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是皇家和豪强共有共治天下,皇帝是刘家的,皇后通常来自豪强家,只有一个例外。
这就是汉安帝的阎皇后,她是东汉唯一的麻雀变凤凰的灰姑娘,她的经历是难得的励志故事。可惜她最终失败了。
东汉的皇后一般来自豪强家庭,是说她们的娘家都是和跟着中兴之主刘秀开创东汉基业的功臣。他们一起打天下,刘秀便以和他们一起治天下作为回报,而联姻是最有效的路径。
比如汉明帝的马皇后、章帝的窦皇后、和帝的邓皇后,她们都来自赫赫的马援家、窦融家、邓禹家。
这和西汉还有卫子夫、许平君、赵飞燕等来自奴婢、歌女等底层的皇后截然不同。
但阎皇后却是东汉众多皇后中独一份的普通人家女子,她家的祖坟突然冒了青烟,命运的齿轮就正向地转动起来。

在东汉初年的云台二十八将中,绝然找不到阎姓人的影子。
阎皇后的爷爷是校尉,爸爸还是校尉,撑死了也就是中级军官。
如果实在不甘心,再仔细搜寻,也就能在皇家档案中找到这样一则让人眼前一亮的信息。
阎皇后的姑奶奶是明帝的妃子,这是阎家和皇宫的一丢丢关系。
但要是说阎皇后靠这个隔了好几代皇帝、过去了几十年的姑奶奶,得以选拔进宫、成贵人、成皇后,那真是太牵强了。
阎皇后的好命,不是天上掉馅饼。
首先,她自己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那就是长得漂亮而又有才艺。

当然,这个前提是她爸爸搞了个风险投资,把她送进宫,使得她的美貌和才艺能被安帝见识到。
长得美是俘获安帝的第一因素,哪个男人不爱美女,皇帝更是不能例外。
那些才艺,大概不是邓太后的爱读圣贤书,更大可能是琴棋书画之类的艺术修养,这更可以博得安帝的欢心。
其次,她得到了婆婆邓太后的加持。

邓太后支持她成为贵人,又立为皇后,既有亲缘关系,因为阎皇后的母亲和邓太后弟弟邓弘的老婆是亲姊妹。
更有现实的考虑,邓太后不立和帝的长子刘胜为帝,而舍近求远选择了大伯哥刘庆的儿子刘祜(安帝),是为了自己临朝称制、做事实上的皇帝。
阎皇后娘家势力单薄,不是豪强和功臣女儿,自然无法利用皇后的力量发展出强大的外戚,成为制衡甚至反抗她的势力,她就可以踏踏实实地对安帝越俎代庖。
正是如此,即便阎皇后害死安帝临幸过的李姓宫女,哪怕她为安帝生下了毕生唯一的儿子,也没有被废黜皇后之位。
安帝能不能说什么做什么并不重要,他即便愤怒也不能说什么做什么,关键是邓太后既没说什么也没做什么。
这不是邓太后的宽容,而是在她看来,阎皇后这个女子不会对她构成威胁就足够了。
史书上说阎皇后“性嫉妒”,所以才下毒手害死刘保的母亲。但是这没有什么稀奇的。
嫉妒是很多女性的性格特点,皇宫里的女性可能更有嫉妒的冲动。为了争宠皇帝这个唯一的男人,做出一两件出格的事也在所难免。
比如吕后因为嫉妒和权力杀了戚夫人,也杀了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和刘邦的多个儿子。
阎皇后毒杀李氏有点过激和过急,她也对自己不够自信,她年纪轻轻,似乎不该认定自己不再生下儿子。但是后续的事实就是如此,她终于没有生下自己的儿子。
其三,邓太后还是防着她,只让她做花瓶式的皇后。

和此前章帝的窦皇后不同,窦氏因为没有儿子,先后毒死皇子刘庆、刘肇的母亲宋贵人和梁贵人,又收养刘肇并立他为太子,阎皇后虽然对自己生子缺乏自信,却没有把刘保收养为自己的儿子。
非不为也是不能也。这很可能不是阎皇后不想,而是邓太后不让。
邓太后很快立刘保做太子,他就是未来的皇帝,邓太后不会答应出身普通的阎皇后再和刘保结盟,成为一股强大的力量。
这明面上的理由是东汉一直强力限制外戚——邓太后和邓氏家族本身就是强大的外戚,说不出口的原因是邓太后担心阎皇后和刘保会联手对付她。
在邓太后活着的时候,阎皇后一直是老老实实、规规矩矩,或者说憋憋屈屈地,就像一个不存在的透明人。
这是她明智的选择,也是她实在没有办法,她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完全不是邓太后的对手。
而邓太后只限制她对权力的染指,于安帝对她的宠爱大概是不怎么干涉的。双方各安其分,大做好婆婆和好儿媳。
等到邓太后去世,安帝的奶娘王圣和刘保的奶娘王男发生龃龉,安帝宠爱王圣一家,其结果不言自明,王男被整死,而刘保也被废太子而贬为济阴王。
在这件泼天大事中,阎皇后的身影几乎不见记载,她到底是否发挥作用、发挥了多大作用,不得而知。
从后来的局势看,她虽然没有参与,也是乐见其成的。刘保不能成为她的同路人,借他人之手除掉,那是再好不过的事了。
阎皇后真正的高光时刻开始于安帝驾崩之时,此前太多的人限制了她浑身才华的展现。

30多岁的安帝带着阎皇后等部分后妃和少量大臣,回祖上老家宛城——今天的河南南阳——巡游,少壮之身的安帝突如其来地发病,继而病重如山倒,继而挂了!
阎皇后泰山崩于前,不,是皇帝崩于前而色不变,和几个宦官大胆地决定秘不发丧,然后把安帝装在御车中紧急赶回都城洛阳,赶路的三天中,文武大臣、宦官宫女照样向这辆车请安、进食,一如安帝在世。
这气度、这能力,临危不乱,堪比赵高、李斯在秦始皇沙丘崩逝时伪造诏书拥立胡亥登基称帝,比赵高、胡亥还要沉静和果决。
因为赵高、李斯搞事的时候,他们是宦官和朝臣中最有权势的人,而且胡亥就在身边,而阎皇后此前从未经历和处理过如此惊天变局,她要找的接班人还不知道是谁。
到京之后,阎皇后继续不慌不忙,还派大臣去为安帝祈福,第二天才气定神闲地宣布安帝驾崩。

而与此同时,她又不慌不忙地做了两件事:一是找来安帝的堂弟刘懿接班做皇帝,完全抛弃了刘保,这是让群龙有主,也破灭了好多有非分之想者的念头;二是安排阎家兄弟接管洛阳城防和全国军事大权,这是给自己打造强大的保障。
阎皇后突然迸发出洪荒之力,打了朝廷内外上下一个措手不及。她这架势明明就是向婆婆邓皇后学习,朝着临朝称制的道路发展。她的雷霆之势还有一个接着一个。
一是免除安帝舅舅耿宝的大将军一职,耿大将军自杀;二是流放安帝的奶娘王圣家族成员;三是诛杀一批尾大不掉的宦官。
阎皇后这些举措,直接目的是收揽权力,间接效果是整肃朝纲,被称作是做了安帝不敢做不愿做也做不到的大事。
阎皇后的作为俨然有婆婆邓太后的遗风,眼看着第二个邓太后就要横空出世。这么多年,她耳濡目染,看也看会了。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阎皇后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刘懿皇帝只做了200多天就死了。
她更没想到的是,刘保的奶娘刘娥更为大胆,她眼见得阎太后只手遮天,心中忿忿,竟然在毫无胜算的情况下,纠集19个宦官拿着武器,顺利拥立刘保登上皇位,是为汉顺帝。

面对顺帝的逼宫,阎太后只得乖乖交出了天子印绶,毫无反抗之力。离奇的是,青春年少的阎太后竟然在第二年就匆匆又默默死去了。她的灰姑娘变凤凰梦也随之而去。
一路梳理下来,阎皇后的处置毫无问题,邓太后可以临朝称制,她当然也可以看样学样,这在法理上并不存在逻辑冲突。坏就坏在,大前提是东汉乃皇家和豪强共治天下,小前提是阎家实在势力弱小。
虽然阎家兄弟掌握着都城禁卫军和全国军事大权,但是朝中大臣和军队中下层军官都和他们离心离德。舍刘保而找刘懿做皇帝完全不得人心。
一个叫冯诗的校尉本来是领阎皇后之命前去调动军队的,结果出宫就杀掉随从宦官反水了。阎家兄弟能力也弱,在小规模军事冲突中轻易就丢了性命。
阎皇后是东汉难得一见的不信命的逆袭女性,却倒在自己奋进路上的滚滚红尘中,身后留下许多叹息甚至嘲笑。
在东汉,单靠女人一己之力,要想成大事,几无可能。她试过了,也试成了,应该并不后悔吧。
可以想见的是,如果她最后真成了,她和阎家只会成为又一个豪强家庭,不会有任何不同。
文中图片都来自网络。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