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亏虚生百病!灸透1穴,把气血补到根子上,肾气足觉更香!

橘杏缘 2024-03-24 16:17:16

平时我们形容一个人身体好的话,通常会说“哇,你最近气色不错,精气神十足啊”。

反之,通常会在一旁说“这个人的脸没有什么血色,看起来比较憔悴,可能身体有什么病痛……”

气色在中医上指的是“气血”,气血往往能反映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和精神风貌。

如果你常出现类似的情况,那很有可能是气血不足了!

老出汗,容易累,走几步路就气喘吁吁;

晚上翻来覆去睡不好,焦虑心烦得很;

脸色蜡黄蜡黄的或没有一点血色;

时常犯懒、浑身没劲,手脚冰凉,甚至健忘......

那么气血到底是什么呢?气血不足时又该如何调理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气血到底是什么?

气血,中医中指人体内气和血的统称,气与血各司其职而又相互依存,以营养脏器组织维持生命活动。

【气】

“气”是人体最基本的物质,由肾中的精气、脾胃吸收运化水谷之气和肺吸入的空气几部分结合而成。

《素问·五藏别论》说:“所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

也就是说人体的五脏—心、肝、脾、肺、肾都有相应的五气,如果五脏泄了气,即比如脾气虚、肺气虚、肾气虚等,就会造成器官的原有生理功能受损,造成一系列疾病。

【血】

《四圣心源-精华滋生》说“水谷入胃,脾阳磨化,渣滓下传,而为粪溺,精华上奉,而变气血。”

营气是血液的组成部分,而中医讲“肾藏精,精者,血之所成也”,也就是说肾精也是化生血液的基本物质。

此外,食物消化后经过脏腑处理变成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即津液,津液经络渗入血脉之中,也成为化生血液的基本成分之一。

所以总结起来,水谷精微、营气、津液、精髓都是生成血液的物质基础。

1分钟自测气血足不足?

气血不足的人,通常会从皮肤、脸色、手脚、头发、睡眠和精神状态这6个方面表现出来,赶紧花1分钟简单自测下自己气血好不好:

中医常讲“虚则补之”,那么如果发现自己气血不足,就该把「补气血」提上日程了!

中医5步调养法,大补气血

第1步,调脾胃

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灵枢•决气》中有“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谓之血”之说,认为血液是通过脾胃运化生成的,脾有统摄血液的功能。

所以,调理脾胃是养气血的根本!

平常饮食可多吃南瓜、山药、莲子、扁豆、薏米等健脾益胃的食物。

白术推荐:山药红枣小米粥

食材:山药150g、红枣适量,小米150g。

做法:山药洗净去皮,红枣去核,小米清水洗净;锅中放入清水大火烧开,将准备的小米、山药和红枣一同放入锅中温火熬;熬制红枣膨胀、粥变粘稠即可。

山药红枣小米粥有健脾补肾、补中益气、补气养血、提升免疫力的功效,很适合我们冬季调养保健,也可作为早餐食用。

第2步,养肝血

肝藏血,主疏泄,调气机,有助脾胃运化,因此养肝血对于调气血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中医认为“肝郁则脾虚”,如果一个人总是生闷气、发脾气,那么这些不良情绪就会损伤我们的肝脾,导致气血耗伤。

此外,“人卧血归肝”,科学研究发现,睡觉的时候,进入肝脏的血流量是站立时的7倍。而肝脏血流量增加了,能推动肝细胞功能的正常发挥,解毒能力也会大大增强。

所以,要想养血,就不要生气、熬夜,也不要让身体过度劳累。

3、常搓手

搓手时可以对搓手掌、搓大小鱼际、搓手背,手搓热了,能加速全身气血运行,身上也感觉暖暖的。

这是因为人的手上有许多关键穴位,如劳宫、合谷、后溪、中渚、鱼际、少府、神门等,经常搓搓手,就能刺激这些穴位,更好地疏通经络,激发经气,促进气血运行。

尤其是中老年人,其血管相对来说血液循环要比常人差,气血更容易淤堵,容易出现手脚冰冷甚至发青的症状,平时多搓搓手,摩擦生热,能促进血液循环,调节气血。

4、灸血海

血海是足太阴脾经上的要穴,在膝盖上方的大腿前内侧之处,善于化血为气、运化脾血。

所以坚持艾灸血海,可以让气血更充盈。

具体艾灸方法:将艾条点燃后,在距血海穴约3~5cm处施灸,以局部皮肤感到温热为度,每次艾灸5~10分钟,第一周连灸3天,一周后每周灸2~3次。

不方便艾灸的朋友,也可以用双手拇指按揉血海2-3分钟。

5、防寒邪

中医认为,“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寒邪侵入身体,会让血液瘀滞,进而导致经络不畅,一旦气血生化受阻,就很容易出现关节病变、肠胃不适或咳嗽等情况。

所以一方面要注意保暖,出门戴上帽子和围巾,另一方面不要吃生冷食物,尤其气血常不足的老人要更加注意。

这5步调养气血的方法,简单易行,不如花1秒钟转发给关爱的亲友,一起调养气血,给身体充满“电”,过一个温暖的冬天!

0 阅读:0

橘杏缘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