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楚汉争,一朝天下平,刘邦在兴奋之余怎么感受到巨大的压力?

智慧史海寻岸 2024-07-11 08:46:00

公元前202年二月初三,汜水北岸霞光万道、瑞彩千条,麒麟踏祥云,凤凰舞彩虹,神雀云集,一片祥瑞之气。在经历三年秦末混战、五年楚汉相争后,最终的胜利者汉王刘邦在这里昭告天下,登基成为大汉王朝第一位皇帝,史称“汉高祖”。

这场登基大典并不宏大,甚至有些寒酸。此时的华夏大地经过八年的战争,十室九空,一片荒芜颓废,百姓流离失所,战争、饥荒、疾病把人们折磨得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变得麻木,尤其是改朝换代这件事,八年的混战,各路王侯你方唱罢我登场,走马灯似的变换各种名头,但到头来依旧是战乱频仍,民不聊生。无论谁当了皇帝成了王,与老百姓又有什么关系呢?还是出人出力,该纳粮纳粮,被抓走当兵的儿子、丈夫归期遥遥,不知生死。

虽然刘邦事先已经颁布命令,要在庆典期间举国欢庆、大酺三日,就是国家摆酒席请老百姓吃饭。可百姓反应非常冷淡,亲人不知死活、吃你三天酒席然后仍然挨饿,谁能高兴起来呢?所以民间一点都没有“新皇登基、普天同庆”的样子。

就是举行典礼所必须演奏雅乐所需的钟、鼓、罄等乐器也都是东拼西凑来的,关键是演奏的乐师更是走死逃亡,难觅踪迹。好在丞相萧何能干,费劲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拼凑起一支能够简单应付场面的乐队。

和刘邦一起打天下的文武群臣当然是高兴得不得了,历经大战七十小仗四十,能够活下来就是一种幸运,何况现在和老大一起夺取了天下,下一步就该享受胜利果实了。

文臣还好说,毕竟读过书,知书达礼。可是那些武将就没个臣子的样子了,相当一部分人都是和刘邦一小小玩大的,还有一部分都是投靠来的,平时和刘邦称兄道弟,跟随刘邦造反起家,在他们心中根本就没有君臣概念,更不懂得君臣礼仪,跟着别人照猫画虎地完成了庆典仪式。

但刘邦为人豁达,不拘小节,也不注重那些繁琐的礼节,以前都是兄弟,按君臣之礼分得太清,他反而感觉不自在。这时的他还没意识到工作重点应该从从争夺天下转换到治理天下上来,他自己还没完成角色转换。

这场简单热闹的典礼很快就结束了,刘邦不知道的是,这场看似简陋的典礼,开创了华夏民族的新纪元。未来,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将以他的王朝命名自己的族群为“汉族”。

他身边的人还沉浸在夺取天下的喜悦中,刘邦在兴奋之余,却感觉到一种压力,而且越细想压力越大。

回想当年,看着秦始皇前呼后拥巡游天下,所到之处万民叩拜、山呼万岁,那是何等的威风?自己虽然曾慨叹:“嗟乎!大丈夫当如此矣!”是,自己一个小小的亭长,和秦始皇只隔了乡长、县令、郡守这么几级,但再大的心也不敢想当皇上啊!

自己领着一帮人逃进芒砀山,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就是为了能侥幸活下来。夜间借着酒劲杀了一条横在路上的白蛇,有人看到一位老妇人向哭诉:“我的儿子是白帝的儿子,化为蛇,被赤帝的儿子杀死了!”周边的老百姓听说后,都来投奔他,一是为了活下来,二是希望跟随他这个“赤帝之子”在这乱世干出一番事业,光宗耀祖。

后来萧何和曹参把他请回沛县,杀死县令,公开举起义旗、召集人马,打下了一块地盘。投奔项梁,共同拥戴楚王后代为楚怀王,约定“先入关中者为王”,开始了新征程。

自己接受陈恢的建议,放弃屠城的通常做法,改为以宽厚仁慈之心对待每一位秦地的降兵降将和老百姓。一路之上不断有秦军将士投降加入西征大军,高歌猛进直逼咸阳。在蓝田大败秦军后,秦王子婴素车、白马、脖子上挂着绳子,手捧皇帝玺、符、节投降。

本想按约定为关中之王,不成想,项羽不讲武德,仗着武力强悍,摆下鸿门宴,想要他的命。幸运的是,他刘邦借着张良的机智逃脱。

可是项羽背历史违背潮流,不称帝而称霸,分封十八路诸侯,于是华夏大地烽烟再起。

咽不下这口气的自己强忍着咽下了这口气,积攒力量,借着齐相田荣造反的时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出汉中,与项羽展开了长达5年的楚汉大战。虽然是胜仗少、败仗多,最背的时候,老爸和老婆都被项羽给捉去了,为了逃命,把亲生儿子闺女踹下车去,幸亏夏侯婴舍命相救,才保住两个孩子的性命。别人认为我无情,可是在那危急时刻,跟随我难料生死,掉下马车还有一丝生路,谁又能理解我这父亲的心思呢?

项羽虽然有举鼎之力,胯下乌骓马手中霸王枪,有万夫不当之勇,但他忽略了一个道理——打架一个人足够强壮就可以,打仗夺取天下事需要团队合作,更要取得民心,苍天是什么?是天下苍生、是民心向背!

本来项羽占有绝对优势,兵多将广,又有亚父范增辅佐,还有陈平、韩信等人都出自他的帐下。可是他留不住人才,陈平和韩信去了对面刘邦那里,忠心耿耿的老范增被他气跑了,死在了路上。大争之世什么最重要?人才啊。人才从他这里跑的跑走的走,还有什么胜利可言呢?

韩信用十面埋伏阵困住了霸王项羽,张良一管萧、一首楚歌瓦解了楚军军心、也摧垮了项羽的斗志,他拒绝东渡,自刎于乌江畔。项羽致死都认为:“天亡我,非战之罪。”

现在,夺取了天下,当年跟随我出生入死的人又有几人能享受这份荣耀与富贵呢?多少人为了这一天战死沙场埋骨异乡?回想着那些烈日下佝偻着干瘪的身体辛勤劳作的老弱病残和妇女,又有几人能盼回他们的儿子或丈夫呢?天下为万民之天下,如果老百姓不能安居乐业,我的江山能坐稳吗?秦朝的例子就在眼前啊!

他屏退左右侍者,自己一会儿坐着,一会儿躺着,随后站起来来回踱步。如此反复,不知不觉间,东方泛出鱼肚白,一轮红日即将升起,刘邦也渐渐地理出头绪,血雨腥风中走过来的刘邦深深知道自己每一步的艰辛,从亭长到芒砀山到沛公到汉王,每前进一步都承担巨大压力,直到现在的汉朝皇帝,君临天下,深刻理解创业艰难的他,终于想明白自己现在面对着更大的守业的压力。

他面临的是饱受战火摧残满目疮痍的国家,哀鸿遍野,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

最近这三十年时间里,中华大地就没消停。28年前,秦王嬴政发动统一中国的战争,打了十年,终于迎来了中国一统,没想到,仅仅过了十余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起义,掀开了三年秦末农民战争的序幕,随后是五年的楚汉相争。无数年轻生命被巨大的战争机器碾得粉碎。就是秦统一中国后的十年里,秦始皇也没有停止用兵,他先后派五十万大军用五年时间南征百越,调派十万人马组成长城军戍守北部边疆。征用无数劳工筑长城、修骊山陵墓,他死后,二世胡亥更是变本加厉,挥霍无度。

长年的战争和无休止的劳役,使得百姓家中只剩下老弱病残和妇女,连孩子都没有,青壮男子都上战场或服劳役,家中妇女如何生孩子啊?

在生产力水平相对地下的秦汉时期,农业生产完全依靠人力和畜力,可青壮年都离家了,牲畜更是少得可怜,就连他的车驾想找几匹同样颜色的马来拉,都很难,更何况民间呢?如何快速恢复生产,成了摆在刘邦面前的一道难题。

还有就是在打败项羽后,他发现人们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也就是说他面临着更为复杂的政治环境。战争时期,大家都是战友,所有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只有这样才能杀死敌人而不被敌人杀死,取得胜利。尤其是面对秦朝和项羽这样强大的敌人,每个人必须铆足劲、相互间全力支持配合不能有丝毫嫌隙,否则,就是死无葬身之地,所以,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战友的感情最深,因为那是以命相托。正是因为这样,才有了那首传颂千古的《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兵甲。与子偕行!

如今,秦朝灭亡了,项羽自杀了,开始分享胜利果实了,当初把脑袋别到裤腰带上在战场上和敌人拼杀,不就是为了这一天吗?趋利避害这一人的本性,在这个时候表现得淋漓尽致。能否将劳动成果分配得当,体现着一个领导的能力。因为每一个人都认为自己功劳最大,应该分配到最多的利益,无论他做了多少工作出了多少力。

刘邦深知权力和利益分配的重要性,项羽的失败,很大原因是他采取分封制,把权力和利益(土地)分配给跟随他一起打天下的诸侯和部将,他自称“西楚霸王”,以霸王身份号令天下诸侯,但各路诸侯因为有自己土地和百姓,可以毫不费力地组织起人们和他对着干。

刘邦建立的汉朝当然实行的是中央集权制,但仍然有人被封为王,至于侯爵更多,他们的权力和项羽时的诸侯相比要小得多,但他们之中有楚王韩信(此时韩信已由齐王转封为楚王)韩王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等,在军中和民间威望极高,是否真的和他这位皇帝同心呢?

就是那些大臣,皇帝刘邦给予的地位和权力也不一定都满意。和平时期的大臣之间互相明争暗斗、互相挖坑、争权夺势,他这个皇帝如何平衡各方势力呢?如何调动各个大臣的积极性为他所用呢?

如今天下刚刚稳定下来,不少地方还没有完全征服,一些复辟势力依然在蠢蠢欲动,伺机向他发起挑战。他必须小心应付、谨慎对待,否则形成燎原之势可就重蹈秦朝和项羽覆辙了。

内政如此麻烦,外部更不省心。当年被秦朝名将蒙恬打跑的匈奴等游牧民族,借着中原混战无瑕顾及北部边疆的机会,慢慢又聚拢起来,回到长城以外,有事没事的找个时机就越过长城来趁火打劫。以前刘邦忙于与项羽争夺天下,对匈奴的进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然也是没有能力分兵去对付匈奴。现在天下已定,就开始琢磨腾出手来对付匈奴了。

刘邦思来想去,他面临的问题要远比楚汉相争时复杂。那个时候,他的工作重点就是战胜项羽,通盘谋划有张良,后勤有萧何,打仗交给韩信。现在是如何将国家治理好,他深知只要老百姓有田地耕种,吃饱穿暖没人会去抢劫去造反,毕竟那是要掉脑袋的,而且成功率极低,风险极大。因此,国家要长治久安,首先要保证百姓安居乐业,他刘家江山才能万年长。

无论如何,已经没有退路了,那样的话将万劫不复!他不能退,他是刘邦,大汉王朝开国皇帝!他推开门,阔步走到院中央,望着冉冉升起红日,豪气万丈:我刘季既然承天意,开大汉千秋基业,就应该顺民心,予苍生万世太平!我将为后世子孙留下永久生息之地!成为百朝帝师!

正在刘邦想明白了,神清气爽时,他听到门外有嘈杂之声。这时候的汉朝初立,还没有宫殿什么的,他的居所就是一个单独的院子。

内侍进来禀报说“虞将军带个人来见皇上”。这大清早的,虞将军带人来见他肯定有要事,就让虞将军把人带了进来。他一看跟随虞将军进来的人,好悬没乐出声来。因为来人穿了一件羊皮袄,虽说现在是乍暖还寒的季节,但觐见皇上也要打扮一下呀。就好像现在想见领导或者客户,得穿得立整点,这不仅是显示自己的身份,也是对对方的尊重,可是这主儿居然穿了一件羊皮袄。

刘邦倒是不拘小节,既然人都来了,有什么话赶紧说吧。不成想,来人穿得虽然简陋,一番话却为刘邦解决了一道难题。

因篇幅有限,下一篇将为您呈现来人解决难题的内容。

讲述汉朝兴衰,是故事,也是历史。

参考书籍《史记》《汉书》《资治通鉴》

0 阅读:4

智慧史海寻岸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