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海淀教委发布“2019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实施意见”。
在“意见”中,比较重磅的是, “具有海淀区户籍的同时,也必须在海淀区实际居住”, 也就是说,即使户口在海淀,如果房产在北京其他区,将难以在海淀入学。 “2019年1月1日后,在海淀区新登记并取得房屋不动产权证书的住房用于申请入学的,将不再对应一所学校,实施多校划片”。
这和此前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做好2019年普通中小学生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精神一致。通知中明确提到,要按照学校划片招生生源就近入学的总体目标,根据区域内的适龄学生的人数,学校分布,学校规模,交通状况等因素,把义务教学进行划片,划区,确保义务教育免试入学的政策能够全面的覆盖。
划片入学和多校划片,指的是一个住宅,能够对应多所小学,而且一个小学也要对应好几个住宅区。
作为开发商包装产品的一种惯常手法,“学区房”有炒作的成份在,但需求却也是实实在在的。在现实生活中,成交的天价学区房屡屡刷屏。已经形成一个成熟的地下产业链。
在现实中,不乏有人将学区房价炒到一个宇宙级的天价的案例,而楼梯过道、三角多边、超小奇丑等等根本不可能居住的奇葩户型更是屡屡出现。
关于学区房所引发的争论,这些年一直甚嚣尘上,可谓天下苦学区房久矣。
那么,当教育部和各个城市出台新的指导意见,比如实施划片入学和多校划片等政策,将使得天价学区房变得毫无意义。即使买了学区房,也不一定能保证孩子上到重点小学。
这样消弭教育不平等现象的政策,本该引起家长们的欢呼,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这个问题应该怎样看呢?
首先,学区房这种现象应该退出市场。把孩子的教育和家庭的财富寄托在一套靠政策溢价的房产,是不明智的。尤其是在教育产业化、教育全球化的大趋势下,按照发达国家成熟房产市场的经验,“学区房”已经没有了更好的前景。
其次,对学区房的需求与追捧,根本上是来自教育市场。中国是世界上最重视子女教育的亚洲国家之一,随着时代与经济发展,家庭对于子女教育的追求也在不断升级。家长之间竞向攀比的强大观念支撑,稀缺优质教育资源的配置失衡失序,以及房地产开发商的投机取巧与推波助澜。很多家长为了能让孩子取得一个好的成绩,上一个好的学校,甚至不惜花费重金给孩子购买天价学区房。
最后,破解住房与教育的关系难题,需要政府加大教育改革力度、加强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化。
硬件上看发达国家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规模人口数量看,到底有没有参照意义?软件上中国自古至今,科举高考都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高考指挥棒怎么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