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叫停大拆大建的发展模式,拆迁暴富没戏了

马跃成 2020-12-08 10:03:41

没有老城区的城市,没有生命力,只能算个生活区

早晨,坐公交车,走到右安门附近,在我对面坐着的两位老人,听说话一个是姐姐一个是弟弟,大概都有70多岁了。听姐姐说,这里是第二传染病医院吧?她说的是右安门医院,弟弟说,是的。

姐姐抱怨说,你看人家后来没有搬走的,就地安置了。他们家原来住在白纸坊桥附近。很多年前,因为拆迁,被迁移到了大兴黄村。姐姐回忆小时候,带着弟弟跑到这片地里玩耍的情景。然后说,我们家的祖产就败在了咱父亲手里,看来,当年拆迁的时候,老人的父亲还健在。

大概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包括宣武区和西城区的拆迁户,很多都搬到大兴了。像西城区的金融街地区,宣武区的枣林前街这些写字楼、办公楼的建设,都涉及到很多的胡同和四合院拆迁。

前些年,一个住在宣武门附近的同事,说,他们那一带也要拆迁了,他们家在大兴团河分到了新房。但是,现在这片还没有建设,大片的旧房破破烂烂地被围挡起来了。不知道什么原因,暂时停建了。也可能是方案还没有确定好。

最近,又有住在故宫后面的熟人说,他们家也要搬迁了,这些老北京们不得不离开居住过几代人的老房子,要搬迁到在他们看来距离北京很远的郊区居住了。不过,他们现在的搬迁与拆迁无关,他们住的四合院平房,是不会拆掉了,据说,是另有他用。

从上面罗列的这几个事件看,从政策上看,对于拆迁的力度是越来越小了。为什么不会想拆迁了呢?可能的原因是拆迁的差不多了。另一个原因可能是,拆迁后的效果不如人意,但是,这个原因是我自己认为的,未必是他们也这么想的。

前几天,坐公交车路过菜市口、虎坊桥、磁器口、前门沿线,感觉像是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很多年都没有来过这里了,原来这里变得都像深圳一样了,不少都是新建的高楼大厦大商场,马路宽的不得了。再也找不到老北京的影子了。在街上看看,稀稀拉拉的几个行人,也没有了往日的繁华,更没有市井之气。

我们很多人在去国外旅游的时候,回来都会发现,国外的大都市,都有一个老城区,是上百年的样子,没有变过,当然在各大城市的周边也都是现代化的新城,但是,新城之间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差别。就是,因为老城的不同,确实代表着不同城市的风格和特点。

很多老城老的不成体统,老店铺的门板估计几十年都没换过,大街上的电线杆子就像蜘蛛网一样,店铺里面的柜台和货架都是老样子。当然,临街的招牌更是多种多样。

但是,全世界的游客们来看什么?就是这些东西。反而那些大型的现代化商场,见不到游客的影子。因为,现代化的东西,各个国家都基本上同质化了,不一样的就是这些老城区。

所以,老城区改造不是一个好的选择,我们常说的国外那些大城市,落后的还不如我们的五线小县城的说法,其实值得商榷的。在北京,原来熙熙攘攘的前门大街,现在几乎看不到多少游客了,这在过去可是外地人进京绝对不能少的打卡之地。

现在,前门东大街,建成了一片小桥流水人家、古树芦苇野花的野外风景,据说是恢复了过去前门的真实场景。这个也是可能的,因为,以前,前门大街都是外城,也是所谓的城郊结合带,都是外地进京的人们歇脚的地方,赶马车的、干骆驼的都到这里集中。

但是,现在看,这个场景距离现实,也太遥远了。所以,即使把大片的胡同和四合院拆掉,恢复了这么自然的郊外风景,也吸引不来人们驻足游玩。想象那些外地的旅游者、外国的游客,可能跑到北京以后,有闲工夫看小桥流水码?

现实中,确实存在着,越改造,越不像样子的情况。旧城也好,旧屋也好,都是历史的记忆。新房子也会成为旧房子,但是,平房四合院,旧了破了,都好收拾,如果现在我们住的几十层高的大楼,旧了、老了可就真的不好收拾了。

最近,有消息说,从明年,也就是2021年开始,将全面叫停大拆大建的城市发展模式,此前“十三五”也曾明确,2020年要基本完成目前所有的危房、城中村、城镇棚户区等的改造,住建部也指出,2020年要对棚改的范围和标准进行严格的把控。

旧房不再拆迁,会有这么几个影响,第一就是因为拆迁暴富的现象终结了。过去“拆”这个字已经成为“富”的代名词。第二是,老旧小区改造已经提上日程。既有旧楼的安全性改造,也有舒适性的改造,环境的改造、旧楼安装电梯,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本文由“马跃成”账号发布2020年12月8日】

0 阅读:20

马跃成

简介:财经评论人 旅游户外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