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笼资金74亿元,放弃规模追求的阳光城还能借势而起吗?

环环有房 2022-05-16 19:40:15

5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银保监会、深交所昨日纷纷发文,称近日召开专题会议深入传达学习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研究部署具体贯彻落实措施。

对于房地产行业,主要涉及到房地产信贷政策的优化、新市民住房金融的支持、刚需和改善型购房需求的支持、个人房贷还款计划的调整、房企融资工作的支持、出险资产收并购业务的支持、房地产REITs创新的支持等内容。

在这些普惠政策之外,此前央行还召集6大行、12家股份制银行、5大AMC,就12家问题房企纾困并购业务情况召开了专题会议,其中就包括阳光城。

多部委密集发声,积极出台对市场有利的政策,对于提振市场信心居功至伟。

在频吹的政策暖风中,尽管阳光城一再向市场释放绝不躺平的决心和实力,但这家曾经的两千亿俱乐部成员,目前仍旧无法从根本上改变qi 岌岌可危的境况。

曾经的阳光城,在业内以高周转、高负债、高速扩张而闻名。

在对规模的渴求中,阳光城于2017年迎来了带领碧桂园站稳龙头地位,入选世界500强的两位主要功臣——朱荣斌和吴建斌。

碧桂园的成功模式珠玉在前,“双斌”在阳光城干得风生水起。在2019年,阳光城的销售额突破了2000亿元,而在2015年这个数字不过是300亿元,这意味着阳光城的年复合增长率超过了60%。

在“双斌”的计划中,2000亿元之后,还有2500亿元和3500亿元等一系列的小目标等待阳光城跨越,而他们也将创造另一个碧桂园式的神话。

事与愿违的是,进入“2000亿俱乐部”对阳光城而言,已是百尺竿头,进无可进——在2020年,阳光城销售金额为2180.11亿,同比仅增长3.3%;2021年,阳光城销售金额为1838亿元,不仅没有完成既定的2200亿元的销售目标,而且同比下滑15.69%。

在公开的宣传话术中,阳光城把规模的不进而退解释为在房地产业从扩张式高增长到高质量转型发展阶段中,为换挡提质和稳健发展所采取的新战略,是一种审时度势之后主动的选择。可事实上,审视阳光城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所谓的新战略或许不过是毕其功于一役之后力所不逮的被动招术。

而在阳光城蒙眼狂奔,业绩不断飙升的那些年,流动性危机一直如影随形。

在2017年-2019年这段阳光城的高速发展期,阳光城的净负债率分别为252.3%、182.3%、138.2%。其中,2019年138.28%的净负债率是这三年阳光城最低的负债率,但也远超当年92.5%的行业均值,其他两年的净负债率在行业中的水平自然不言而喻。

到了2020年,阳光城的净负债率为94.90%,负债虽然降下来了,但在阳光城每年净负债率都保持三四十个百分点的下降幅度背后,是少数股东权益和损益之间的大幅背离。

少数股东权益在“双斌”履新的2017年,少数股东权益为114.19亿元,少数股东损益则为1.66亿元。而在2020年,当少数股东权益已经翻了一倍还多,达到285.64亿元之际,少数股东损益才达到2.7亿元,占净利润比例仅为4.91%。

一方面债台高筑,不得不依赖一贯以来的明股实债的路径,另一方面阳光城融资成本高企。截至2021年9月末,公司有息债务合计849亿元,融资成本最高达到了12.5%。

这个融资成本是个什么概念?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具有国企和央企背景的房企平均融资成本为4.84%,而其他民营房企平均融资成本为6.43%。当然,平均融资成本和最高融资成本不具有通常意义上的可比性,但阳光城融资成本之高在行业处于中高水平是由来已久的事实。

在今年披露的年报中,阳光城坦承了其所存在的资金流动性问题——受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环境、融资环境叠加多轮疫情影响,2021年阳光城经营性现金净流入92亿元,同比减少122亿,降幅达57%;融资断崖式下滑,导致筹资性现金由净流入转为净流出,净流出352亿元,同比大幅减少358亿元。

而在报告期内,阳光城已到期未支付的债务(包含金融机构借款、合作方款项、公开市场相关产品等)本金合计金额 301.91 亿元,正与金融机构或其他合作方进行谈判。

也正是由于债台高筑,以及经营困境,业绩表现不佳等原因,使得泰康系不惜以亏损近十几亿元的代价,进行清仓式减持。同样决然而去的还有朱荣斌,不仅白干了四年多,而且甚至还要亏损4000多万。

5月4日,尚在假期中,阳光城就迫不及待地投放了主题为“2022,穿越荆棘”的软文,围绕年报,宣传其在稳住基本盘的前提下,采取四大措施提高流动性,而展望未来,阳光城利好已经出现,正在走出至暗时刻。

宣传中的阳光城很阳光,林老板也勇于为阳光城托底,一直在积极自救。就在前不久,还以骨折价转让了龙净环保的控制权,以及浙江金华永康的一个大盘项目,回笼资金74亿元。不过,也许资本和职业经理人的选择表明了阳光城的至暗时刻还远远未过去。

曾经,宁德时代创始人曾毓群的一张站在“赌性坚强”牌匾前的照片被广泛流传,而如今,“宁王”成为拖累数只基金下跌的元凶。

爱拼才会赢,爱赌却未必会。

0 阅读:1108

环环有房

简介:个性角度解读地产,不一样的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