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湖北省东南部和长江中游南岸的大冶(ye)市,地处武汉、鄂州、黄石、九江城市带之间和湖北冶金走廊腹地,矿产丰富,素有“百里黄金地,江南聚宝盆”之美誉。大冶是世界青铜文化发祥地、中国龙狮之乡、中国诗词之乡、中国石雕之乡、中国楹联文化城市,中国古建之乡,人文景观众多,入选“中国传统文化村落”的水南湾村便是一个代表。


水南湾村地处幕阜山脉北侧的边缘丘陵地带,三面环山一面临湖,全村呈三角形,村前一条小河如玉带轻轻飘过,村后两座山像把太师椅,从中国传统的风水学角度来说,绝对是块风水宝地。水南湾村是从明清时期传承发展至今的单姓家族村落,村民皆姓曹,为南宋时期从江西瑞昌洪一乡迁入大冶的守恭公后裔。



水南湾现存有大量的古民居,这些始建于明末清初的古民居连为一体,规模宏大,一进九重门,共有36个天井72个槛窗。因与安徽、江西两地相邻,所以这些建筑受徽派风格影响颇多,大体上呈现徽派风格,但砖雕、木雕、石雕又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古建筑群结构上非常精巧,装饰也极富地方特色,题材非常广泛,制作也十分精良,可谓是巧夺天工。


以单姓为体系的水南湾村,宗族的公共设施特别是宗祠自然是整个村落的核心,以宗祠为中轴线,依次分布着村门、水塘、大宅子,其他的建筑依着中轴线而建,左右对称井然有序。庞大的建筑群造就了水南湾村的复杂的巷道体系,村内的巷道以祖祠“九如堂”为中心,在“九如堂”的戏台两侧各有一条巷道,横向蜿蜒贯通全村近百所宅院,形成了家宅与宗祠相连,这是一种非常鲜明家族村落文化。





水南湾村的建筑也是我们常见的院落型,一般为面阔三间,中间为厅堂,两侧为厢房,厅堂前方设一天井,这样便形成以天井为中心的三间两过厢的小型三合或四合院,后进会比前进高出一些,俗称“步步高升”。此外,在一些大的宅院,因建筑进深较大不利于采光与通风,它们会在院落屋面相互搭接围合成小的天井,形成一个“天井院”,这样就使得各进皆有开开天井从而有效解决了通风、透光、排水的问题。


走进水南湾村这些深宅大院里,会发现这些建筑装饰非常讲究,特别是在细部装饰上更更是大量采用檐画、壁画、砖雕、石雕和木雕等等。雕刻的内容更多是描绘日常的生活场景以及赋予吉祥富贵的图案等,当然作为崇文重教的曹氏家族,在装饰上也有融入了一些这方面的元素。


水南湾村的曹氏祖祠“九如堂”宗族祠堂“九如堂”门口一对一人高的石鼓,左边为麒麟,右边为青龙,气势磅礴,石鼓下的石墩花纹繁复,花纹之上的鸟兽栩栩如生。朱红色的柱子上飞龙盘踞,墙上的花砖上麒麟呈祥。就连地上的方形石块,每面都雕着不同的花兽纹饰。“九如堂”这三个字是曾任朝廷谏议大夫的曹大箕题赠的,一六四六年六月二十二日,族中汪太淑人以寿享八十七岁高龄寿终正寝。曹大箕双膝跪地,手挥巨毫写下“九如堂”三个遒劲有力的大字,
后裱成黑漆大匾,送水南湾大厅悬挂。


古老的村落自然有一些传说,水南湾也不例外,相传在建宅院时曹氏家族为了施工质量,严格规定施工人员每担只能挑8块砖,如发现谁多挑了砖,会在吃完一顿丰盛的晚餐后告知第二天不用来上工。主人好客,工匠们也用心施工,但工匠们发现每次主人杀鸡给大伙吃时,却不见鸡肝,工匠们认为主人刻薄怠慢,于是在大宅修建完毕前,工匠们悄悄地将门前四根大柱倒立。然而待工程全部结束后,工匠们提着主人给的礼盒返程时,发现礼盒里装满了腌制好的鸡肝,这才知主人本意是让大家带回给家人品尝。工匠们发现是自己误会主人了,连忙返回用斧子在四根倒立的柱子上各敲三下,并留下了“倒立倒发,倒说倒好”的吉言。从此在水南湾说话便无任何禁忌了,在方圆百里传为佳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