庇佑之。

他因此得出结论:虽然老子把“天帝”降为第二层级,但是主宰万物生灵的还是天帝,道理很简单,年老体衰的老祖宗,虽名位在,但主政的还是年富力强的儿子,这是老子通过“玄词妙理”告知我们的道理。

“我可以逐条表达我的观点吗?”周先生道“当然可以”。

我说您以前误读了老庄,今日尤甚。第一,《道德经》没有“有情”之说,即便是《清静经》这样的传统道家经典,也只有“大道无形,大道无情,大道无名”之说,它不敢改变老子的根本思想,老子只说“有精”、“有信”。精,精微;信,真实可信。

即便帛书老子是“有情”,且不管它是否笔误,这个情也是真情实境之意。而庄子所谓“有情有信”,也只是表达“道”的真实而又确凿可信之观点。与你们所讲的“有情”众生的‘有情“不是一回事”——芸芸众生有情有信,但大道“不仁”“不亲”,何来“情义”“神灵”之说?

第二,“神得一以灵”,并非“神能得道”就能灵验,而是说万物变通之妙就在于它们“得一”。

第三,“其神不伤人”不是说人信他,他就不伤人,而是说“以道莅天下”,就没有那么多的妖魔鬼怪的事,那些被神化的害人之物也就无从伤人。

第四,老子以道取代“天帝”,是一次最彻底的思想“革命”,您所说的将“天地降至第二个品级”,其实是把它降到“万物”的层面,使它不再具有万物主宰的地位,这也就从根本上动摇了“君权天授”的封建王朝的统治根基。

第五,“道”作为“万物之宗”,她是“独立不改”的永恒不易的存在,她她永远不会年老体衰,也没有任何一个“儿子”,比如“天帝、众shen、天、地”等可以取代她的地位与作用。

我的结论是:上帝是人们赋予的“万物主”角色,他要代表公平正义,进行旌善惩恶,对一切事物的是非曲直做出判定,从而树立道德榜样。

同时,就老子之道而言,她不同于夏商周的图腾“上帝”,也不同于西方世界的万物主宰,因为“道”没有意志,也没有任何目的,对于万物,她只顺应着万物自由生发的自然而然,做好辅助工作而“弗为主”“弗为始”,也即“生而弗有,为而弗恃,长而弗宰”。

周先生并没机遇表态,只是摇摇头叹道:唉,你我虽近在咫尺,却形同云壤,还是喝酒痛快啊,快倒酒,贫道与你酒上见真章!



0 阅读:1

问道化鸣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