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发展与提高,痛风病的发生率呈快速上升趋势。
引起痛风的本质性因素,正是继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之后的又一高:高尿酸血症。
高尿酸血症的形成原因:
一:尿酸形成增多:
1.外源性(1/3):生活方式不合理,如饮食不节,大量饮酒,运动不足等。
2.内源性(2/3):细胞衰老分解后产生的嘌呤经肝脏转换后形成了尿酸,核酸是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核酸内有大量的核苷酸,每个核苷酸均由一个磷酸分子,一个戊糖及一个碱基组成,而嘌呤正是存在于碱基内。
二:尿酸排出减少:
血液中的尿酸大部分(2/3)通过肾脏随着尿液排出体外,小部分经肠道排出。影响尿酸排出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 肾功能损害患者,导致对尿酸的排泄能力下降。
2. 各种原因导致的尿量减少(如饮水不足引起的尿量减少将导致尿酸也随之排出减少)
痛风的形成:
1.高尿酸血症在尿酸值控制良好,波动不大的情况下大部分患者并不会发展为痛风,发展为痛风一般是因为生活方式不合理或其它器质性疾病导致的。
2.当血液中的尿酸长期过高时就有可能出现各种临床症状,主要出现在四肢小关节(特别是足部的跖趾关节),痛风性关节炎是它的首发症状,表现为红肿,疼痛及活动受限等,此为痛风的急性发作。患者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诊,尽快解除痛风的急性发作期,控制尿酸水平,跟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一样,血液尿酸水平控制良好的情况下,其实痛风并不可怕。
痛风的治疗:
间歇期(高尿酸血症无症状期)的治疗:
1. 调整生活方式:饮食规律,少食含嘌呤高的食物(如海鲜,动物内脏,肉汤等)。
2. 不喝酒(大量饮酒会间接导致血尿酸水平值升高),适当运动。
3. 大量饮水,增加尿量以促进尿酸尽可能多的排出,建议每日2000ML左右。
4. 如经过以上三点调整后尿酸水平还是居高不下,可服用降尿酸药物以控制尿酸水平,如别嘌醇片:第一周半片每日两次,第二周起一片(0.1g)每日两次。服药期间监测尿酸值。
急性期(发作期)的治疗:
方案一:
口服非甾体类(非激素类)抗炎药,如赛来昔布胶囊(西乐葆),一般都能达到缓解症状的效果。如还是无法明显缓解可选用激素类抗炎药,如地塞米松、泼尼松等(口服或静脉注射)。
方案二:
口服秋水仙碱,每两小时吃一片(1mg),直至疼痛缓解或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副反应为止。一天口服不得超过6片。
注意事项:
1.有糖尿病,骨质疏松症,胃溃疡的患者激素类抗炎药慎用。
2.如有对以上药物过敏者,禁用。
本文仅供参考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