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哪吒跪地叩头,提醒李天王:“父王,你是有个女儿在下界哩!”
李天王不知所以:“孩儿,我只生了你姊妹四个,哪里又有个女儿?”
“父王忘了?她本是妖精,三百年前成精时在灵山偷吃了如来的香花宝烛,如来命父王与孩儿前去捉拿,拿住时本该将其打死,只是如来又吩咐‘积水养鱼终不钓,深山喂鹿望长生(对生灵万物抱有慈悲之心,不可伤生害命)’,最终是饶了她一条性命。那妖精感恩不尽,拜父王为父,拜孩儿为兄,于下界供设灵位,侍奉香火。不想近来她竟陷害唐僧,以致孙悟空找到牌位为证,来上界告御状。”
李天王大惊:“孩儿,我当真给忘了!她叫什么名字?”
“她有三个名字,本身唤作金鼻白毛老鼠精;后来因偷吃香花宝烛,改名半截观音;再后来饶她下界,又改作地涌夫人。”

《无底洞》——凌涛、刘锡永
李天王这才惊醒,连忙放下宝塔,亲手上前给孙悟空解绑。孙悟空怎会轻易饶他,大喝一声:“哪个敢解!眼下这情形,须是连这绳索抬我面见玉帝去!”
众人相对无言,李天王无奈,又哀求太白金星说和。太白金星也是计穷:“古人云‘万事从宽’。你不问事因便把孙大圣绑缚,还要砍杀。这猴子是有名的赖皮你又不是不知,我能有什么法子?正如令郎之言,那妖精虽是你义女,却是晚亲义重(晚亲:通过过继、领养、结义等达成的亲属关系),无论如何折辩,该你有个罪名。”
“劳烦老星说个方便,销了此罪吧。”
“我倒是有心说和,怎奈我与这猴子也没情面可讲......”
“当年是你与他招安授衔,你拿此事说来,他还能不给些面子?”
太白金星沉吟一番,上前拍拍孙悟空:“大圣,依我薄面,解开这绳索再去见驾如何?”
孙悟空见势更是撒泼:“老倌儿,不解!不解!便是他不抬,老孙滚着也能去见玉帝。”
太白金星连连赔笑:“你这猴儿忒寡情!昔日我与你也有些恩义,怎的这些小事儿你都不依我?”
“你与我有何恩义?”
“当年你于花果山为怪,是老身挺身力奏,宣你上界做个‘弼马温’。后来你独自下界,又是老身奏言,你得以做个‘齐天大圣’。怎知你又偷桃窃酒,闹会偷丹,如此一波三折,最终你才得了这无灭无生之身......若不是我,你如何会有今日?”
“古人说得好,‘死了莫与老头儿同墓,干净会揭挑人(数落、揭短。形容老人怀旧,啰嗦)’,老孙也就做了个弼马温,也就闹闹天宫,还有甚事儿?——罢了!罢了!看你老人家面子,叫他来给我解开便罢!”
李天王闻言大喜,急身上前给孙悟空解绑,请他上坐,又唤来众家将一一赔礼。
孙悟空嬉笑不已:“老倌儿,先前我说先输后赢,眼下如何?买卖本就是这般做才成。你快快催他去见驾,莫耽误我去救师父。”
“大圣莫忙,莫忙。折腾这么许久,且吃杯茶再去。”
孙悟空当即变脸:“你吃他的茶,受他私贿,卖放犯人,轻慢圣旨。莫不是你也要讨个罪名?”
太白金星慌了神:“不吃茶!不吃茶!这猴儿连我也给赖上啦!——李天王,快去见驾!快去见驾!”
方才一番闹腾,坐实了李天王借妖侵害唐僧之罪,先前本就得罪了孙悟空,不想方才又私自把孙悟空给绑了,万一到殿上孙悟空当着玉帝亲面放刁撒泼,胡言乱语起来,到时如何折辩?当下李天王怎敢去面见玉帝,只得再次央求太白金星说情。
太白金星思量一番,又对孙悟空劝言:“我有句话儿,你可依我?”
孙悟空:“绑缚刀砍之事我已依你,你还有何话要说?你说!你说!说得对,再依你一次也罢!说的不对,却莫怪老孙不讲情面!”
“‘一日官事十日打(打官司之事非常耗费时间)’,你告御状说妖精乃李天王之女,李天王说不是,如此你二人在御前折辩不休,也不知何年何月才能辨个分明。天上一日,下界一年,有这一年功夫,妖精可不与你师父成了亲?若再有个喜花,生下一个小和尚来,却不误了大事?”
孙悟空一愣:“......也是!我来时吩咐八戒、沙僧,只说稍时即回,如今已耽误了这许久......老倌儿,依你说,这旨意该如何回秉?”
“若依我,李天王即刻点兵与你一同下界降妖,老身自己去回旨。”
“你要怎的回旨?”
“就说你已下界,此事不了了之(原告逃脱,被告免提)。”
“好你个老倌儿!我是看你情面才作罢,你倒说我逃脱?叫他点兵在南天门外候着,我与你一起去回旨!”
“不可!不可!”李天王大惊,“你这一去,若说出些什么言语,却不是李某欺君(是臣背君也)?”
“你拿老孙当作什么了?我也是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我说饶你,又岂会故意栽赃与你?”
李天王连连称谢,当即点起本部天兵于南天门外等候。孙悟空和太白金星一起找玉帝回旨:“陷害唐僧者乃金鼻白毛老鼠精,她假设天王父子牌位,李天王知晓后甚为惊怒,如今已点兵降妖去也,还望天尊恕罪。”
玉帝降下天恩,免究李天王之罪。孙悟空则驾驭云光走出南天门外,与李靖、哪吒一起径往陷空山。

《无底洞》——凌涛、刘锡永
话说猪八戒和沙僧在山里苦等,忽见半空云雾翻腾,再一看,却是孙悟空和李天王无父子率领一众天兵来到。
猪八戒迎上施礼:“李天王,有劳!有劳!”
李天王:“天蓬元帅,久阔!久阔!——只因我父子受这妖精一柱香火,以致尊师被困,莫怪!莫怪!——此山便是陷空山?不知她这洞门在何处?”
孙悟空:“老孙走这条路走得熟了。她这洞叫作无底洞,方圆三百余里,巢穴甚多。先前我师父被困于那两重门楼里,只是如今人去屋空,连个鬼影也没,不知搬到何处去了。”
李天王:“‘任他设尽千般计,难脱天罗地网中’,咱们先去她洞门前再作打算。”
几人行过十余里,孙悟空指着那缸口大小的洞门:“兀(语气助词),便是这里。”
李天王:“‘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谁敢当先下去?”
孙悟空:“我走过多次,我下去。”
哪吒:“我奉旨降妖,我下去。”
猪八戒也不肯落后,嚷叫着:“还得是俺老猪当先!”
李天王:“大家不必争抢,若依我说,请孙大圣和哪吒领着兵将下去,咱们三人在洞口把守,如此里迎外合,叫她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众人无议,孙悟空与哪吒领了兵将往那洞里一滑溜,驾起云光顺路而下。再抬头一望,只见这洞当真是:
依旧双轮日月,照般一望山川。珠渊玉井暖弢(tāo,模糊、神秘)烟,更有许多堪羡。
叠叠朱楼画阁,嶷嶷(yí,高耸)赤壁青田。三春杨柳九秋莲,兀的冬天罕见。
转眼间来到妖精旧宅,众人吆吆喝喝挨门搜查,一重又一重,一处又一处,方圆三百里走了个遍,不见妖精踪迹,亦不见唐僧身影。
原来那东南角黑暗处又有个小洞,洞里一重小门,一间矮屋,屋前有几盆花草,几丛青竹,四周黑气弥漫,却又暗香馥郁。那妖精把唐僧抓住后,举家搬进这小洞里,心想孙悟空纵有天大本事也找寻不到。
也该是她命不好,那一群小妖挤在洞里有些憋闷,便有胆大的伸头往洞外张望透气,却一头撞在天兵身上。

《无底洞》——凌涛、刘锡永
那天兵大叫:“在这里!”
孙悟空闻声抡起金箍棒跳过去,哪吒率领天兵紧随其后,众人围住洞口,一窝妖精尽数被擒。
孙悟空先去寻着唐僧,又找到行李,白马。妖精眼看在劫难逃,跪在哪吒身前不住磕头求饶。
哪吒大喝:“这是奉玉帝旨意前来拿你,当不得儿戏(不当小可)!我父子只受了你一柱香火,险些‘和尚拖木头,做出了寺(出了事,指“发生意外”)’!——来人!取缚妖索,把这妖精全都给绑了!”
稍时,众人一起转身出洞,孙悟空嘻嘻哈哈走在最前,到了洞口,李天王迎上:“大圣,此番可是救出你师父也!”
“有劳!多谢!多谢!”孙悟空引着唐僧谢过李天王父子,猪八戒和沙僧却执意要碎剐妖精。李天王连连劝阻:“不可!不可!她是奉玉帝旨意擒拿,不可伤之,我们还要拿她回去复命!”
至此,李天王父子押着妖精回天界复旨,唐僧师徒则收拾行李,继续上路西行。
如此正是:割断丝罗乾金海,打开玉锁出樊笼。毕竟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半截观音,不知是上半截,还是下半截。请问世人,是上半截好还是下半截好?一笑,一笑。——李卓吾
**这一回中的“李天王”除了指被神话的唐朝护国大将李靖外,也借助了“毗沙门天王托宝鼠”的一些神话传说。
在元代杨景贤《西游记杂剧》中,李靖的全称是“毗沙门李天王”。
毗沙门天王本是佛教护法四天王之首(多闻、广目、持国、增长)。是的,他本身是《西游记》中的多闻天王(意译),在唐朝时期以“武力值”出众,多被士兵、武夫追捧。
至于形象,两人都托着宝塔,都有一个三头六臂的儿子......
只是后来到了元、明时期,人们“抛弃”了毗沙门李天王,转而以关羽关二爷为精神偶像,于是脱离了群众基础的李靖李天王逐渐成了“外表风光,实则窝囊”的形象......
这个形象在咱们熟知的《西游记》、《封神演义》中都有提及。当然了,这都是戏说。这事儿由“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李靖”而起,后来已经演变成了一个AI网红人物,网友们不要硬蹭“隋唐李药师”......

用户10xxx29
姐妹四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