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酒文化反思之二:堆花酒的“花”

袁连法爱文学 2025-04-09 12:20:47

说起江西堆花酒,人们爱引诗赞曰:三千进士冠华夏,一壶堆花醉江南。这是把堆花酒进行了庐陵文化的润色。

由此演绎出一个文化味实足的故事来。当年江西吉安有许多的酒店和酒作坊,南宋一位文人来到此地求学时,偶尔尝到了此地的谷烧酒。看到酒花迭起,飘满酒香,便赞道“层层堆花真乃好酒!”随后,堆花酒便名声大噪,成为了当地传统佳酿。

何以堆花?最主要的一大特点就是,把堆花酒倒入杯中时,酒花层层迭起,能持续很长时间,伴随着淡淡地果香和花香,如痴如醉,形成一幅壮观的景象。

其实,“堆花”是中国传统白酒酿造中的一种独特现象,主要出现在蒸馏过程中。当酒液从蒸馏器中流出时,由于酒精和水的表面张力不同,酒液表面会形成细密的泡沫,这些泡沫层层堆叠,形状如花朵,因此得名“堆花”。这种现象不仅是酿酒工艺的体现,也被视为酒质优良的标志。

1. 工艺象征:堆花现象反映了酿酒过程中火候、原料和技术的精准控制,是传统酿酒技艺的体现。

2. 酒质标志:堆花的好坏常被用来判断酒的品质,泡沫细腻、持久通常意味着酒质较好。

3. 文化意义:堆花不仅是技术现象,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常出现在诗词和文学作品中,象征美好与丰收。

因此,“一杯堆花醉江南”并非特指江西吉安堆花酒。湖南、四川、广东、广西等地也有类似工艺的酒品,但知名度和产量较低。如桂林三花酒因入坛堆花,入瓶堆花,入杯堆花而得名。而韶关市仁化县石塘镇石塘村盛产蒸馏酒,因斟酒时酒面会不断冒出层层叠叠的酒花,而得名“堆花酒”。仁化石塘堆花米酒酿造技艺已有600余年的历史。早在清代光绪年间,石塘村已有酒庄90余家,最高峰时全村有酿酒坊200多家。

吉安堆花酒,是江西吉安的特产,历史悠久,属于浓香型白酒,以其独特的堆花现象和醇厚口感闻名,因而成为了堆花酒的代表。

“堆花”是一种传统的中国白酒酿造工艺,这种工艺在蒸馏过程中,酒液表面会形成类似花朵的泡沫,因此得名“堆花”。可是,把泡沫想像堆花,自然是一种诗意的创造,事实上却并非空穴来风。

堆花,是堆砌、堆织、堆绣、粘贴等工艺的总称,主要材料以丝绸为主,有棉花、硬纸板、金属丝、通草、陶泥、沥粉、金银箔、各色丝线、丝麻、宝石、贝壳等。起源于远古祭祀的花贡与供花,伴随潞绸织造技艺流传于宫廷上层社会之间。

上党是中华神话的源头,蚕桑文明的起源。堆花历经千百年,在唐韩王李元嘉封荫上党后趋于成熟。李隆基别驾潞州把堆花艺术演变为宫廷的斗花,风靡整个大唐,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就描述了着一场景。《霓裳羽衣曲》中宏大的人间仙境就是堆花的第一次惊艳亮相。自盛李记老字号成型于宋元,在明代惊艳亮相,一直在韩王后裔李家流传,现在故宫、乔家大院、自盛李记堆锦博物馆以及全国各地都有大量历代精美堆花作品流传于世。

堆花是中国最早的“立体国画”,是集合了材料应用学、色彩学、美学等诸多学科的一项手工技艺,工匠师傅们将各种材料用独特的技艺,把风景、人物等形象生动地呈现在画面上,使其栩栩如生、摇曳生姿。伴随着历代先民日常生活的审美需求,堆花艺术不断融入新材料、新技艺,既有纳万物于须弥的洞天福地,也有表情怀于方寸的刹那芳华,逐渐形成了今天独树一帜的堆花艺术形态。

看来,江西堆花酒与山西堆花工艺可以有一场盛大的约会。

关于[我]

袁连法,1968年10月生,江西省瑞金市人,政工师,中共党员。1991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先后在景德镇市国营4321厂、浙江横店集团、江西好美生态农业等公司工作10年,又在信息日报、江西商报、香港大公报、新法制报工作16年。现专注于商业模式创新。

0 阅读:6
袁连法爱文学

袁连法爱文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