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生控股:催熟的规模终现原形

环环有房 2022-03-22 20:02:05

3月21日,祥生控股集团公告称,公司未能按期支付2亿美元债的1200万美元利息。

犹然记得,2020年的11月18日,祥生控股正式登陆港交所,成为年内最大规模房企IPO。

如今,还不到一年半时间,曾经风光旖旎,志得意满的祥生控股就面临难以为继的局面。

2020年,在包括祥生控股在内的一众中小房企兴起的声势浩大的IPO热潮中,当时环环就曾表达了对这些企业为了上市不惜催熟自身规模的担忧。而现在,事实也说明,隐患早在上市之初就已埋下,祥生控股迎来的不过是宿命的结局。

从浙江诸暨起航的祥生,是“三高”模式的又一典型样本。

在2015年时销售规模破了百亿之后,2016年,祥生就提出“3个月内动工、6个月内开盘、开盘销售去化70%、一个月后去化达80%、1年现金流归正”的号称“36781”的快周转策略。即便如此,为了快过闪电,祥生在2018年又把快周转版本升级为“25710”,即“2个月内动工,5个月内开盘,开盘当日销售去化70%,10个月内现金流归正”。

快周转模式不仅助力祥生于2018年风光进入“千亿俱乐部”,而且其所创下的“3年10倍”的扩张速度也令行业叹为观止。

对于彼时的祥生控股而言,规模和能级的大跨越是其完成上市的冲击的动力,也是解决自身发展所存在问题的毕其功于一役的手段。

因为,在祥生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中,一直债台高筑——2017年、2018年、2019年,祥生借款总额分别约为258.7亿元、290.7亿元、285.3亿元。而在上市当年的2020年,祥生借债总额更是创下了纪录。截至2020年8月31日,这个数字就达到了414.4亿元。

如同镜像双生,负债累累所对应的一面是融资成本的高企。2017年、2018年及2019年12月31日,祥生控股的银行及其他借款、资产抵押证券及优先票据的加权平均实际利率分别为8.09%、8.13%及9.28%。

除了上市,为“三高”模式所困的祥生,只有寄希望于上市打开资本市场的空间,延揽更多的外部资金,以偿还负债并使杠杆回落,从而改天换命,用书面一点的表达,即为穿越周期,祥生也因此而不惜狂打“激素”。

所以,从一开始,上市对于祥生控股这样的企业而言,不是一条向上的平稳台阶,而是一个深渊的陷阱。

上市之后,已然认识到“大跃进”所带来的后患,为了避免被反噬,祥生也在放慢前进的步伐。“我们不会盲目地追求规模,有质量的增长将会是公司未来一段时间发展的战略方向。”上市后的首个中期业绩会上,祥生控股集团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陈弘倪如此说道。

然而,积重难返,祥生一路走得跌跌撞撞。

祥生上市当年的年报,充分诠释了什么叫增收不增利——2020年营收增长至466.4亿元,毛利率同比下降5.78个百分点至18.09%,净利率同比下降2.5个百分点至6.5%。

资金流动性风险仍旧如影随形,截至2021年二季度末,祥生总资产为1726.56亿元,总负债1530.93亿元,净资产195.64亿元,资产负债率88.67%。其中,流动负债有1287.64亿元,一年内到期的短期债务合计221.62亿元。

而且,雪上加霜的是,祥生的评级展望被多家机构下调。

去年11月18日,即祥生上市一周年纪念日,资本市场奉给祥生一份“大礼”——股价暴跌。本不厚实的家底又遇迎头痛击,祥生融资渠道也日渐收窄,无奈中只得“卖子求生。

在3月21日祥生公告未能按期支付2亿美元债的1200万美元利息的当天,祥生在回应中,祥生方面称,“绝对不可以‘躺平’,积极应对,这也是祥生用奋斗作为幸福底色的核心所在。”

当天,网上也有关于祥生的正面文章,比如乐居财经的《祥生“教科书式”自救》。在文章中提到了祥生的几项自救措施,诸如进行组织架构调整、积极去化、盘活资产等。

又是妥妥的一枚不躺平的小倔强。

然而,祥生所面临的问题,真是如其公告中所表示的那样,是因受宏观经济、房地产市场环境及金融环境、多轮疫情等多种不利因素影响的流动性出现阶段性问题吗?

固然,在房地产行业的下行周期,作为“三高”企业的典型样本,祥生因此面临了生存危机,其深层次的问题更成为阻碍其发展的痼疾。

祥生的战略布局号称“1+1+X”,即立足浙江,辐射长三角,配合以重点潜力城市。这样的布局对于祥生这样的区域性房企而言,在熟悉的战场深耕,本无可指责,但在三四城市失宠,大部分房企不约而同地选择回归一二线的时候,这样的下沉布局所带来的只能是销售去化及回款双双面临困境。

风云变幻,时移势易,祥生面临的比资金不足更重大的问题是没有根据风向作出战略布局调整,所以即使曾经从这种偏安一隅的战略中吃到了红利,也遭到了时代的抛弃。

0 阅读:26

环环有房

简介:个性角度解读地产,不一样的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