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铸:他颜值不高,却是一位英雄豪气与儿女柔情并存的词人

青林知青 2022-06-19 09:24:08

贺铸:闲愁都几许?梅子黄时雨

很长时间以来,我对贺铸的了解仅停留在他的两个标签上,一是长得丑,二便是那让他声名远播的词句,“若问闲情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仅此而已,至于其它,皆云山雾罩中。

贺铸在宋代诗人中的地位其实并不高,我见有人将他列为同秦观一等,我觉得这有点高抬他了,他的柔情同少游有一拼,但在刚烈上却远超之,但就诗词成就来说,同秦观相比就逊色很多了,总体说来,他是个很有意思的人。

贺铸,字方回,人称贺梅子,自号庆湖遗老,祖籍山阴人,即今浙江绍兴人;出身贵族,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乃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故自号之。

由于其耿介豪侠,喜论当今世事,不肯为权贵屈节,因而一生沉于下僚,郁郁不得志。晚年退居苏州,后逝世于常州僧舍,年73岁,著有《东山词》,现存词280余首。

贺铸长相奇丑,他身高七尺,面色青黑如铁,眉目耸拔,人称“贺鬼头”;身高七尺是什么概念?虽然宋时民间尺度有些混乱,但即使是按最短的度量来说,大概是一米九二高,这个高度也少见哈。

不过,要我说,皮肤黑,个子高,阔口疏眉,五官耸拔,很具男性的魔力嘛,是别具一格地粗犷之态,以现代人的审美来说,不是很难看吧,只是他这形象在以白皙文秀为美的宋代,那就没法说了。

贺铸自己对相貌还是满意的,他自我鉴定道:“自负虎头相,谁封龙额侯?”哈哈,就是哈,俺虎头燕颔,威猛无匹,天生将帅之相,哪里丑了?

高大威武,被时人认为是一奇丑之人,填起词来却“雍容妙丽,极幽闲思怨之情”所以我说贺铸是一很有意思之人嘛。他的诗写得也很好,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不输其词,而他的描绘春花秋月之作,意境高旷,语言浓丽哀婉,风格近秦观和晏几道。

贺铸出身贵族,应该是属于宋外戚集团的成员,祖上是杜太后一族,杜太后的儿子便是大名鼎鼎的宋太祖赵匡胤,但这老婆婆却一心想让赵匡胤传位于其弟弟赵光义,便是后来的宋太宗,到了贺铸的时代,赵匡胤这一支血脉悲催得是不行不行的了。

更要命的是宋朝对外戚的控制是相当地严酷,他们只能任武职而不能当文官,宋时明文规定“后族戚里,不得任文资,恐挠法而干政。”在重文抑武的宋朝,武人的地位是相当低的,所以,贺铸此身虽才情过人,然而终不能按正常途径入仕,甚至连高考都没资格参加,就如同李白一样。

但他却娶了个好妻子赵氏,却也隶属皇族编制,祖上是赵匡胤的三弟赵延美,正宗地望族之后;但因为杜老太太看人走眼,贺铸夫妇身上那荣誉证书是一文不值,后来竟使得有着皇族血统的贺铸一家人竟陷入贫寒之地。

贺铸虽然号称是贺知章的后人,但进入大宋之时,因外戚的身份,他家四五代都是武官,所以贺铸的身上也有着豪放的军人性格。他的代表作《六州歌头》就充分体现他豪爽侠气的一面:

“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肝胆洞。毛发耸。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推翘勇。矜豪纵。轻盖拥。联飞鞚。斗城东。轰饮酒垆,春色浮寒瓮。吸海垂虹。闲呼鹰嗾犬,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乐匆匆。

似黄粱梦。辞丹凤。明月共。漾孤篷。官冗從。怀倥偬。落尘笼。簿书丛。鹖弁如云众。供粗用。忽奇功。笳鼓动。渔阳弄。思悲翁。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目送归鸿。”

贺铸一直就热心国家大事,这首词写于西夏犯边之时,面对朝中政治混乱,甚至有人要将西北之地拱手相让的言论甚为愤慨,他义愤填膺,又无力上达,于是挥笔填词,写下了这首豪放名作。

词中描写了一个游侠壮士形象,也是贺铸自身的写照,豪情冲斗牛,侠义干云霄,这是宋词中第一次出现了一个思欲报国而请缨无路的“奇男子”形象,是宋词中最早出现的真正称得上抨击投降派、歌颂杀敌将士的爱国诗篇,起到了上继苏词、下启南宋爱国词的过渡作用。

全词风格苍凉悲壮,叙事、议论、抒情结合紧密,笔力雄健劲拔,神采飞扬,而且格律谨严,句短韵密,激越的声情在跳荡的旋律中得到体现,两者臻于完美的统一。

贺铸报国无门,光靠那阿Q的“我们祖上比你阔多了”是填不饱肚子的,于是,在贺铸二十岁那年,他去找了份工作,任监军器库门,其实就是个武器库的看门人,职务大概相当于现在的保安队长,位列武臣三班中的倒数第三位。

他的身世的双重尴尬,注定其在仕途上不会有什么发展,自家与岳父家,看着门第显贵,却是政坛边缘人,没什么实质权力,时时还得避个嫌,并不能给子弟们提供多少助力。

后来的他还担任了宣德郎和承议郎,最高担任朝奉郎,相当于而今的名誉县长吧,故后世尊称他为“贺朝奉”,这些所谓“郎”都是些散官称号,而散官是有官名而无职事的官称,可能这也许是那皇族的名誉证书给他带来的好处吧。

贺铸为人豪爽精悍,如武侠剑客,却又喜读书,博闻强记,且于书无所不读,家藏书万卷,而且手自校雠,“反如寒苦一书生”所以,贺铸身上有种看似矛盾的表象,在他骨子里是兼有文士和侠客的精神主体,这点好像同唐李白有共通之处。

贺铸的词也呈现多彩之色,他于温柔缱绻之外,复有奇崛壮浪之姿,正如同他的相貌一般,感觉就是同一个操着吴侬软语的高大威猛的武士在对话,总是有点怪异的感觉。

尽管后人将贺铸视为豪放词中苏轼到辛弃疾词的过渡,但怎么说宋词一直都是以婉约为正声,整个宋词都显示着儿女情长,英雄气短的情怀,这与我国传统的诗尊词卑的观念有关,后来得到改观得益于苏轼、李清照的努力;贺铸词风多变,豪放、婉约并举,善于化裁诗句入词,读来常有灵动之感。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这首《青玉案》 爱好诗词之人都是能背诵的,贺铸也是因这首词得“贺梅子”之名;他这首词写于晚年退隐苏州,已是耄耋之时的贺铸还怎么可能还有这种撩妹的闲情,所以,表面上看这是首相思怀人之词,其实是感一生沉沦下僚、怀才不遇之慨;表现的是幽居寂寞积郁难抒之情绪。

暮春时节,横塘起闲愁,翩翩女郎,罗裙摇芳步;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倩影渐行渐远,那优雅的背影令词人不独目送,而且心随。

怅惘情怀,挥之不去。一寸相思千万绪,直到暮色笼罩了周围的景物,才蓦然醒觉,不由悲从中来。此若问心中的闲愁情恨有多深多长?就像那一望无垠的烟草,满城翻飞的柳絮,梅子黄时的绵绵细雨,无边无际。

全词虚写相思之情,从偶遇佳丽开篇,以抒悒悒不得志的“闲愁”结尾,词中的一问三叠答已组合成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意象,而且富于独创性,立意新奇,想象丰富,历来广为传诵。

贺铸为人耿直,不媚权贵,“美人”、“香草”历来又是高洁之士的象征,因此,作者很可能以此自比。居住在香草泽畔的美人清冷孤寂的美人,不正是作者怀才不遇的形象写照吗?从这个意义上讲,这首词之所以受到历代文人的盛赞,“同病相怜”恐怕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吧!

当然,径直把它看作一首情词,抒写的是对美好情感的追求和可望而不可即的怅惘,亦无不可,健笔抒柔情,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理解,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对于封建时代的人们来说,都是“与我心有戚戚焉”,那飘飘渺渺、捉摸不定的情感,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为伊消得人憔悴,这一点正是这首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贺铸这一生没有桃色新闻,这在宋时文人风流韵事满天飞的时代显得很是另类,他一生只有一个妻子,两人恩恩爱爱地厮守,关系极为融洽,然而在贺铸49岁这年,陪伴贺铸历经苦难的赵氏去世了,这让贺铸伤心不已。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这首《鹧鸪天》的标题为“半死桐”是贺铸悼念亡妻之词, “半死桐”,出自唐代李峤写的一首挽歌,梧桐引凤,桐木斫琴,如今桐已半死,哪里还得鸾凤双栖?哪里再寻琴瑟和鸣?所以“桐半死”便被比喻人失配偶。

白发之年,孤零一人,凄然漂泊;回首昔时之乐,并夫妻情深,空自感伤;秋凉寒霜,鸳鸯失伴,悲不可胜;所言之情,如秋风一般,不猛烈却蚀骨,想妻子为自己挑灯补衣,而今自己卧听南窗雨,空床独宿,伊人何在?于怀念中结词,深情却不息,惹人神伤。

再次来到苏州经过城西的阊门时,只觉得万事皆非。曾经和我一起来的妻子却再也不能与我一同归了。这种感觉就好似遭到霜打的梧桐,半死不活的;又好似白头失伴的鸳鸯,孤独倦飞。

记得以前听王步高教授讲座时说,“古代真正为自己的妻子写怀念诗词之人很少”,绝大部分都是伤感那些曾经的小蜜或情人的香艳之作,在我的印象中,真正悼念亡妻的无非李义山的《锦瑟》和苏东坡《江城子》,当然,还有那曾写出“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元稹。

不过,这元稹是大唐出名的花心之人,特征是最是风流最痴情,一边是“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一边又在勾搭这个,挑逗那个,所以,同贺铸根本就不是一类人,倒是东坡那幽婉似月夜松冈的场景感人至深。

在挑灯夜补衣的幻觉里,贺铸一个人听着南窗的潇潇秋雨,情伤心扉;然则于贺铸而言,悼亡是深切的,他没有广阔的写景,只是以一个补衣的影像来突出情感;与东坡的“十年生死两茫茫”相比,苏东坡的词像是电影,每一句都是一副画面;贺铸的词像是故事,合起来便成了两行清泪。

贺铸词的容量没有东坡广,然而深意与之共切。他只是想淡淡地讲个故事来纪念自己的亡妻。不料,他的故事不仅打动了自己,更打动了我们。以情取意,驭文至极,我想,这应该是此词流传千古的原因吧!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这伤痛之感,确实是只有经历过的人才写得出的沉痛;多年相伴,已成一体,一个人离开了,另一个人便也死了一半;这里的梧桐,却不似桓温叹柳,不是“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的物之感伤,而是人树一体,树即是人。

丧妻后的贺铸更加乐于寻仙访道寄情山水,他曾经有着昂扬的斗志,即使担任武阶卑职,他也“常手自会计,其于窒罅漏逆奸欺无遗察”,然而现实中他看到却是“鼠目獐头登要地,鸡鸣狗盗策奇功”,既然无能改变这个大环境,也不想变更自己的做人原则,于是贺铸“无心炙手权门热,曝背晴阳坐屋东”。

妻子谢世后,孤独的贺铸曾眷恋上了苏州一歌妓。定情未久,尚未赎娶,便因工作关系去了太平州;别后两地,女方闭门谢客,每日篷首垢面,不事梳洗,只是翘盼良人归。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这位没能留下姓名的女子亦颇有才情,久不见心上人回归,寄诗一首以表其隐盼暗愁之心,诗曰:

独倚危栏泪满襟。小园春色懒追寻。

深恩纵似丁香结,难展芭蕉一片心。

贺铸是个重情之人,也有古人“一诺千金”的襟怀,在这几年的时间中,他写了大量思念的缱倦之词,当他收到鸿雁传书后,立即作词一首回复:

薄雨催寒,斜照弄晴,春意空阔。长亭柳色才黄,远客一枝先折。烟横水际,映带几点归鸦,东风消尽龙沙雪。还记出门时,恰而今时节。

将发。画楼芳酒,红泪清歌,顿成轻别。已是经年,杳杳音尘都绝。欲知方寸,共有几许清愁,芭蕉不展丁香结。枉望断天涯,两恹恹风月。

长亭外,柳色黄,烟横水际,折柳送人,柔情难诉;这首《石州引》词很是工稳,以清健之笔,写风月之愁,情虽绮丽,取景却疏朗开阔。读了令人神清气爽;于是知男儿也有相思意。

不幸的是,这段感情最终以悲剧的形式结束,女方忧思成疾,数年间一病而亡了。爱情的存在对贺铸来说,只留下凄清的月光下,那被拉长了的身影。

历经伤痛的贺铸心境彻底地放下了,那是一种恬静地心境,一种只有他自己才能体味出的恬静,和着无望和悲凉,如同垂暮的夕照,缓缓地在他内心深处铺展,就在靖康之耻的前两年,73岁的贺铸在常州僧舍作古。

这个庆湖遗老走得安详,他和妻子作为开国功臣之后,没有得到朝廷过多的恩惠,但晚年终以太祖贺后族孙恩,迁朝奉郎,领个虚衔,吃吃乾薪,算是朝廷温老怜贫的一种福利吧,但怎么说他这一生似乎也是个被当朝者遗忘了的人。

贺铸平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祖上的荣耀与他无关,当朝的荣辱与他无关。在他时间的刻度里,同李商隐一样是“一生襟抱未曾开”,我们可以不记得他卑微的官职,可以不记得他政治抱负的无处施展,甚至可以不记得他困顿的生活,但是,正是这样一个无高颜值、无丰厚家境、无高情商,堪称“三无人员”的贺铸,用他的清美之词和想象地空间感,用“解道江南断肠句”的真挚情感,让我们关注了他那段生活中的平凡人生。

0 阅读:30

青林知青

简介:三线子弟下乡知青待岗工人,打工归来一支秃笔聊伴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