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沿海中部的临海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也是全国首个获得“中国宜居城市”称号的县级市。境内层层叠叠的峰峦,延绵起伏的山丘,广袤无垠的海洋,组成一幅江南水乡特色的美丽画卷。临海历史悠久,自唐广文博士郑虔来台州开办学馆、启蒙教化之后,民重耕读,教育发达,人文荟萃,经济、文化发达,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古遗址、古建筑、古墓葬和大批珍贵文物,素有“小邹鲁”和“文化之邦”的美誉。


在满眼都是景光的临海,有一条被户外人士垂涎的“茶寮枫岭”古道。古道上几百棵树龄均在一百到五百年的参天枫树,每到深秋枫叶变得红黄透亮,漫山遍野。黄、红、青相间的枫林,青翠的竹子,高大的松树,赋予这里浓浓的诗意,茶寮古道也成为无数人前来观赏秋韵的打卡点。茶寮古道位于临海市永丰镇西北部,自宋代以来便为官道,是温台地区到杭绍地区必经之地,沿着盘山公路弯弯绕绕半个多小时,行至茶寮山顶,美景尽收眼底。



茶寮古道源于茶寮古村,茶寮现名茶辽,距临海市区约20公里的大山深处。茶寮古村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民风淳朴,村民多为唐代著名学者郑广文的后裔。据《郑氏宗谱》载,茶寮村的始迁祖宋代嘉定年间的养晦公。养晦公系郑虔第二十二世孙,原居宁高枧村,他平生淡泊名利,最好游山涉水,足迹遍及台州各地。一次偶见此地山场辽阔,有茶树,遂迁居建寮,逐渐发展成村,取名茶寮村。茶寮村自然风景优美,以古道、枫林、奇松、竹海著称。村庄的中心,建有茶寮郑氏宗祠(现兼茶辽村文化礼堂),祠内的古戏院曾是旧时临海西北部保存最完好的古式戏院。




茶寮郑氏宗祠外观朴素无华,但推开古朴的大门,却别有洞天。廊檐和建筑围成一个宽敞的院落,可同时容纳上千人。院内的戏台、老阁楼,红柱碧瓦、雕梁画栋让人目不暇接。祠堂内的十四幅连环壁画,再现了郑虔的生平和功绩,《簪缨世家于斯为盛》《柿叶练字博学多闻》《广文博士“三绝”扬名》等画面古色古香,让族人在抬头俯首间熏陶于“克苦耐劳,勠力成功;愚鲁智蒙,全凭教育”的家训。



古朴雄伟的戏楼,使得这座古朴的戏楼格外雄伟,穹顶壁画内容优美,色彩绚烂。戏台两侧的台柱上,一幅楹联妙趣横生:“丝竹盈盈传山水佳音播茶苑花韵,粉墨晔晔庆升平盛世扬广文师风。”这幅楹联既是对茶寮的美景的概括,也是对郑虔的高度赞誉。



郑广文(690年—759年),名虔,字趋庭,又字若齐,唐著名学者、杜甫师友,因首任广文馆博士,世称郑广文。诗书画俱佳,被唐玄宗誉为“三绝”,精通天文、地理、博物、兵法、医药,在台州兴教化,为“开民智”作出了重大贡献。据《嘉定赤城志》等方志记载,郑广文殁后,台人为缅怀广文先生于台州司户参军任上兴学馆易风俗,开创台州一代文风之功,特以其故居立祠纪念。


与大多数山村一样,古村也面临着凋敝,村里青壮劳力大多都外出务工经商,留在村里的也大多是一些老人。幸运的是随着乡村文化旅游的兴起,古村逐渐又开始复苏,开办起了好几家农家乐,引得一大批喜欢户外旅游的朋友慕名而来,大山中的茶寮古村也将迎来如枫叶般红火。

红尘
[赞][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