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个角度,看遍科学城千姿百态

黄埔圈圈 2024-06-16 17:40:59

如何理解广州科学城?

首先,它是双中心结合体。即“科创中心+行政中心”。

科学城这种双重功能叠加的特征,在广州独属一份,即便放眼全国,也是极为稀缺的存在。因为,更多的地方一般是行政中心与科创中心分离的。

其次,如我之前多次提出,从区域纵深度、人口承载量、产业规模及产业质量三个维度来看,广州科学城是不折不扣的一座中等城市。

相对而言,广州其他的一些新城,比如万博、白云湖、新塘枢纽等等,仅仅是一个城市内部的节点枢纽或者组团。从规划体量来看,这些地方其实相当于科学城内部的一个组团。

每一个新城区或组团,对外示人、引人、聚人的东西,往往是城市界面。其中,又以商业地标的设计、高度、规模,为一座城市、一个区域流量的密码。

科学城作为一座城,现阶段最大的遗憾,就是这么多年,还没完全营造出一个具有共识性的地标中心。

科学大道-神舟路沿线的绿地中央广场-广开云汇?还是苏元站周边万达广场?或者萝岗站至泰广场?抑或香雪商圈?

这几个地方,建成和在建的150米以上的写字楼,现在也有一堆了:

绿地中央广场4栋、广开云汇4栋、科学城中心2栋、奥园广场1栋、胡润百富中心(岭新大厦)1栋、岭胜广场2栋、科峻金融大厦1栋、科创走廊新光谱4栋、星贸中心1栋、摩登大道总部大厦2栋、金天中总部2栋....

如果把这25栋写字楼项目集中在一块,也是非常壮观的。

但分割来看,这几个节点,都差点意思,彼此彼此。

所以,我们叫做“散装的科学城”。

没有一个高辨识度的商务地标中心,缺点是在更广的范围内做城市形象营销,没有拿得出手的牌。

传播学理论告诉我们,持续输出一个辨识度高的物象,更容易强化人们对一座城市的感官印象。

但去中心化均衡发展的好处,也是明显的:城市公共资源不过于集中一处,而是雨露均沾为更多的人们所共享。

这正是所谓“人民城市”的本意。

区别于万博这种以点带面、小而美的开发策略,广州科学城是大处落笔,再小心收拾,串珠成链。假以时日,必成巍然大城。

显而易见,这种大手笔的造城策略,需要雄厚的财力支撑。

广州科学城用26年、历经5次扩容,营造出了一座蓬勃生长,全域范围约145平方公里、中心区约40平方公里(见下图)的科技之城。

相对而言,广州科学城的城市界面,某个节点上虽暂无万博那样集中的地标群落,但整体清爽干净,纵深广阔。

如今的科学城,有生态、有产业、有生活,有山有水,形成“城在丛中、丛在林中”的独特城市面貌。

早在十年前,省主要领导即已定调:广州科学城代表着广州的未来,广州只有一个地方可以看,那就是广州科学城。

相比万博一公里之外就是握手楼,从天河智慧城进入科学城地界开始,一路往东,直至科学城东片的开源大道。

纵深10多公里,驱车近半小时,入眼所见,是另一种城市景观。

写字楼、产业园区、商业体、城市公共配套、宽大马路、崭新小区等现代元素,在时而间隔的小山或公园的绿色中,依次扑面而来。

若从小角度拍摄,科学城也有多处虽谈不上高大上,但也还过得去的城市景观。

比如:科学大道-神舟路、光谱路、萝岗站、开达路-开泰大道、香雪等等,选对角度也有不错的拍摄效果。

这也足以说明,只有一座城市才有丰富的景观点位。

而袖珍式的节点商务区,来来去去就一个拍摄姿势,城市形象比较单一。

还要看到,科学城作为一座城,它的城市景观节点,也是不断“生长”的。

不断优化进阶,正是科学城的另一个特点。

在科学城,你只要一年半载没留意,某个角落就会有不一样的变化。

除了前面我们插放的几张看腻了的景观,科学城还有更多的新面孔——

比如,光谱东路沿线,随着高新区集团建设的新光谱走廊项目建成,与科学城最早几栋地标——摩登大道总部、松日大厦(现胡润百富中心)相呼应,撑起了广深高速科学城段的门面。

科学城香雪片,黄埔区委党校的建成,与周边玉岩中学、开发区中心幼儿园、科学城中学、香雪国际公寓形成低密度的文教特色城市空间。

科学城没有大江大河,相对“缺水”,但自然本底良好,东、西两侧,拥有乌涌、南岗河两条流经黄埔最大的河涌。

蜿蜒的河道,穿行于低密连片的高新企业群落与星罗棋布的小山体之间,非常生动地展现了科学城“林城一体”的城市风貌。

位于大壮国际广场东侧,新阳西路以东、开泰大道北侧的科学城中心综合体,双塔虽只有150米+80米,但以其独特的设计风格,成为科学城一道风景线,丰富了城市景观的点位。

项目由来自德国知名设计公司“海茵建筑”操刀,总建筑面积约11.8万㎡,项目分为4栋办公楼,计划建设内容包括企业总部办公、高端酒店、商务配套等。

建成后,将为科学城智能科技、数字经济等科技企业提供完善的配套,在产业服务、生活服务、对外交流等多个方面满足企业的多样化需求。

在设计方面,两座塔楼将分别容纳办公功能和酒店功能的楼层交织在一起,形成八字形的平面图,从而实现两座塔楼之间的动态流通。

较高的塔楼的上层仅用作酒店,顶层设有空中花园。为酒店服务的空中大堂位于塔楼的半山腰。

玻璃空中自动扶梯将大堂与中央较低建筑的会议中心和活动厅连接起来,实现了建筑群内的三维交通。

多年以来,科学城中心区的城市界面,主要体现在科学大道-开创大道沿线。

近几年来,科学城提升规划设计,适当提升另一条东西向主干道“开泰大道”沿线的开发强度,缝合城市内部组团之间的断裂带,让生产、生活协作更为紧密。

目前,开泰大道科丰路至荔红二路之间的四五公里,通过旧厂收储改造或闲置用地开发,先后落子了金中天总部、佳都科技科学城基地、归谷科技园、科学城中心综合体、湾区专精特新产业园、石桥新村集体商业、钧恒广场、全龄体育公园等项目。

尤其是开达路发展公园周边,以归谷科技园、创维酒店、佳都科技、科学城中心等建筑的崛起,成为科学城新的景观节点。

科学城东片的云埔区域,开源大道沿线,企业加速器、纳金科技园、黄埔实验室、穗开科技园、莱迪科技园等孵化器产业园区扎堆集聚,呈现出有别于科学城西片的不同城市风貌。

随着开放大道中段渐入尾声,以及接下来规划地铁23号线、6号线东延段(20号线)的落地设站,宏仁地块的开发(查看),这一片区将围绕站点提高开发强度,适当布局一些商务办公楼宇,塑造科学城东片的城市颜值。

从科学城东到西,南到北的全景扫描,展示了这座科技新城的延展性与成长性,充满了无限的想象力。

这正是科学城的魅力所在,也是它的核心价值所在。

@本文部分图片由贾自豪、李剑锋出品,致谢。

0 阅读:2

黄埔圈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