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道德经0373:第三十二章老子想说什么?

妍春聊文化 2024-10-11 16:32:52
【前提示】本来想着系统解释一下就可以了,没想到第一句就彻底占用了所有的资源。第一句是这一部分的总论,总观点,总纲领。老子在道经的最后结尾部分就是想告诉大家,不管人类在多大程度上从无论那个角度达成的对道的认知,都不能改变一个事实,道的最核心最本质的规定性是不可能被人类认知,也是不可能被人类驯服的,更不可能向人类臣服。 【视频版】 【文字版】 一天一分钟一句道德经。今天我继续给大家分享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二章,单句已经说完了,试着串起来说下。老子到底在说什么? 从这第32章开始到37章可以视作道经篇的结尾部分,大致是“道恒,道无,道名,道朴,道可大可小,天下莫能臣,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老子提出了道的五六项基本特征并进一步阐释了道与天地万物的关系或者说道对于天下万事万物的价值和意义。 道的这些个特征,有的前面已经讲过,有的则没有提到,老子一并在这里做了价值和意义的论述。 我觉得作为道经的结束语,或曰结论部分,一点也没有趿拉,完全可称,豹尾。 【不充说】 对道的五个基本特征做个简要说明。 道恒,就是道的概念的内涵的最核心最本质的规定性,也就是其最抽象终极无限永恒的部分,是人类不可知的,这也算是对开篇“道可道,非恒道”的回应了。因为最核心,所以最抽象;因为最本质,最永恒;因为最绝对,所以最无限。所以道恒,或称道之恒,是道的概念定义内涵中最核心最本质的规定性,是无限绝对终极永恒的,最抽象最不可知的。 道无,其他章节多有论述,不赘。 道名,也是“名可名,非常名”的远程呼应。名,名称,名字,概念,定义,总之都是人类对这世界的认识成果或中间品,也就是它们都是隶属于意识,或称为精神世界的。道名,就是道是名,道是人类对客观存在的道的认知(感觉归纳总结提炼及其这一切思维过程和结论的表达),是属于精神世界的“存在”。 道虽然是名,但仍然是不可以被驾驭的。道虽名,天下莫能臣也。 道看起来虽然是人类认识这世界的思想产品,但是依然是天下没有人能使之臣服的。 道朴,朴,这世界的元初设置。主要论述在“镇之以无名之朴”部分。 道小,也有可能是“道可大可小。或大或小,时大时小,虽大实小”。老子多次论述过道的大小问题,如第25章著名的“强为之”说。 这里提到的大小,更侧重于道可大可小,且大小变化不定,给人一种不可把握的感觉,所以才“天下莫能臣”。 道有时候大,很大,其大无外。道又有时候很小很小,看不见,听不见,摸不见,嗅不见,尝不见,甚至想不见,观不见。可以说的无,更可以以之小。 但是,道不能被人类驯服驾驭,是因为道大又不尽是因为道大;是因为道小又不全是因为道小,而是因为道可大可小,或大或小,时大时小,形大实小,虽小实大,更重要的是大小还用在随时随地分分秒秒的变化之中。 凡事变化,都给人一种不可捉摸的不确定性,难以把握,无法驾驭。更何谈使之臣服?所以,我不在意,老子道德经原文是—— 道虽小。 道或大或小, 道可大可小, 道形大实小, 道虽大却小, 都无所谓,都不影响我们——对这一章的理解——对所谓道经结束篇的理解,——对老子道德经构建的严密的逻辑体系和宏大的思想结构,强大高效的流程的把握。 老子的这个命题本身自证完美无缺,接着老子便是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的论证。只好下期再说了。 #秋日生活打卡季#​ #头条创作游园会#​ #外交部回应韩国总统涉华表态#​ #道德经#​
0 阅读:3

妍春聊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