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了个寂寞。
文丨智库君
本田日产合并梦正式破碎,距离破产仅剩10个月的日产汽车,今年能否度过生死线?
2月13日,本田、日产和三菱汽车分别在官网发布了关于终止三方此前就合并事宜签署的谅解备忘录的决定。公告表示,随着日产与本田决定终止双方的合并,三家公司之间的合并谅解备忘录也将一并解除。

据新华财经报道,由于在合并谈判中分歧明显且难以弥合,日本汽车制造商本田公司和日产公司13日分别召开董事会,正式决定终止双方此前签署的合并协议。
去年12月,本田、日产、三菱汽车共同宣布,三方已签署谅解备忘录,本田与日产将正式开启合并谈判,三菱汽车公司将就参与合并事宜进行探讨。然而,仅仅2个月合并谈判就终止,原因是本田与日产在各自持股比例等细节上未能达成一致。

此次合并谈判的终止虽然让人感到遗憾,但本田与日产均表示将继续关注市场动态和行业发展趋势,积极探索在特定领域的合作机会,以实现各自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未来,双方有望在智能和电动汽车等新兴领域建立更加紧密的战略伙伴关系,共同应对市场挑战。
此外,富士康表示,目标是与日产直接合作,或者跟雷诺合作亦可。
据路透社报道,鸿海科技集团董事长刘扬伟近日在公司位于新北市的总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鸿海无意收购日本汽车制造商日产,而是希望寻求合作机会。“购买其股份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的目标是合作。”刘扬伟强调。此外,他还透露,考虑到法国雷诺持有日产的股份,鸿海也在与雷诺探讨可能的合作模式。
刘扬伟的表态非常明确,富士康退出了。问题来了,作为日产在中国最大的合作伙伴,东风汽车要不要收购日产、东风汽车有机会吗?
两个月,谈了个寂寞。回顾合并计划的历程,去年12月23日,本田和日产宣布启动经营合并磋商,初衷是希望通过合并来增强双方在全球汽车市场的竞争力。双方将共同出资成立一家新的控股公司,本田和日产将作为这家控股公司的子公司被纳入旗下。
合并完成后,本田将占据主导地位,拥有新的控股公司的过半的董事会席位和过半股份。双方计划在2025年6月达成最终协议,新的控股公司将在2026年8月上市,届时它们的股票将被摘牌,并由控股公司的股份取代。
董事会的多数席位及其高管将来自本田。曾是日产-雷诺联盟一部分的三菱表示不会参与此次合并。但值得关注的是,这其实是本田对日产的收购,因为本田的市值是日产的四倍。
事实上,本田和日产的合作早已布局,双方的合作始于2024年3月,此后于8月成立了全面业务合作联盟,并一直在讨论就两家公司的车载软件和零部件的通用化等电动汽车业务的合作。
去年11月29日,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至少有两名日产的匿名高管证实,日产汽车目前正在寻找新的投资者,并表示日产亟需来自日本和美国的现金投资,否则日产汽车将会在12~14个月内破产。
若双方合并成功,新公司将成为全球销量第三大的汽车集团,仅次于丰田汽车公司和大众汽车集团。这将是自2021年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公司与标致雪铁龙集团合并成为斯特兰蒂斯以来,全球汽车行业的首次重大合并。
在正式谈判过程中,本田要求前提是业绩不佳的日产必须能够制定出有效的复苏计划。去年11月,日产汽车宣布,为保现金流,日产决定将全球产能削减20%,甚至CEO工资减半,但由于各地区强烈反对,进展明显滞后。此外,日产还宣称将出售三菱汽车34%股权中的10%,以筹得686.4亿日元的现金来应付开支。
另一方面的分歧原因,或是尽管本田和日产都是日系车企,但两家公司在战略方向和企业文化上存在明显差异。
汽车销量仅次于丰田的本田,坚持独立运营,侧重于维持公司的独立性和控制权,本田一直强调技术创新和品牌自主性,通过独立研发和生产来保持市场竞争力。
而日产则一直在寻求通过联盟或合并来强化竞争力和市场份额,比如与雷诺集团的长期合作关系。同时,日产的公司内部政治更高于汽车制造业务之上,应对汽车电气化的转型,日产汽车表现得极其迟缓,比如面向消费者转向混合动力汽车的市场需求变化,日产却无此类产品可供选择。
其中,日产前CEO卡洛斯·戈恩对日产和本田的合并持怀疑态度,认为这并非一笔务实的交易。戈恩认为,日产和本田的合并,更多的是日产汽车的“绝望之举”和“孤注一掷”的行为。戈恩指出,日产和本田之间很难找到协同效应,两家公司几乎没有互补的地方,它们在同样的市场上运营,产品几乎相同,品牌也非常相似。
问题来了,作为日产在中国最大的合作伙伴——东风汽车有机会吗?要知道,汽车合资进入新时代,以大众小鹏、Stellantis联姻零跑为代表的新合资模式,为中国汽车全球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东风作为日产在中国最大的合作伙伴,此前有过收购PSA集团的经验,如果入股日产当然会有新的机会,其中之一就是借助雷诺日产全球渠道。
“虽然东风去收购日产的好处确实太多,但是日本政府和日产会不会比较排斥东风去收购,这恐怕是最大的问题。”一位研究产业政策的业内人士告诉智库君。
当然,东风汽车此刻正值动荡时期,与长安汽车的整合是当务之急,会否考虑收购日产股份?是对东风管理层战略思维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