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坊古村,一处被誉为“庐陵民居博物馆”的古村落

嘉澍看旅游 2025-03-29 17:36:33

涛涛赣江水,千百年来滋养着沿岸人民,同时也孕育出灿烂的江右文明。在赣江西岸的吉安市吉水县金滩镇南偏西7公里的山坡上,有一处占地面积约1万平方千米的古村落,这就是被誉为“庐陵民居博物馆”燕坊古村。

燕坊古村始建于南宋中期,地形西高东低。村中以鄢姓为主,还有王、饶、刘、夏、江、肖、黄、郭等姓。这是一处明清赣派建筑群保存完好的历史文化名村,现存有明清建筑102处,包括宗祠、学堂、牌坊、民宅,这些建筑造型各异,甚为壮观。村中的古井、古塘、古墓、古牌坊、明清家具、古雕刻,与后龙山那从村头延伸至村尾近千棵郁郁葱葱的古樟树,形成一幅古色古香又具有无比秀丽的古村风光。

燕坊古村,又称“鄢坊古村”,源自于 800 多年前鄢姓始迁祖鄢苍然。据《鄢氏族谱》载,始迁祖鄢苍然于宋末由龙王庙后村迁徙此地,以鄢姓为村名,所以叫“鄢家坊”。此后又有王、饶、江、肖、夏、黄等姓氏陆续迁入,遂成一个多姓氏杂居的村落。

燕坊村因紧邻赣江,在以水路为主的年代,聪颖的燕坊人利用便捷的赣江水路,开始走出去,在湖北、四川乃至全国各地开铺经商。凭借仁义诚信的经商理念,燕坊人生意是越做越大,到了明清时期更是形成相当大的规模,他们在各地开设商行或钱庄,赚得盆满钵满。发家致富的燕坊人锦衣归乡,光宗耀祖,他们大肆建造各种不同风格的深宅大院、祖宗先祠。

燕坊古村依地势而形成带状分布,建筑也是因地制宜高高低低地分布在南北约长2公里,东西约长1公里的土地上。古村虽然是杂姓混居,但在建筑上却是以各姓氏的若干建筑群落围合成一个大的院落,自成一个体系。古人对风水非常讲究,特别是在风水学自成一派的江西更甚。在燕坊古村,大宅院的门前都有一口池塘,这些池塘大多是相通的,池塘在风水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风水中有句俗话,叫做左青龙右白虎,前有沼后有靠,这沼指的就是水,用以聚气纳财。

在古村众多的明清古建筑中,以“三槐第”王氏宗祠、“大夫第”、鄢氏宗祠、鄢氏中房祠、饶氏宗祠及王氏宗祠等家庙宗祠最为气派宏伟,这些公共建筑有着比较典型的赣派建筑风格,白墙灰瓦,封火墙高高翘起(有时赣派建筑与徽派建筑实在是分不清楚)。这些建筑大多

采用红石或青石作为门框,门框两侧阴刻有对联,而在门楣的两侧又雕刻人物故事、吉祥动物、名贵花草、珍禽异兽等雕刻,这些雕刻内容栩栩如生。

走进建筑的内部,只见大多物件陈设与雕刻十分精美细腻,内容也十分丰富,什么花鸟虫鱼、亭台楼阁、戏曲人物等等各种题材。古村内竖有众多镌刻秀美门联、楹联的坊牌,这些牌坊有独立的,也有与院落连城一体的,每一座牌坊都有它背后的故事,它们与这些深宅大院、宗庙祠堂一起,像岁月老人一样静静地矗立在村落中,向每一位莅临的宾客讲述它们曾经辉煌的过往。

0 阅读:2
嘉澍看旅游

嘉澍看旅游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